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次用一妙計將地表最強戰車拿到手:它哭訴國寶技術流失

6月5日, 外媒再次聚焦東風-41陸基洲際戰略導彈, 據該媒體透露, “5月27日, 東風-41洲際導彈進行了第十次戰略導彈發射測試, 這次試射中東風-41導彈投射了多個彈頭, 並命中位於西北某沙漠靶場上的目標,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東風-41先進陸基機動洲際戰略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陸基核武器之一, 不同于東風-5C這類井下部署的戰略導彈, 東風-41和東風-31AG一樣擁有一個強大的重型導彈運載底盤, 採用公路機動確保了其生存能力, 東風-41公路機動戰略導彈主要在公路或無路或泥濘、鬆軟土壤及沙漠等地區活動,

在非預定地點發射。 公路機動發射具有諸多優點:一是發射車的靈活性大、操縱性強、反應時間短, 二是車體的外形尺寸小便於隱蔽待機, 第三是受交通狀況限制少, 訓練、隱蔽、待機較容易, 這裡有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與大眾的認知不同, 戰略導彈發射車並不經常移動, 它長時間都在洞庫中, 一旦接到發射命令就要迅速駛出洞庫準備發射, 戰略導彈的發射車有時候更像是一輛“跑車”。

一般來說, 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完全依靠三個因素、洞庫的防禦能力、導彈的機動能力以及反應速度, 例如, 俄羅斯已銷毀的機動發射SS-20戰略導彈, 如果在處於預先精確定位和高度戒備狀態下, 發射準備時間為90秒, 但如果不是處於發射點上,

也就是按照無依託發射模式, 即發射區域內任意點發射, 或者車輛在行進間突然停車, 從進入發射陣地到導彈發射則需15分鐘。 俄軍目前最先進的車載機動發射“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可以在戒備狀態下發射準備時間需要10至15分鐘。 核大國在冷戰時期發現, 雙方打擊對方時導彈飛行時間約為30分鐘, 除去發現和資訊傳送時間, 留給還擊導彈的時間只有15至20分鐘, 越短的發射反應時間即意味著“報復還擊”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為此, 前蘇聯曾制定了所謂“還擊一迎擊”戰略, 就是在敵人導彈攻擊飛行過程中, 還未在自己陣地爆炸前, 發射己方導彈對敵實施迎擊式的還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對於陸基機動戰略導彈來說,

戰略導彈發射車, 特別是TEL(運輸-起豎-發射一體的三用車)十分重要, 實際上, 類似東風-31A那一類掛車型三用車的牽引車與拖車是分體的, 為了避免轉向時導彈突出車體輪廓, 掛車的導彈長度要求明顯低於總車長, 轉向中心更靠近車體中段, 整體車輛的機動性能根本無從談起, 反觀前蘇聯和俄羅斯研製的新一代全驅輪式底盤的車體長度大, 綜合性能好, 非常適用於新一代戰術和戰略導彈的發射, 前蘇聯時代, 白俄羅斯是前蘇聯三個最重要的軍工複合體聚集地之一, 也是專門為前蘇聯生產各種重型載重底盤的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的所在地。 就國防工業實力而言, 白俄羅斯與烏克蘭一樣, 雖然無法與俄羅斯相抗衡,
但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例如在重型車輛製造、軍工電子和光電資訊裝備方面優勢明顯。 白俄羅斯ATAT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步兵師級到連級電子綜合指揮系統, 被廣泛用於前蘇聯陸軍, 而其生產的白俄羅斯MZKT和MAZ系列載重車輛, 至今仍然是俄羅斯陸基戰略導彈的唯一供應商。 軍事專家張強告訴記者, 整體上來說, 大型多軸多輪重型載重底盤的車體設計和製造難度大, 成本也高。 此外, 這種特種車輛平臺的轉彎半徑較大, 車體也較高, 如果運輸的導彈長度越大, 通過性能和道路適應性就越低, 戰鬥狀態下行駛的重心就越高, 平衡整體性能的技術難度也就越大, 這是一般國家根本做不到的車輛, 而這類車輛曾被譽為前蘇聯的國寶級技術,

因為相只有他們做的最好, 對於前蘇聯這類裝備強國, 技術實力有限、導彈運載車選擇範圍不大的國家, 往往採用牽引車拖帶發射車的拖車發射車, 以降低導彈發射車的成本和技術難度。 但是因為全驅整體底盤的自重較大, 越野行駛性能好, 未來我方發展新一代導彈就必須使用全驅多軸多輪重型載重底盤。

外媒報導稱, 為此,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 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與三江集團建立合資企業, 白方向其轉移了全套MAZ-543導彈發射車的設計圖紙, 協助中方進行部件改進並進行技術升級, 最終使我方製造出性能更優良的萬山WS-2400型20噸級全驅多軸多輪重型載重底盤, 至2015年, 我方先後有泰安特車、三江等三大廠商可供應全驅多軸多輪重型載重底盤, 這裡都與白俄方面的技術合作有關,而一些俄媒曾經“痛惜其國寶被流失”。

這裡都與白俄方面的技術合作有關,而一些俄媒曾經“痛惜其國寶被流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