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诸葛亮为何选姜维而不选魏延做军事接班人?这跟他们的学历有关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3)

姜維的志向是什么?在諸葛亮看來是和自己一樣是“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有證據嗎?有的, 就在《三國志·姜維傳》里。 姜維歸順諸葛亮后不久, 諸葛亮就給他選定的接班人蔣琬寫信, 稱姜維“此人心存漢室”。 可見諸葛亮把姜維引為知音。

但這個說法是可疑的, 既然心存漢室, 那么為什么要接受曹魏的偽職呢?你畢竟在人家那混過, 剛一投奔過來就說自己身在操營心在漢?你不是關云長。 那么是諸葛亮為了抬高姜維說謊, 沒道理, 因為這是給自己親信寫的私信, 有什么必要呢?而且蜀國之事,

無論“大小咸決于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只要諸葛亮認可, 別人怎么說都是扯。 那么諸葛亮信里這個此人心存漢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個人認為, 諸葛亮在這封信里所稱的心存漢室是從政治制度和選人制度的角度說的, 指的是姜維所學的“鄭學”。 “鄭學”是大漢王朝品評士人的根本學問也是大漢王朝與曹魏實行的九品中正制——選官重門第、看閥閱、輕經學的門閥制度——的根本區別。

這就有必要深究一下姜維所受教育的內容——鄭學。

前面講過, 鄭學是東漢大儒鄭玄的學問, 鄭學的核心是對儒家經典做出自己的解釋, 結束了自漢代以來的古文經與今文經之爭。 這兩種經書其實都是儒學經典, 所謂古文經和今文經的區別其實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惹出來的麻煩。

為了逃避焚燒, 民間儒生自發將一些經書埋藏起來, 至漢代前期, 相繼發現后獻給朝廷, 因為書寫用的是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的各國文字, 所以稱為古文經。 漢初由老儒背誦, 口耳相傳的經文與解釋, 由弟子用漢朝統一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的經典, 所以被稱為今文經。 兩派各執一詞, 今文經學派注重微言大義, 在政治上主張改革, 興盛于西漢;而古文經學派注重考證訓詁, 在政治上趨向保守, 先被王莽利用, 然后興盛于東漢。 無論是古文經學還是今文經學都注重儒學禮儀, 儒學教化人心的根本就在日常起居的各種禮儀之中, 更表明了當時人們對秩序的向往。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認為今古文經學之爭始于利益之爭,
已經是史學界的定論。 兩派爭斗至東漢末, 儒學大師鄭玄以古文經學為宗, 兼采今文之說, 綜合兩派, 兼容并包, 形式靈活, 簡明扼要, 遍注群經, 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寫出了著名的《三禮注》, 把這種理論規范化。 相反, 曹魏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只講門閥, 不講能力, 在這樣的制度下, 階級利益被固話, 人才被壓抑, 而統治階級迅速蛻化變質。 東漢末年登上歷史舞臺的士族在這種制度下迅速腐敗, 西晉王朝建立之初, 大臣石崇、王愷就開始相互斗富, 之后晉王朝內部宗室出于私利開始內斗, 演變成“八王之亂”。 統治階級的迅速腐朽導致西晉統一僅僅只是曇花一現, 之后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混亂的“五胡亂華”時代。


圖:東漢大儒鄭玄

所以諸葛亮所言的心存漢室, 是指漢室的典章制度而言, 不是簡單的一個名目。 由此看來, 諸葛亮心中的興復漢室和姜維的志向的確是一致的, 兩個人志同道合, 遂成忘年之交。 六出祁山中, 諸葛亮把姜維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同時授予他中軍5000精銳虎步軍指揮權(“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數次從征立功后, 提拔他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讓他蜀國將領中逐漸脫穎而出, 成為年青將領中的佼佼者, 并可以參與蜀漢帝國的核心事務, 比如, 諸葛亮廢黜李嚴的表文中就有姜維的署名, 說明他已經進入了蜀漢帝國的核心領導層, 有資格參與最重要的朝廷事務。


圖:劍閣姜維平襄侯祠中的諸葛亮與姜維像

但有人據此說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這個就不對了。 因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在他臨死前上給劉禪的表章中說的很明確, 就是蔣琬, 甚至蔣琬之后的費祎也是諸葛亮規定的, 里面沒有姜維什么事。 姜維的出現其實頂替了在街亭之戰后被諸葛亮揮淚斬首的馬謖, 成為諸葛亮軍事上的重要助手, 如果說姜維是誰的接班人的話, 那應該是魏延。 諸葛亮寫信給蔣琬, 信中對姜維的評價非常高:“姜伯約忠勤時事, 思慮精密, 慮其所有, 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其人, 涼州上士也。 ” (《三國志·姜維傳》)姜維的才能也魏延一樣:“甚敏于軍事, 既有膽量, 深解兵意。 ”(《三國志·姜維傳》)這就是把姜維當做魏延的接班人推薦給自己的接班人蔣琬。 后來蔣琬接替諸葛亮擔任大司馬開府以后,征辟姜維擔任自己大司馬府的司馬,與魏延擔任諸葛亮的司馬職位一樣。

經過諸葛亮的觀察,這個接班人比魏延本人還要靠譜。

魏延這人起于行伍,隨劉備入蜀的時候只是個“部曲”,基本上是個兵甲的水平,在戰斗中成長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是劉備創置的職務,需要常伴左右,參贊軍謀,外出征伐時留守中央,主公親征時指揮親兵。因此,魏延在劉備看來不僅具備過人的勇武,還有出色的軍事謀略。劉備取下漢中后,把魏延直線提拔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直接防守蜀漢的北大門,一時之間風頭超過張飛。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就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雖然未被采納,但說明這是個打仗動腦子的人。幾次北伐中魏延更是建立奇功:建興七年(公元228年),斬殺魏將王雙;建興八年(公元229年),大破郭淮;建興九年(公元230年),先是在上邽大破司馬懿,斬首3000級,撤退途中又射殺“五子良將”魏車騎將軍張郃。諸葛里的這些戰功都是魏延為他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但是魏延不靠譜。魏延作為一個部曲出身的大老粗,他不理解諸葛亮北伐的精妙政治設計。諸葛亮北伐對內要平衡蜀國國內的政治勢力,對外要打消曹魏的覬覦之心。諸葛亮心里非常清楚曹魏非速亡之國,益州非進取之地,曹睿、司馬懿、曹真、張郃都是人才,不可輕視。所以諸葛亮北伐需要掌握一種尷尬的平衡,既要通過戰爭凝聚人心,通過復興漢室的理想凝聚士氣,讓弱小的蜀國保持在一種激昂的戰斗氛圍中,可以偏霸一方讓對手不能輕視,不被吃掉;又不能過度使用武力讓蜀國主力軍受到過大損失,導致蜀國陷入危險。所以諸葛亮不能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就是怕萬一失敗,蜀國經不起這樣的損失,即使魏延可以成功占領長安以西,那時曹魏的曹真、司馬懿、張郃舉大軍西向殺來與蜀軍決戰,在渭河平原上,步兵為主蜀軍難以應對曹魏天下無敵的虎豹騎。

更重要的是這種平衡的拿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諸葛亮做得到,姜維可以理解——諸葛亮博古通今,姜維幼習鄭學兩個人有共同語言。而且姜維的出現填補了馬謖的空白,天天在丞相身邊參與軍機,耳濡目染好幾年,對丞相的這點心思,姜維應該是清楚地,諸葛亮對他也是信任的。但魏延起于行伍,對這種微妙的平衡,他做不到、也不能理解。在魏延看來,打仗嗎,就是砍人,你給我一支兵,輸了我賠你一條命——一個字“揍他”(王者榮耀里的程咬金)。甚至常有怨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之才用之不盡。”(《三國志·魏延傳》)魏延還有個缺點就是脾氣太臭,不讓人待見,這也好理解,中年得志,被劉備直接拔為一方之帥,眼睛長腦門上了,所以經常和同僚鬧意氣,有點像關云長的感覺,尤其是和丞相長史楊儀兩個人勢同水火,搞不好團結如何擔得起大任?相比較之下,學習鄭學禮儀的姜維則是善于交際的人,至少不惹人討厭。所以諸葛亮對姜維十分滿意,姜維的地位在蜀軍中一再提升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公元234年8月28日,蜀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卒五丈原。此時的姜維已經是數萬蜀軍的核心人物。隨著統帥的去世,蜀軍何去何從?大風起兮云飛揚!歷史來到轉折的關鍵點。而姜維此生第一次走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迎接他的是全軍覆沒還是全師而還呢?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后來蔣琬接替諸葛亮擔任大司馬開府以后,征辟姜維擔任自己大司馬府的司馬,與魏延擔任諸葛亮的司馬職位一樣。

經過諸葛亮的觀察,這個接班人比魏延本人還要靠譜。

魏延這人起于行伍,隨劉備入蜀的時候只是個“部曲”,基本上是個兵甲的水平,在戰斗中成長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是劉備創置的職務,需要常伴左右,參贊軍謀,外出征伐時留守中央,主公親征時指揮親兵。因此,魏延在劉備看來不僅具備過人的勇武,還有出色的軍事謀略。劉備取下漢中后,把魏延直線提拔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直接防守蜀漢的北大門,一時之間風頭超過張飛。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就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雖然未被采納,但說明這是個打仗動腦子的人。幾次北伐中魏延更是建立奇功:建興七年(公元228年),斬殺魏將王雙;建興八年(公元229年),大破郭淮;建興九年(公元230年),先是在上邽大破司馬懿,斬首3000級,撤退途中又射殺“五子良將”魏車騎將軍張郃。諸葛里的這些戰功都是魏延為他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但是魏延不靠譜。魏延作為一個部曲出身的大老粗,他不理解諸葛亮北伐的精妙政治設計。諸葛亮北伐對內要平衡蜀國國內的政治勢力,對外要打消曹魏的覬覦之心。諸葛亮心里非常清楚曹魏非速亡之國,益州非進取之地,曹睿、司馬懿、曹真、張郃都是人才,不可輕視。所以諸葛亮北伐需要掌握一種尷尬的平衡,既要通過戰爭凝聚人心,通過復興漢室的理想凝聚士氣,讓弱小的蜀國保持在一種激昂的戰斗氛圍中,可以偏霸一方讓對手不能輕視,不被吃掉;又不能過度使用武力讓蜀國主力軍受到過大損失,導致蜀國陷入危險。所以諸葛亮不能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就是怕萬一失敗,蜀國經不起這樣的損失,即使魏延可以成功占領長安以西,那時曹魏的曹真、司馬懿、張郃舉大軍西向殺來與蜀軍決戰,在渭河平原上,步兵為主蜀軍難以應對曹魏天下無敵的虎豹騎。

更重要的是這種平衡的拿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諸葛亮做得到,姜維可以理解——諸葛亮博古通今,姜維幼習鄭學兩個人有共同語言。而且姜維的出現填補了馬謖的空白,天天在丞相身邊參與軍機,耳濡目染好幾年,對丞相的這點心思,姜維應該是清楚地,諸葛亮對他也是信任的。但魏延起于行伍,對這種微妙的平衡,他做不到、也不能理解。在魏延看來,打仗嗎,就是砍人,你給我一支兵,輸了我賠你一條命——一個字“揍他”(王者榮耀里的程咬金)。甚至常有怨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之才用之不盡。”(《三國志·魏延傳》)魏延還有個缺點就是脾氣太臭,不讓人待見,這也好理解,中年得志,被劉備直接拔為一方之帥,眼睛長腦門上了,所以經常和同僚鬧意氣,有點像關云長的感覺,尤其是和丞相長史楊儀兩個人勢同水火,搞不好團結如何擔得起大任?相比較之下,學習鄭學禮儀的姜維則是善于交際的人,至少不惹人討厭。所以諸葛亮對姜維十分滿意,姜維的地位在蜀軍中一再提升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公元234年8月28日,蜀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卒五丈原。此時的姜維已經是數萬蜀軍的核心人物。隨著統帥的去世,蜀軍何去何從?大風起兮云飛揚!歷史來到轉折的關鍵點。而姜維此生第一次走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迎接他的是全軍覆沒還是全師而還呢?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