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臂上风景,第三帝国的战役盾章

在德國軍事歷史上, 發展出許多富有特色的制服配飾或榮譽獎賞來紀念某些特定的戰役, 例如戰役獎章、榮譽袖標等等。 凡是佩戴此類標志的人, 均參加過某一特定戰役并以此為榮。 隨著歷史進入到極富想象力的第三帝國時期, 制服配飾和榮譽獎賞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中, 本來僅僅帶有所屬部隊或組織辨別功能的臂章, 被用來授予參加特定戰役的武裝部隊官兵。 這類臂章通常用金屬制作, 設計精美, 大大拓展了勛賞制度的空間。 這, 就是第三帝國時期的戰役盾章。

在整個第三帝國時期,

總共設立了7種官方戰役盾章, 其中有兩種沒有大規模生產。 此外還有5種非官方戰役盾章和一種僅存在于圖紙上的戰役盾章。 他們見證了二戰時期德國軍事力量從納爾維克的勝利到斯大林格勒后的不斷衰落。 今天, 戰場上的硝煙早已遠去, 這些臂章已經成為了倍受青睞的收藏品, 為我們訴說著七十多年前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

納爾維克盾章(Narvikschild)

納爾維克是挪威北部諾爾蘭郡的不凍港, 1940年4月9日德軍攻占納爾維克, 這場戰斗持續到6月9日, 整整兩個月。 在這場戰斗中, 陸戰尤其激烈, 同時海軍和空軍也參加了部分行動, 史稱納爾維克戰役。 丘吉爾在回憶納爾維克戰役時曾寫下一段著名的話:“在納爾維克, 一個混合的、臨時湊集的德國部隊,

為數僅6000人, 竟能頑抗盟軍20000人達6星期之久。 在這次挪威戰役中, 我們一些精銳部隊——蘇格蘭和愛爾蘭衛隊, 被希特勒的精壯的、勇往直前的和訓練有素的年輕士兵擊敗了。 ”

從左至右分別是陸軍版、海軍版、空軍版納爾維克盾章

納爾維克盾章設立于1940年8月19日, 授予參加挪威納爾維克港攻防戰的軍官和士兵, 由慕尼黑的理夏德·克萊因(RichardKlein)教授(即著名的克萊因和昆澤爾珠寶行合伙人)設計。

佩戴納爾維克盾章的迪特爾上將畫像

納爾維克戰役盾的頂部是一直垂下雙翼的雄鷹, 雙爪緊抓住一個內含萬字的花圈, 這也是幾乎所有盾章的典型設計。 雄鷹下面有三層臺階, 臺階下方是一個長方形, 里面是“NARVIK”字樣。

盾章的主體用來表現在攻防戰中取得成功的三支部隊, 這三支部隊——埃杜爾德·迪特爾上將的山地兵、驅逐艦部隊、空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在盾章中分別用雪絨花、船錨和螺旋槳表示。 船錨和螺旋槳成“X”狀交叉, 雪絨花在這個交叉的上方。 花朵左右上方分別為“19”和“40”字樣。 早期的納爾維克盾章材料是黃銅, 后來一律改用鋅金屬片沖壓而成, 盾章后部是中空的。

著名的空軍王牌戈登·格洛布的常服, 配有納爾維克盾章和克里米亞盾章

霍爾姆盾章(Cholmschild)

1942年1月21日, 特奧多爾·舍爾(TheodorScherer)少將的部隊在位于俄羅斯境內的霍爾姆遭到蘇軍的合圍。 該部隊僅有5500名官兵, 只能靠空投進行補給。 經過105天艱苦戰斗, 擊退了蘇軍6個步兵師、2個坦克旅100次主要的進攻,

總共有1550人陣亡、2200人受傷。 納粹德國的宣傳機器將此次戰役夸大為德意志民族戰斗精神的例證, 因此保留了大量資料。


早期橢圓形布質背襯的霍爾姆盾章

霍爾姆盾章設立日期為1942年7月1日, 授予那些在1942年1月21日到1942年5月5日為了保護霍爾姆(Cholm)與數倍于己方力量的敵人勇敢戰斗的人員。 這包括那些向被圍困部隊輸送物資和撤退傷員的空軍飛行員和臨時戰地機場的地勤人員。 海軍也有少許人員獲得該盾章, 因為內河艦隊也參與了部分戰斗。 因此其授予數量即上述部隊人數。 這使其成為第三帝國最為罕見的盾章。

有趣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的兩人應該是兄弟, 左邊的佩戴著克里米亞盾章, 右邊的佩戴著霍爾姆盾章

霍爾姆戰役盾章是金屬沖壓, 章體尺寸為寬38mm至39.5mm之間, 高65mm至65.5mm之間。 早期盾章是用薄磁性金屬沖壓而成, 表面經過氧化處理成灰色, 后期的鋅版是用灰色油漆。 盾章通過3個或4個金屬條固定在一個金屬片上, 在這兩部分之間是布制襯布, 布制背襯在形式上有兩個版本, 早期版本是固定在一個橢圓型布制背襯上, 后期版本是固定在盾章形狀的背襯上。

克里米亞盾章(Krimschild)

克里米亞半島位于蘇聯歐洲部分南端, 這里是連接歐洲和中東的重要海上通道, 在它的南部海岸, 與土耳其遙遙相對, 西部則是羅馬利亞和保加利亞。 蘇德戰爭爆發后, 希特勒即指示南方集團軍群盡快攻占克里米亞, 并通過刻赤海峽進入高加索。 這一行動既可以避免以克里米亞為基地的蘇聯空軍對羅馬利亞油田構成的巨大威脅,又能夠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國。

晚期鋅材質(左)和早期磁性金屬材質的克里米亞盾章

克里米亞戰役盾章設立于1942年7月7日(另一個說法是7月25日),授予在第1 1集團軍司令曼施泰因指揮下參與了克里米亞戰役的所有官兵,包括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曼施泰因因此戰役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這個戰役盾章是發行量最多的盾章,據估計,大約有150,000至200,000枚盾章制造出來,但是只授予給了約100,000名獲得者。

配有克里米亞盾章的一套大德意志師炮兵中尉野戰服

克里米亞戰役盾的盾牌式樣底部是圓形的,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位于盾牌頂部,翅膀的寬度超過了盾牌的寬度,鷹爪緊抓住一個花圈,花圈里是萬字。花圈的左上方是“1941”字樣,右上方是“1942”字樣,表示該戰役從1941持續到1942年。盾牌的主題是一幅克里米亞的地圖,地圖表現非常詳細,包括克里米亞半島的河流、主要鐵路和六座主要城市(用圓圈表示),“KRIM”四個字母印在地圖上。

曼施泰因元帥在各種場合都會佩戴著克里米亞盾章

德米揚斯克盾章(Demjanskschild)

1942年2月8日,在俄國德米揚斯克小鎮,蘇軍包圍了德國第2和第10集團軍,完全切斷了被圍德軍與外界的聯系。為了拯救10萬名被圍困德國士兵,德國空軍出色地運送補給和疏散傷員,為地面部隊獲救增加了可能。最終,在4月21日被困部隊獲救。德米揚斯克包圍戰在許多方面對未來東線戰場具有重要影響,直接衍生出一年以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策劃和決策。為了紀念德米揚斯克戰役,1943年4月25日設立了迪米揚斯戰役盾章,授予那些參與1942年德米揚斯克包圍圈戰斗的人員。授予人數大約10萬。

正在德米揚斯克上空準備空投的Ju-52運輸機

德米揚斯克戰役盾章的頂部中央是一只雄鷹,不過它的雙翅下垂,而不同其他勛章那樣張開。同其他勛章一樣,雄鷹的雙爪緊握一只圍住旋轉萬字的花環,萬字兩側各是一個梯形中間有槍眼的碉堡圖案,下部是含有字母“DEMJANSK”的長方形。盾章的主體是一塊有波狀邊緣的盾牌,上部是一架單引擎飛機,下面是交叉的大型雙劍,雙劍下面是“1942”字樣。關于飛機螺旋槳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彎曲的,一種是直的。盾章為硬模沖壓,材料為鋼片鍍銀,后來直接用鋅。和其他盾章一樣,該盾章通過一塊相應布料佩戴在制服的。


德米揚斯克盾章及授予證書

庫班盾章(Kubanschild)

1943年2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將德軍第6集團軍包圍并殲滅,并在高加索地區將德軍A集團軍群的大部和企圖救援第6集團軍的頓河集團軍一部包圍。經過艱苦的戰斗,德軍被迫撤離高加索,向庫班地區和羅斯托夫撤退。希特勒要求堅守庫班橋頭堡,他認為這里將是反攻高加索通道。這個區域的防守,關系到下一個撤退地點克里米亞的安全。第17集團軍在馮·克萊斯特元帥的指揮下,堅守庫班橋頭堡,不僅抵住了蘇軍進攻,而且為下一步部署爭取了時間。9月4日所有德軍和羅馬尼亞部隊從庫班直接撤退到克里米亞半島,在1943年10月9日,庫班被蘇軍占領。德國最高統帥部為肯定部隊頑強的作戰,于1943年9月21日宣布設立庫班戰役盾章,授予參與守衛庫班橋頭堡的戰斗的人員。此盾章是戰爭期間官方發行的最后一個盾章,授予人數不詳。

失去背襯的庫班盾章

其具體授予對象是從1943年2月直到10月放棄為止,參加庫班橋頭堡防御作戰所有人員。其中陸軍和輔助部隊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 在該地區服役60天以上;

2. 服役期間受傷;

3. 參與了至少一次主要軍事行動。

佩戴庫班盾章和克里米亞盾章的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獲得者維爾納·齊格勒中校

庫班戰役盾章的設計與克里米亞盾章非常相似。一只展開雙翼的雄鷹位于盾章的頂部。老鷹雙爪抓住一只內有萬字的花圈。花圈兩邊是“19”和“43”的字樣。盾章中央是“KUBAN”粗體字樣,上下由兩條水平線包圍,頂部的水平線幾乎與花圈重合。盾章的主體是一幅庫班地區的地圖圖案,并且帶有雙方部隊交戰的犬牙型戰線圖案。這條戰線也是德軍竭盡全力防守的。

本文摘自《號角》1-9平裝合集版

這一行動既可以避免以克里米亞為基地的蘇聯空軍對羅馬利亞油田構成的巨大威脅,又能夠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國。

晚期鋅材質(左)和早期磁性金屬材質的克里米亞盾章

克里米亞戰役盾章設立于1942年7月7日(另一個說法是7月25日),授予在第1 1集團軍司令曼施泰因指揮下參與了克里米亞戰役的所有官兵,包括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曼施泰因因此戰役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這個戰役盾章是發行量最多的盾章,據估計,大約有150,000至200,000枚盾章制造出來,但是只授予給了約100,000名獲得者。

配有克里米亞盾章的一套大德意志師炮兵中尉野戰服

克里米亞戰役盾的盾牌式樣底部是圓形的,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位于盾牌頂部,翅膀的寬度超過了盾牌的寬度,鷹爪緊抓住一個花圈,花圈里是萬字。花圈的左上方是“1941”字樣,右上方是“1942”字樣,表示該戰役從1941持續到1942年。盾牌的主題是一幅克里米亞的地圖,地圖表現非常詳細,包括克里米亞半島的河流、主要鐵路和六座主要城市(用圓圈表示),“KRIM”四個字母印在地圖上。

曼施泰因元帥在各種場合都會佩戴著克里米亞盾章

德米揚斯克盾章(Demjanskschild)

1942年2月8日,在俄國德米揚斯克小鎮,蘇軍包圍了德國第2和第10集團軍,完全切斷了被圍德軍與外界的聯系。為了拯救10萬名被圍困德國士兵,德國空軍出色地運送補給和疏散傷員,為地面部隊獲救增加了可能。最終,在4月21日被困部隊獲救。德米揚斯克包圍戰在許多方面對未來東線戰場具有重要影響,直接衍生出一年以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策劃和決策。為了紀念德米揚斯克戰役,1943年4月25日設立了迪米揚斯戰役盾章,授予那些參與1942年德米揚斯克包圍圈戰斗的人員。授予人數大約10萬。

正在德米揚斯克上空準備空投的Ju-52運輸機

德米揚斯克戰役盾章的頂部中央是一只雄鷹,不過它的雙翅下垂,而不同其他勛章那樣張開。同其他勛章一樣,雄鷹的雙爪緊握一只圍住旋轉萬字的花環,萬字兩側各是一個梯形中間有槍眼的碉堡圖案,下部是含有字母“DEMJANSK”的長方形。盾章的主體是一塊有波狀邊緣的盾牌,上部是一架單引擎飛機,下面是交叉的大型雙劍,雙劍下面是“1942”字樣。關于飛機螺旋槳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彎曲的,一種是直的。盾章為硬模沖壓,材料為鋼片鍍銀,后來直接用鋅。和其他盾章一樣,該盾章通過一塊相應布料佩戴在制服的。


德米揚斯克盾章及授予證書

庫班盾章(Kubanschild)

1943年2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將德軍第6集團軍包圍并殲滅,并在高加索地區將德軍A集團軍群的大部和企圖救援第6集團軍的頓河集團軍一部包圍。經過艱苦的戰斗,德軍被迫撤離高加索,向庫班地區和羅斯托夫撤退。希特勒要求堅守庫班橋頭堡,他認為這里將是反攻高加索通道。這個區域的防守,關系到下一個撤退地點克里米亞的安全。第17集團軍在馮·克萊斯特元帥的指揮下,堅守庫班橋頭堡,不僅抵住了蘇軍進攻,而且為下一步部署爭取了時間。9月4日所有德軍和羅馬尼亞部隊從庫班直接撤退到克里米亞半島,在1943年10月9日,庫班被蘇軍占領。德國最高統帥部為肯定部隊頑強的作戰,于1943年9月21日宣布設立庫班戰役盾章,授予參與守衛庫班橋頭堡的戰斗的人員。此盾章是戰爭期間官方發行的最后一個盾章,授予人數不詳。

失去背襯的庫班盾章

其具體授予對象是從1943年2月直到10月放棄為止,參加庫班橋頭堡防御作戰所有人員。其中陸軍和輔助部隊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 在該地區服役60天以上;

2. 服役期間受傷;

3. 參與了至少一次主要軍事行動。

佩戴庫班盾章和克里米亞盾章的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獲得者維爾納·齊格勒中校

庫班戰役盾章的設計與克里米亞盾章非常相似。一只展開雙翼的雄鷹位于盾章的頂部。老鷹雙爪抓住一只內有萬字的花圈。花圈兩邊是“19”和“43”的字樣。盾章中央是“KUBAN”粗體字樣,上下由兩條水平線包圍,頂部的水平線幾乎與花圈重合。盾章的主體是一幅庫班地區的地圖圖案,并且帶有雙方部隊交戰的犬牙型戰線圖案。這條戰線也是德軍竭盡全力防守的。

本文摘自《號角》1-9平裝合集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