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总兵力35.7万人,10个兵团全用美式武器,空军战力直追美军,陆军战力仅美军一半

1942年, 國軍第一次接受美國援助, 原本計劃是建立90個美械師, 但最后只組建了39個。 50年代, 國軍第二次接受美軍援助, 這一次的規模不及第一次, 但裝備的質量卻比上次更好, 那么此時的國軍戰斗力如何呢?

1949年10月, 美國與國軍就援助事宜進行了商談, 第一批軍事裝備于11月份送達臺灣, 足夠國軍將5個步兵師升級為美械, 以補充解放戰爭中的損耗。 朝鮮戰爭爆發后, 美國對臺灣的援助年年遞增, 因為美國本土與東亞畢竟隔了一個太平洋, 當時運輸條件較差, 美國很難從本土調兵。 日本是戰敗國, 軍隊都解散了,

只能作為后勤基地而無法出兵, 所以美國希望國軍能出兵朝鮮半島。

解放戰爭期間, 國軍第52軍運氣較好, 以較低的損失撤往了臺灣, 因此在其他主力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 第52軍成了當時戰斗力最強的一支。 計劃中第一批參戰部隊就是第52軍, 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的限制, 第52軍并未開赴朝鮮半島。

1950年, 國軍的陸軍部隊已經恢復到了29.7萬人, 分為10個軍、1個獨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1個傘兵團。 1953年又擴編到35.7萬人, 組成10個純美械兵團(40年代援助時美國有所保留, 所以解放戰爭時期的美械師大部分是半美械半日械, 而50年代則是純正的美械兵團), 并由美國派來的顧問進行訓練。

1953年, 國軍空軍的戰斗力直追美軍, 而陸軍表現較差,

戰斗力僅相當于同級別美軍的50%。 國軍的一大目標是重回大陸, 因此恢復實力是最重要的, 擴軍速度非常快, 已經超過了美國的援助數額, 導致許多士兵無槍可用。 美國的援助數額是固定的, 但又有很多士兵沒裝備, 該怎么辦呢?當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線部隊情況照舊, 使用先進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二線部隊也得到了美國援助的裝備, 但用的是一、二戰時美軍淘汰的M1903春田步槍, 美國在戰后有很多庫存貨, 也不像M1步槍那么值錢, 所以可以援助大量M1903。 這些裝備雖然也是美械, 但畢竟是幾十年前設計的, 遠不如1936年誕生的M1加蘭德優秀, 拉低了國軍的平均戰斗力。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