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懟互聯網造車,李書福說過的那些狠話!

李書福一直都對互聯網造車持悲觀看法, 批評也是越來越嚴厲, 越來越尖銳。 尤其是最近關於互聯網造車炒作和量產交付的質疑, 在業內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在業內有著"造車狂人"之稱的李書福這些年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講話中言辭越來越犀利, 大有"懟天懟地懟空氣"的"懟王之王"的氣勢, 那麼今天一起來看看"舒服哥"曾經說過的那些狠話, 看誰被懟的最狠!

懟車企炒作炒不出競爭力

"舒服哥"最近一次高調懟人是在5月29日的首屆"龍灣論壇"上, 李書福說, "新能源技術, 沒有個三五年, 沒有幾十億投入,

沒有大量人力投入, 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不是真實地投入到這一場競爭當中, 光是炒作的話, 是炒不出競爭力, 炒不出高水準、高品質的發展的"。

"我們的43%都是中低端的, 人家的56%都是中高端的, 人家的是引領性、原創性、可持續性的, 我們中國有時候還得學學人家的, 還不是自己原創性的, 存在著很多的不可持續性的挑戰……我們必須要面對, 不能回避。 5年以後, 中國的汽車產業將完全放開, 沒有任何門檻, 外國的汽車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國換一種方法發展。 如何用好這短短的五年時間, 這既是中國汽車公司的機遇, 也是一個無窮的挑戰。 "

懟互聯網電動汽車忽悠老百姓

2018北京國際車展期間,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參加某論壇時,

"怒懟"互聯網造車。 他說:"必須要尊重、擁抱互聯網, (但)我們不能濫用互聯網概念, 現在很多人, (用)互聯網電動汽車到處忽悠, 我覺得也是很危險, 老百姓那一點錢賺的不容易。 "此言一出, 贏來掌聲陣陣。 他堅信"主宰未來汽車工業的命運在於傳統汽車公司的自我覺悟, 自己要醒過來, 而不是聽那些互聯網公司一天到晚的忽悠。 "

懟新能源准入機制

2018年3月28日, 李書福在"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將炮口對準了當下的新能源准入機制。 李書福說, "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 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 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

懟某些企業造車只是為了圈錢

2016年3月第三屆國際汽車安全高峰論壇"上, 李書福痛斥:"有些企業不懂汽車, 也沒有很多錢, 之所以"造車", 是意在資本市場上圈錢。 "

同年10月, 李書福在一次發佈會上說:"互聯網汽車的前提是安全和電動化, 目標是自動駕駛和高度人工智慧, 而單單安全這一點, 互聯網企業就無法實現。 "對此, 當時賈躍亭還有回應:"大家不要拿傳統車企的思維來看我們, 我們是希望能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汽車生態, 而不只是做縱向的單獨領域。 "

懟互聯網汽車公司是野蠻人

2015年7月, 在一次創新者峰會上李書福說, 互聯網造車需要降溫, 互聯網汽車公司就是汽車圈的野蠻人。 "有些企業有了一些概念, 就以為自己是蘋果公司了, 馬上找富士康,

'給我造車吧', 這樣的企業還不少"。

李書福指出, 國內宣稱造車的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 但大多數拋出的都只是概念, 並無具體可行方案和產品。 李書福認為汽車技術複雜, 一些企業看得過於簡單, 市場中充斥著各種概念炒作和從混亂中牟利, 把極客精神注入傳統創新的企業非常少。 他認為互聯網汽車並不是把手機功能簡簡單單的集成到汽車上, 或是在汽車上搞一些電子商務這麼簡單。 在李書福看來, 真正的互聯網汽車它是有智慧的汽車、能夠思考的汽車、有判斷和識別能力的汽車。

不只是懟互聯網造車, 李書福此前還懟過中國足球腐敗和演藝明星不買國產車!報導顯示, 2001年12月李書福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炮轟中國足協"為所欲為,

沒有規矩。 "2006年7月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吉利教育資助計畫啟動儀式上懟"以演藝明星為主要人群的部分有錢人, 現在只知道消費世界名牌, 幾乎沒有人願意消費國貨。 "

李書福每一次"怒懟"都能引起強烈的關注和熱議, 這也一度讓他本人成為爭議的焦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 他的成功和在行業裡的地位是受到最廣泛的認可的。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 在十多年前, 李書福的一些表現卻被"正統"的商業人士當做笑話來看待。 據說, 落魄時期的李書福有一次與同事喝酒後嚎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搶, 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 辛辛苦苦辦企業, 為什麼別人總嘲笑我?"作為一家自主創業的民營企業, 李書福的從業經歷恐怕不是一句豐富多彩可以道得盡的。

此外,對於互聯網造車,相比李書福的"怒懟"更值得關注的是造車應有的嚴謹和務實。有資料顯示,目前加入造車新勢力的企業已經達到300家之多,約有超千億資金流入互聯網汽車行業。然而,造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還需要長期的技術積澱。

李書福的從業經歷恐怕不是一句豐富多彩可以道得盡的。

此外,對於互聯網造車,相比李書福的"怒懟"更值得關注的是造車應有的嚴謹和務實。有資料顯示,目前加入造車新勢力的企業已經達到300家之多,約有超千億資金流入互聯網汽車行業。然而,造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還需要長期的技術積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