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火箭军一次演习齐射价值百亿的几十枚弹道导弹:周边瞬间都安静了

據央視媒體消息顯示, 我軍展開了一次大型軍事演習, 并且展現出了極強的作戰能力, 一次性發射了幾十枚導彈, 多次在十幾枚導彈的齊射戰術, 讓人印象深刻, 打擊能力上相當出色, 這次火箭軍打擊不僅僅在規模上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 在打擊能力上也是。 軍事專家張強告訴記者, 提高生存性的階段由于彈道導彈的巨大威力, 其成為戰場上首當其沖打擊的目標, 因此齊射戰術成為了提高導彈發射系統生存性的必然途徑,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齊射實際上和飽和攻擊中的反艦導彈一樣追求的是突防效果的最大化,

短時間內完成發射, 在不同地點, 不同時間, 不同平臺向同一目標、或者同一區域的不同目標, 實施高密度打擊, 不僅僅提高整個導彈發射單元生存能力, 而且還讓敵方“顧此失彼”, “顧頭不顧尾”。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美國在規劃“大力神”、“民兵”和“和平衛士”等戰略導彈部署時即考慮到導彈發射井群在遭到蘇/俄導彈攻擊時, 利用短促的時間齊射反擊, 來增強威懾能力。 而蘇聯更是在其戰略導彈潛艇發展中將導彈齊射作為衡量戰略導彈潛艇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 使用齊射戰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戰略打擊任務, 縮短了暴露時間, 有效避免了空中反潛機和水下攻擊型潛艇的威脅, 因此美蘇兩國從冷戰至今都十分重視導彈潛艇和陸基導彈的齊射能力。

大批量使用彈道導彈達到高壓打擊, 讓敵方反導系統處于飽和狀態, 尤其是對于我軍來說, 火箭軍此次打擊的意義非常不一般, 甚至遠遠超過了很多國家的想象, 畢竟火箭軍的意義和其他軍隊都不一樣, 雖然擁有極強的打擊能力, 但火箭軍大多數武器都是執行突防、重點打擊任務, 實際上意義非同一般。

且對于我火箭軍而言, 大規模的打擊往往意味著重點任務, 尤其是使用中程彈道導彈密集打擊, 往往意味著摧毀敵方重點基地或者反航母任務。 實際上對于我軍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在飽和打擊上, 我軍執行飽和打擊任務一般并不會選擇使用短程導彈,

主要是因為在短程打擊上的手段多種多樣, 使用彈道導彈反而是一種非常不劃算的行為, 畢竟使用火箭炮或者直接使用空中打擊不但可以保證相當大的優勢, 還可以保證相對較為低廉的成本。 但遠程彈道導彈更不可能, 遠程彈道導彈都是核彈頭, 是用來執行戰略核威懾任務的裝備, 使用這種武器意味著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這種打擊任務都是發射一兩枚導彈執行任務, 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出色的打擊能力, 還可以測試新一代的導彈, 例如前一段時間, 我軍就發射了一枚東風--41導彈, 測試了打擊能力以及多彈頭投送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 大規模打擊往往都是使用東風21和東風26系列導彈,

使用這兩款導彈執行打擊任務一般有兩種情況, 首先就是用飽和打擊摧毀敵方的軍事基地, 例如三澤、佐世保等一系列基地, 這些基地擁有非常強悍的打擊能力, 因此在開戰第一時間內必須直接摧毀, 這樣才能保證擁有足夠的優勢。

其次就是執行反航母任務了, 反航母任務的難度非常大, 且美海軍的航母戰斗群都擁有相當強悍的攔截彈道導彈能力, 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完全可以攜帶30枚左右的攔截導彈執行作戰任務, 實際上的意義非常大, 雖然一般情況下阿利伯克級只會攜帶10枚左右, 但一支航母戰斗群也足以應付10枚左右的彈道導彈了, 在這種情況下, 飽和打擊自然是很不錯的選擇, 而在使用彈道導彈敲掉敵方的航母和主力防空艦以后,

使用鐵炸彈甚至都能擊沉其剩下的戰艦, 這樣也能節約成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