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938年,国军师长与日军师团长都是中将,他们指挥的兵力能差多少?

二戰時期, 日本以師團作為最基本的作戰單位, 師團長為中將, 可以說是日軍內部的中流砥柱了, 他們具備發動局部戰役的能力。 國軍方面, 師長也是中將(少部分師長是少將, 日軍內部也有情況), 但國軍師長與日軍師團長所能指揮的兵力并不對等, 特別是在1938年抗日戰爭剛爆發沒多久時, 實力差距較大。

1938年, 國軍一個標準步兵師的編制為1.1萬人, 但標準只是一個數字, 真正能達到的只是少數。 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過軍閥混戰時期, 各地兵力非常混亂, 能夠達到標準的只有中央軍, 因為他們的資源最好,

兵員也最優先補充。

地方師得到不中央軍那么好的資源, 編制上一直處于未滿員狀態, 想招兵還得靠自己。 能夠達到七八千人的已算強悍, 一些比較窮的地區, 一個師才三四千人, 僅相當于日軍一個聯隊。

接下來說說日軍, 1938年之前日軍還只有17個常備師團, 戰爭打響后開始了大規模擴軍, 日本在19世紀末建立了完備的后備役制度, 別看明面上的兵力只有17個師團, 但實際上日本擁有幾十萬后備役。 1938年開始擴軍后, 日軍很快便從17個師團擴充到了上百個, 大部分兵力都是征召后備役而來的, 他們原本就擁有一定的軍事素養, 師團戰斗力形成地比較快。

日本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 其中丙、丁兩個級別的師團是在太平洋戰爭后才形成的,

1938年只有甲級和乙級師團。 甲級師團其實就是當初的17個常備師團, 他們的兵力可達2.8萬人, 如果再配上補充人員, 最大兵力可達4萬人。 乙級師團稍次之, 兵力可達2-2.3萬人, 兵力上可達國軍標準師的兩倍。

抗戰初期日軍的裝備比國軍先進, 兵力上又占據了優勢, 因此同級別的步兵師與步兵師團對上, 贏的都是日軍。 當時的國軍想要剿滅日軍師團, 一般都要組織一兩個軍的兵力。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