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6艘舰艇“围观”1艘英国军舰:我国忘不了170年前鸦☆禁☆片战争

據英國《泰晤士報》7月1日報道, 英國國防部長等高官正在計劃爭取皇室的支持, 勸說英國首相特蕾莎英軍提供更多的資金。 報道引述英國國防部的話稱, 英國軍方在脫歐之后需要保護其主要海上貿易路線, 日前英國海軍“薩瑟蘭”號護衛艦在途經南海時, 遭到了16艘中國軍艦的“圍觀”。

像“薩瑟蘭”號護衛艦這種排水量4800噸的老式23型護衛艦, 倒退20年前還可以顯擺顯擺, 現在放到我國海軍面前, 還真是不夠看的。 不要說我國裝備的055大驅、052C/D型驅逐艦要比它先進的多, 就是大量裝備的054A型護衛艦, 性能也要稍強一些,

起碼艦齡就要年輕的多。

盡管我們反對英國派遣艦艇來搞事的行為, 不過有一點我們還要感謝英國, 因為是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教會了中國人要重視“船堅炮利”。 我國歷經從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 再到成立新中國實施大規模工業化打造基礎, 最后通過改革開放快速提升科技水平, 終于打造出了世界僅次于美國的強大海軍建設體系。 要是沒有英國海軍逼著中國人“睜眼看世界”, 我們或許還在做天朝上國的迷夢。

在鴉片戰爭前夕, 中國是沒有海防的。 即便是清朝最重視的廣州水師, 其裝備和兵員也極其糟糕。 清朝的水師并非近代意義上的海軍, 也并非獨立軍種, 而是附屬于八旗、綠營之內的一個專業兵種。 最有戰斗力的水師力量不是水兵而是撫、督、鎮轄下的本標兵。

清代水師戰船為主分為外海戰船和內河戰船。 其中外海戰船類型有28種之多, 以趕增船為主。 而內河戰船更是裝備了三四十種名目的船只, 以沙船和哨船為主。 清朝水師處于木質帆槳時代, 戰船主力基本為單桅帆船和無帆槳船, 同時少量裝備雙梳和三桅。 大型戰船多使用方形帆或梯形斜帆, 機動力差(時速不超過三節), 排水量小(極少超過250噸), 載員不超過百人。 由于戰船本身噸位小, 木質結構差, 裝備火炮數量少。 單艘戰船只能裝備2至4門火炮, 一般不超過10門。 與同時代的英國海軍相比, 差距有200年左右。

相比之下, 鴉片戰爭中英國侵華海軍兵力包括戰艦16艘(共載炮540門)、武裝輪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0余艘,

艦隊官兵共3000余人。 隨著戰爭的進展, 英侵華海軍力量陸續增強。 1842年8月, 英國侵華海軍兵力計有:戰艦25艘、木質輪船9艘、鐵質輪船6艘, 輔助船只中有醫院船1艘、運兵船6艘、測量船2艘, 以及運輸船約60艘。 侵華英軍最大的排水量超過1500噸的三級戰列艦炮位配置為, 最下層載28門32磅彈炮, 上層甲板載28門18磅彈炮, 露天甲板載14門9磅彈炮, 艦首載炮4門, 一些是9磅彈炮, 和32磅彈卡龍艦炮配合使用。

英海軍“舷炮線式齊射”戰術就是盡可能地靠近對方軍事目標, 以便進行猛烈轟擊促使敵方投降。 此戰術通常是先發射前炮, 然后按順序依次發射。 大約是12艘戰艦編成一個戰斗隊形, 首尾相接, 排成一路縱隊, 在敵對方近處通過,

當各艦駛過敵艦時, 艦上的大炮一齊向對方開火, 集中火力徹底摧毀目標。 在與清軍近距離對壘中, 英軍戰列艦和其他船只發揮了卡龍艦炮近距離作戰的優勢, 火炮機動性好, 射速快, 爆炸彈殺傷力大, 對英軍取勝起了很大作用。

實際上, 兩次鴉片戰爭期間, 清朝的水師基本沒有和英軍在海上發生正面戰斗, 所謂海戰都是清朝的海岸炮臺應對英國戰艦。 清軍師船偶爾也想伏擊侵略軍艦隊, 但由于艦炮和海戰戰術的落后, 往往無功而返, 甚至損失慘重。 如1858年7月19日, 在珠江上一艘清軍師船配備精兵17人, 裝備有上膛的火銃、火箭、刀劍和長矛, 專門為了突襲英軍護衛艦而設計的, 襲擊了一艘有8名水兵和1名海軍陸戰隊員的侵華英軍獨桅縱帆船。

經過半小時的激戰, 英方擊斃了13名清兵, 剩下的4名清兵最后跳到岸上, 狼狽逃跑。 把他們的兵船、武器、彈藥和同伴尸體全部留給了英軍, 后者拖著清軍師船凱旋。

據統計, 目前英國海軍全部的現役主戰艦艇包括13艘23型護衛艦和6艘45型驅逐艦, 能動的包括6艘23型和3艘45型。 相比170年前砸開中國國門的老前輩, 如今的英國海軍連部署都費勁。 幸虧現在世界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 否則這1艘英國護衛艦都不知道死幾回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