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清朝皇帝死后的最高荣誉,墓前摆放此物,证明国土一寸没丢

人們常用“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來形容明朝, 盡管崇禎是個亡國之君, 然而他吊死煤山沒有茍且偷生, 依然讓人敬佩不已, 也算是對他的最高評價。

清軍入關之后, 對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十個字依然十分推崇, 歷代皇帝都以明朝為鑒, 甚至有一條不成文的祖制, 用來褒獎和約束每個皇帝。

根據清朝祖制, 凡是皇帝位期間, 沒有丟失一寸土地的, 死后墓前都會立圣德神功碑, 在這塊墓碑上彰顯皇帝一生的功績, 在清朝入關后的10個皇帝中, 只有5人配享用功德碑。

這5個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

這5個皇帝中論功績的話, 康熙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這5個皇帝在位時也是清朝初期到中期, 是一個強盛的時期。

可以說是中壯年時期的清朝, 在國家領土方面, 盡管康熙在位時和俄國簽了《尼布楚條約》, 把大片的土地割讓給了俄國, 不過當時清朝是戰爭的勝利方。

在當時的清朝看來, 類似于大度的賞賜, 這樣一來康熙墓前也就有了功德碑, 至于陌生的嘉慶皇帝, 算是一個守成之君, 國家也沒有什么外部戰爭。

因此嘉慶皇帝死后也有功德碑, 自從嘉慶之后, 道光、咸豐、同治等后來的皇帝, 都沒有立功德碑, 至于原因得先從道光皇帝說起, 他是清朝有名的小氣皇帝。

清朝到了道光帝時期, 已經是疲憊不堪,

國家財政是舉步維艱, 道光皇帝提倡節儉, 從自己做起穿的衣服甚至打了補丁, 宮廷的經費由40萬兩, 縮減到了20萬。

道光帝的節儉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 可如果你真把他當一個勤儉節約的皇帝就錯了, 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時絲毫不節儉, 他的陵墓耗費400多萬兩白銀, 歷史15年修建。

可惜他在位時遇到了鴉片戰爭, 盡管他力主林則徐禁煙, 卻只是成就了林則徐的美名, 英軍的洋槍大炮毫不客氣直指天津, 迫于壓力林則徐等官員被撤職。

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 割地、賠款、通商等, 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好在道光帝也有自知之明, 1850年, 道光皇帝死后, 下旨不給自己建立功德碑。

此后, 清朝的皇帝再也沒有人配得起功德碑了, 割地賠款成了家常便飯,

道光帝死后, 清朝茍延殘喘的延續了60多年, 沒有一個像樣的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