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轰6突遭强电子干扰,导弹发射失败!这一幕为何催生歼20工程?

國內軍事雜志《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近日援引海軍作戰與裝備專家王云飛的話披露, 在22年前的那次東南沿海大規模三軍聯合演習中, 轟-6轟炸機曾出海進行導彈打靶試驗, 卻遭到非本方電子干擾飛機的強烈干擾, 導致機載火控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 導彈竟未能成功發射。 王云飛表示這一事件暴露出了當時我軍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作戰能力差, 無有效反制電子干擾作戰手段等短板。 令人欣慰的是, 在這之后, 我軍開始奮起直追, 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 而3年后出現的著名撒手锏工程“995工程”,

也被王云飛指發端于此。


轟-6D轟炸機掛載鷹擊-6空艦導彈。

995工程之所以被稱為撒手锏工程, 據公開資料顯示, 是因為它結出了今天的殲-20隱身戰機、運-20大型運輸機、轟-6K中遠程轟炸機等累累碩果。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 在2014年舉辦的中國(珠海)航展上, 中航工業相關負責人透露, 國防工業部門制定的“995工程”是我國軍工業近年來取得巨大進步的主要原因。 著名軍事評論員羅援將軍也在今年5月向媒體證實了這一工程的存在。

22年來, 國內外媒體相繼披露了當年那場大規模三軍聯合演習的一些幕后信息。 當時我軍擁有能發射空艦導彈的飛機僅有兩款, 并且都裝備的是海軍航空兵。 一款是殲轟-7戰斗轟炸機(不是現在常見的殲轟-7A)。

那時殲轟-7配套的是射程50公里左右的鷹擊-8空艦導彈, 基本無法在對手艦艇防空導彈射程以外發射。 射程達到120公里的鷹擊-83K空艦導彈還要等到1999年才公開亮相。


殲轟-7戰斗轟炸機與鷹擊-8空艦導彈。

另一款就是轟-6D轟炸機。 轟-6D可以掛載體型龐大的鷹擊-6空艦導彈, 射程約150公里, 戰斗部重達500公斤。 在當時, 這一組合是海軍唯一能從防區外發起反艦打擊的武器系統。 但鷹擊-6導彈采用預裝定數據+末段主動雷達制導, 抗干擾能力較差, 容易受到誘餌彈和電子戰系統的干擾。

據王云飛分析, 當時對轟-6D轟炸機進行干擾的, 很可能是EA-6B艦載電子戰飛機。 除了干擾轟-6D的導彈發射, EA-6B電子戰飛機還使用強烈阻塞式電子信號, 對沿海通訊網絡實施干擾。

這一說法其實在近年來的報道中基本得到了證實。


EA-6B艦載電子戰飛機。

正是因為不止一次的類似事件出現, 我軍開始奮起直追, 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 國家甚至投入巨資專門研究電子對抗手段。 以運-8飛機為平臺的電子對抗(干擾和壓制)、電子偵察系列飛機是重要產物。 最早出現的是高新1號空軍電子對抗偵察機, 在空軍裝備序列里的型號為運-8CB。 它可以看做是將同期改裝的圖-154M/D II期改電子偵察機的設備“移植”到運-8平臺上。


運-8CB電子對抗偵察機。

而真正能夠營造“復雜電磁環境”, 也就是能像EA-6B艦載電子戰飛機那樣發起電子干擾/壓制“軟攻擊”的, 則是高新3號飛機, 在空軍裝備序列中被稱作運-8G。 這款電子戰飛機正是軍迷比較熟悉的“腮腺炎”飛機,

因為其在機頭兩側安裝了兩部大型定向干擾天線, 被用于取代老式轟電-6電子干擾飛機。


運-8G電子干擾飛機目前還在推出新的改進型號, 比如圖中這款天線罩變成深灰色的飛機。

從高新8號飛機開始, 第二代國產高新飛機家族登場, 匯集了我國在電子戰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高新8號為海軍綜合電子戰飛機, 類似EP-3系列電子戰飛機, 具備綜合電子偵察和干擾能力, 可以說是集第一代國產高新飛機功能之大成。

與沒有增壓艙, 只能在低空活動, 電子偵察和干擾等設備較為落后的高新2號運-8JB海軍電子戰飛機相比, 高新8號的性能非常優秀。 該機將最終取代高新2號飛機, 與海軍能夠發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轟-6G轟炸機配合作戰。


海軍高新8號綜合電子戰飛機(右一)與高新2號等電子戰飛機同框。

除了高新系列電子戰飛機, 我軍現在還有圖-154M/D電子偵察機, 以及可供殲轟-7A、殲-10、轟-6G/K等戰機掛載的自衛型KG-600、KG-800等電子戰吊艙。 殲-16D、殲-15雙座等專用電子攻擊機也在試飛之中。 可以說, 經過當年那些“被干擾”事件之后, 我們經過艱苦努力, 已經建立起完整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電子戰體系, 各種電子戰平臺、裝備的更新換代更是日新月異。 轟-6轟炸機發射導彈因被干擾而失敗的類似情形, 已經一去不復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