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清末民初老照片:落后社会的真实面貌

衣著破爛的乞丐。 這是清末民初山西境內的影像, 由浸信會傳教士西德尼·史密斯收藏。 照片記錄的當地百姓日常生活的場景, 我們不難發現其貧窮落后的一面。

一對老年夫婦的合影, 老太太還抱著一只汪星人。 照片拍攝時, 正是清朝走向滅亡、民國肇興的階段, 整個社會處于劇烈的變動之中。 對廣大百姓而言, 他們需要安定的生活環境, 他們需要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街頭的剃頭挑子。 清末的山西逐漸走向衰敗, 這一方面是列強日益貪婪地掠奪山西的煤礦、土地等利權, 還傾銷洋貨;另一方面, 晉商衰落,

當地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難以銷售, 經濟狀況更加窘迫。

山西某地街道景觀, 兩邊有很多店鋪。

街頭藝人踩高蹺, 圍觀者很多, 可能是廟會上的場景。 辛亥革命之后, 山西社會并沒有安定下來, 各種政治紛爭、農民起義、自然災害紛至沓來, 百姓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生活水平自然得不到改善。

山西某地街景, 一家店鋪門前栓著騾馬。

一對母女。 辛亥革命后, 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 從此主管山西。 此后幾年, 他打擊迫害國民黨, 支持袁世凱稱帝, 抵制護國運動, 并沒有將心思放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

浸禮會傳教士協會的辦公地點。 熙熙攘攘的圍觀者, 可能是對外國攝影師的到來感到好奇。

正在耕地的農民。 晚清時期,

山西耕地十分之三四種的不是糧食, 而是罌粟。 清朝滅亡前的幾年, 朝廷意識到鴉片對經濟的破壞, 才逐漸遏制住山西鴉片種植蔓延的趨勢。

一家五口合影。 袁世凱稱帝失敗后, 閻錫山吸取教訓, 開始實行“保境安民”的政策, 奉行“三不二要主義”, 即“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 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 經過幾年努力, 山西暫時出現了社會比較安定、生產有所發展的局面, 獲得“模范省”的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