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破虏湖”志愿军遗骸猜测:他们究竟属于哪支部队?

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 抄襲洗稿必究

最近, 韓國媒體報道, 韓國民間人士呼吁把“破虜湖”里面志愿軍遺骸打撈出來交還中國。 在這篇報道中, 一個叫“破虜湖”的地名浮出了水面。 根據韓媒報道, 朝戰期間的1951年5月24日至30日, 韓軍在三八線附近的江原道華川附近取得“大捷”, 殲滅了大量志愿軍, 其中有2.4萬余名志愿軍官兵尸體被推入華川水庫。 當時李承晚為了鼓舞士氣, 將華川水庫改名為“破虜湖”。

對朝戰有一定研究的人應該會得知, 韓軍的戰果統計, 往往都有夸大成分。 比如涉及到此戰的所謂“芝巖里·破虜湖戰役”,

所謂2.4萬人戰果和韓軍軍史紀錄相比, 已經低調很多了。 據韓軍第6師記載, 從5月22日起到6月初華川附近一系列戰斗中, 僅自己一師就殲滅了志愿軍10.5萬人。 時任韓軍1軍軍長白善燁將軍也在回憶錄里大吹特吹, 聲稱:“6師團成功地將兩個團分布在龍門山的后方, 形成主要防御戰線, 并把一個團的兵力置于前方, 用來引誘敵軍。 中共軍誤以為沖在前面的團是主要防御線, 于是把有兵力都傾注于此, 而此時6師團卻命令兩個團迂回進攻, 將其包圍。 接著, 6師團迎來了他們的勝利。 被包圍的中國軍向后方撤退, 一直逃到了華川水庫。 6師團有組織地、沉著冷靜地擊退了敵軍。 僅5月28日一天, 他們就抓獲了3萬8000多名中國軍俘虜,
獲得了一場了不起的勝利。 在這場戰斗中, 共有6萬2000多名中共軍被殺或被俘, 水庫一帶被鮮血染得鮮紅。 后來, 李承晚給華川水庫取名“破虜湖”, 以示紀念。 ”

根據志愿軍軍史記載, 所謂“破虜湖戰役”應該是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在華川附近一系列狙擊戰斗。 應該說韓軍配屬給美第八集團軍后, 在李奇微的兇狠下指揮和所謂“范弗里特彈藥量”加持下, 的確占得不小的便宜, 從富川一線推進到了金城一線, 但所謂打死志愿軍2.4萬人乃至殲滅志愿軍6.2萬人或10.5萬人則是大大的吹牛成分了。 因為整個五次戰役志愿軍一共才損失8.5萬人, 這數據還不夠韓6師一個師的戰績, 由此可見水分有多深。

當然, 雖然韓軍吹牛成分很高, 我們并不能否認的是,

當年華川一帶的狙擊作戰非常激烈和殘酷。 包括美軍王牌師陸戰一師、美7師、美24師、178空降旅和特種部隊在內大量精銳部隊, 在大量技術兵器的掩護下, 試圖一口氣打穿華川到金城一線, 進而截斷和圍殲整個東線志愿軍主力。 但在華川志愿軍部隊付出巨大代價的頑強戰斗下, 這一戰略陰謀并沒有得逞。 確實有大量志愿軍官兵在此傷亡, 也不排除他們的尸體被推出華川水庫的情況。 那么, 至今仍躺在華川水庫底下的志愿軍遺憾究竟是哪些志愿軍部隊的?筆者查閱了一些軍史資料, 猜測可能來自以下幾個部隊。

一、60軍180

180師是志愿軍損失最慘重的師級部隊, 全師一萬余人五次戰役結束后僅歸隊4000余人。 180師失敗的經過和原因很多文章已經反思過,

本文就不再進行表述。 實際上, 該師最后的戰斗就是在華川以南地區進行的。 在其被美軍包圍后, 根據命令一直是向華川方向攻擊突圍的, 于27日到達鷹峰后, 由于彈盡糧絕, 援軍不至, 無力再集中突圍, 后采用分散突圍的辦法, 部隊建制被打散。

據判斷, 分散后的180師官兵連續戰斗10天和斷糧3天的情況下很多選擇從華川方向向北突圍的路線, 但不幸遭遇了大量裝備有坦克等重武器的美韓軍部隊和空中轟炸遮蔽, 因此突圍過程人員傷亡慘重。 根據戰后《180師突圍戰斗減員統計表》, 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 其中師級干部1人, 團級干部9人, 營級干部49人, 連級干部201人, 排級干部394人,

班以下6990人。 其實, 前面成建制戰斗中, 180師的損失并不算很大, 真正大的損失是在突圍過程中產生的。 相信華川地區戰死的志愿軍官兵中, 很大一部分來自180師。

二、2058

五次戰役二階段結束后, 58師奉命北移修整, 至27日通過北漢江以南的漢江橋附近, 越過華川地區, 完成北移。 但此時戰場形勢急劇惡化, 美軍已經攻擊進入華川地區, 并進一步意圖向金城攻擊前進。 根據志司命令, 20軍58師掉頭先敵搶占啟星里、城山、戰場洞等地區, 堅決阻敵北進。 戰史載, 該師在華川抗擊了包括美24師、美7師、韓2師、韓6師在內的優勢敵軍的攻擊, 廣大指戰員不怕犧牲、頑強戰斗, 使得敵軍7天時間里只前進了4公里, 北進氣焰頓挫。

此戰58師官兵當然也付出了沉重代價, 據記載,該師部隊傷亡2795人,其中陣亡933人,可以說是十分慘烈,但是從此戰的戰果以及戰略態勢來講,58師完成了戰役目的,為后續穩定戰線做出巨大貢獻。對了,值得一提的還有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楊根思就是58師出來的,英雄背后果然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三、9兵團、3兵團傷員和直屬后勤部隊

華川郡位于韓國江源道北部,是半島中部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北有連接金華金城鐵原鐵三角地區的公路,南接春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志愿軍東線一個重要的樞紐。而且還有華川水庫的水電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后,9兵團3兵團指揮部都設置在華川附近,同時還帶來了大量兵站和野戰醫院,并囤積了一些軍用物資,這些部隊都可以稱之為后勤部隊。

第二階段戰役發起后,東線主力在華川以東向南攻擊前進,取得圍殲韓軍2個師大部的戰果,但同時由于美軍火力力度加大,傷員數量較多。其中很多傷員就是從前線先轉運到華川野戰醫院后再后送的。志愿軍一般不會輕易放棄傷員,但美軍在東線突然發動反擊后,大量傷員轉運卻是造成志愿軍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最為典型的就是180師來回奔波,其原因就是要掩護傷員轉移,從而錯失寶貴的后撤時機。

向華川方向反擊也是美軍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方案,實際上,從反擊一開始,就出動空軍對該地區進行地毯式轟炸,而后還出動了空降兵和特遣隊直插華川。據一些老兵回憶,很多志愿軍醫院在倉猝后撤中遭遇襲擊和轟炸,傷亡慘重。有的師級醫院后撤途中遭遇轟炸醫護人員和傷員幾乎全部陣亡,僅剩一名被炸瞎雙眼的女護士爬回部隊的事跡。由于這些后勤部隊和各部隊傷員來源較廣、數量龐大,加之撤退十分混亂,所以具體來說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人犧牲在華川附近。

除了以上,第五次戰役期間,39軍、40軍、60軍、20軍、15軍、63軍都有部隊在華川附近戰斗過,也一定有官兵犧牲在那里。

雖然我們能確定韓國關于“破虜湖戰役”的數據是吹牛,但不能否認有很多志愿軍烈士是長眠于那片土地上的。

年輕的他們用鮮血和勇氣,滿懷“保家衛國”的崇高信念,辭別父母、妻子,為了自己祖國而義無反顧投身戰場。

他們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打出了安全環境,也讓我們民族今天的尊嚴。

不管那湖底到底有多少志愿軍烈士遺骸,那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如果有可能,請迎回他們,讓他們回國安息。

壯士,魂兮歸來!

據記載,該師部隊傷亡2795人,其中陣亡933人,可以說是十分慘烈,但是從此戰的戰果以及戰略態勢來講,58師完成了戰役目的,為后續穩定戰線做出巨大貢獻。對了,值得一提的還有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楊根思就是58師出來的,英雄背后果然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三、9兵團、3兵團傷員和直屬后勤部隊

華川郡位于韓國江源道北部,是半島中部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北有連接金華金城鐵原鐵三角地區的公路,南接春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志愿軍東線一個重要的樞紐。而且還有華川水庫的水電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后,9兵團3兵團指揮部都設置在華川附近,同時還帶來了大量兵站和野戰醫院,并囤積了一些軍用物資,這些部隊都可以稱之為后勤部隊。

第二階段戰役發起后,東線主力在華川以東向南攻擊前進,取得圍殲韓軍2個師大部的戰果,但同時由于美軍火力力度加大,傷員數量較多。其中很多傷員就是從前線先轉運到華川野戰醫院后再后送的。志愿軍一般不會輕易放棄傷員,但美軍在東線突然發動反擊后,大量傷員轉運卻是造成志愿軍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最為典型的就是180師來回奔波,其原因就是要掩護傷員轉移,從而錯失寶貴的后撤時機。

向華川方向反擊也是美軍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方案,實際上,從反擊一開始,就出動空軍對該地區進行地毯式轟炸,而后還出動了空降兵和特遣隊直插華川。據一些老兵回憶,很多志愿軍醫院在倉猝后撤中遭遇襲擊和轟炸,傷亡慘重。有的師級醫院后撤途中遭遇轟炸醫護人員和傷員幾乎全部陣亡,僅剩一名被炸瞎雙眼的女護士爬回部隊的事跡。由于這些后勤部隊和各部隊傷員來源較廣、數量龐大,加之撤退十分混亂,所以具體來說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人犧牲在華川附近。

除了以上,第五次戰役期間,39軍、40軍、60軍、20軍、15軍、63軍都有部隊在華川附近戰斗過,也一定有官兵犧牲在那里。

雖然我們能確定韓國關于“破虜湖戰役”的數據是吹牛,但不能否認有很多志愿軍烈士是長眠于那片土地上的。

年輕的他們用鮮血和勇氣,滿懷“保家衛國”的崇高信念,辭別父母、妻子,為了自己祖國而義無反顧投身戰場。

他們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打出了安全環境,也讓我們民族今天的尊嚴。

不管那湖底到底有多少志愿軍烈士遺骸,那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如果有可能,請迎回他們,讓他們回國安息。

壯士,魂兮歸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