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30年無法重建?對越反擊戰,中國撤軍時做了什麼,答案令人感慨


圖為有心無力的強-5

1979年2月17日, 中國開始進行對越南發動自衛反擊戰, 這場戰爭歷時一個多月, 最終解放軍在順利攻克涼山軍事要塞後, 宣佈撤軍, 不過中國從越南撤軍時的一個驚人舉動, 國內媒體卻不敢報導, 那麼中國撤軍時到底做了什麼呢?

解放軍為了以防後患, 幾乎徹底的摧毀了整個越北的基礎設施, 讓越南北部地方30年內無法重建原有的基礎設施。 破壞力度之大也令西方媒體瞠目結舌。 不過即使是陸軍把越南打得丟盔棄甲, 但是無法改變中國空軍和海軍當時有氣無力的事實, 由於這兩支軍種較為羸弱,

因此當時解放軍決定研發殲轟7, 來改善中國對沿海的管控能力。


圖為殲轟七

對於越南在中國沿海的侵佔行為, 國內最開始的應對方式就是研發殲轟7這種殲擊轟炸機來進行針對。 由於當時中國的殲擊機基本上只能夠對空作戰, 而轟炸機速度又太慢, 能夠有效打擊地面目標的強-5的飛行距離和炸彈攜帶量又不足以滿足要求, 所以, 海空軍聯合研發了殲轟-7這種多用途轟炸機。

作為一種採用高位後掠翼標準佈局, 使用全動型水準尾翼, 單一大型垂尾, 腹部帶鰭片, 擁有0-0彈射能力的戰轟機, 殲轟七所使用的的232H型多功能雷達充分借鑒和利用了美國F-4E飛機的AN/APQ-120的工藝和生產技術方案, 可以同時完成對空搜索和對地或者海面兩種不同類型的作業目標。

對MIG21之流的戰鬥機可以在70-75公里外發現, 對於大型水面艦隻, 能夠在160-175公里外發現。


圖為攜帶反艦導彈的殲轟七

作為殲轟七的搜索搭配, 中國海航還準備了基於運-8機體而設計的警戒引導機型和電子偵察用機型, 用於對大面積海區的搜索, 並且向殲轟七傳達目標位置, 後者根據這些資料決定如何對敵方發動攻擊, 所以, 殲轟七也是中國最早裝備資料鏈的飛機之一。

然而, 作為使用反艦導彈作為其主要火力輸出的飛機, 殲轟七的航電系統圍繞著反艦導彈的成功發射和攻擊目標所展開, 儘管已經使用了資料化匯流排來進行綜合化處理, 但是由於但是的技術條件限制,

殲轟七的航電綜合程度依然很低, 功能極其有限, 但是至少可以攻擊導航一體化, 提高了自身作戰的效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