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国民政府何为要设立鄂、豫、皖边游击基地?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第5戰區鄂、豫、皖邊游擊基地由大洪山、桐柏山、大別山等游擊根據地組成, 蜿蜒三省接壤地區, 以大別山根據地為主基地。 大別山綰轂蘇、鄂、豫、皖, 俯瞰江淮河漢, 是中原和華北、華東的結合部, 在華中、華北和華東全局的戰略地理上為腹心之地。 位于崇山峻嶺的大別山中, 故又稱為大別山游擊區。

1938年5月徐州會戰后, 武漢會戰進行時, 國民政府軍委會曾明確指示第5戰區“在以現態勢確保大別山之主陣地,

積極擊破沿江及豫南進犯之敵”外, “應指定8個師以上兵力在大別山設立游擊根據地, 向皖北、豫東方面挺進游擊”。

李宗仁

按照這一指示,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戰區主力廣西部隊張淦軍和張義純第48軍為主干, 加上安徽等地的一些地方團隊, 組成了鄂豫皖邊區游擊部隊(后改為鄂豫皖游擊兵團), 以第21集團軍司令廖磊為邊區游擊總司令, 并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省黨部主任委員, 擔負開辟大別山游擊基地的任務。

廖磊

武漢會戰后, 第5戰區主力轉進鄂西北隨、棗、襄、樊一帶, 開辟了桐柏山、大洪山基地, 與大別山互為犄角, 東、西呼應, 攻可威脅武漢, 守可屏障川陜。 這不僅使武漢之敵如芒在背, 坐臥不安, 而且因游擊基地范圍廣大,

地勢險要, 北據淮河, 南扼長江, 東出津浦, 西迫平漢, 給敵之三條重要交通線以巨大威脅。

李品仙

1944年12月28日, 國民政府軍委會為加強大別山游擊區攻防力量, 電令鄂豫皖邊, 加上山東大部、蘇北及豫東, 劃為第10戰區, 任命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李品仙為第10戰區司令長官, 統一管轄, 指揮戰區內黨、政、軍一切事宜, 迄日本投降為止。 因此, 鄂豫皖邊區之敵后游擊戰對牽制日軍西犯、南侵, 破壞日軍交通運輸, 打擊日偽均起了重要的作用。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