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九一八事变如果东北军奋起抵抗,会是什么结局?

作者:Niggham

談起九一八, 中國人總是痛心疾首, 仿佛當年肯定能打過鬼子, 只是因為不抵抗的命令, 才活活憋屈死的。 實際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YY一下, 如果九一八當晚少帥下令「削死他們」, 故事會如何發展?

當年是怎么個不抵抗法

要YY , 就得先復盤本來是怎么回事。 九一八晚上, 沈陽城的守軍, 主要是北大營的「教導總隊」獨7旅。 沈陽城內則只有少數警衛部隊。

日軍這邊, 城北的守備隊在柳條湖表演完后, 就地牽制北大營。 城南的29聯隊主力則夜叩沈陽城, 天亮前能「賺」下最好, 騙不了人就改強攻。


柳條湖現場

先說北大營這邊。 日軍守備隊幾百把三八蓋, 對著王以哲齊裝滿員的一個獨立旅, 主要任務一是碰瓷, 二是牽制。 碰瓷, 就是要勾引奉軍「施暴」, 好洗白自己的侵略行徑。 牽制, 就是粘住奉軍, 不讓其南援省城。

所以日軍先是打空包彈, 打了半天看奉軍也不還手, 就干脆提著腦袋沖進營中拿刺刀捅。 奉軍都是純爺們, 哪能讓人這么欺負, 一咬牙, 一跺腳, 就抱頭鼠竄了。

突圍時王鐵漢部奉命斷后, 為了逃命不得不開槍奪路, 打死了幾個猝不及防的鬼子, 后來就被吹成了「奮起反抗」的第一槍, 呸。 因為東北軍(奉軍)是向東逃竄, 沒有南援省城, 所以日軍也沒繼續花樣作死。 北大營戰事遂了。


出盡風頭的王鐵漢

再看沈陽城這邊。

柳條湖那邊結束后, 沈陽南站的29聯隊便奉命「攻擊中國軍隊」。 于是日軍迅速北上, 蟻聚小西門吵吵著要進城。 城里榮臻和臧式毅哪敢開門, 只能交代弟兄們不許還手, 一邊沒命地跪舔日本領事。

后半夜多門二郎帶著援軍趕到, 便不再廢話, 直接從城墻豁口突入強攻(沈陽的城墻早就殘破了, 形同虛設)。

省城里沒多少正規軍, 但公安廳長黃顯聲早有準備。 警察弟兄們按照預案, 迅速集結, 領上長槍, 據街抗敵。 但警察畢竟不是正規軍的對手, 幾個回合下來便全線崩潰。 到天大亮時, 省城已經全城淪陷。

沈陽城里的這千把警察, 用自己的鮮血保衛背后的家鄉父老。 他們才是真正的奮起抗暴第一槍, 值得我們后人尊敬與感恩


奮起抗暴的黃顯聲

交代完了九一八本來的情況, 再來回頭看下咱們的假設——那要是張學良下令「削死他們」, 王以哲們奮起抵抗呢?

那要是抵抗呢?

如前所述, 九一八當夜, 其實是一場「打與不打」的政治戰。 但若是奉軍還手, 就肯定會是一場「怎么打」的軍事戰了。 下面我們就來yy 一下。

時間回到柳條湖一聲巨響, 日軍如前世一樣向北大營涌來。 日軍先打空包彈, 里面趙鎮藩不予理會, 但吩咐全軍戰備。 就這么耗到凌晨兩點, 得到增援的倭軍終于沖進營中。

三十米, 二十米, 十米, 雙方的士兵在黑夜中都能看到對方鼻尖上的汗珠。 終于, 最前面的日軍刺向中國士兵, 或者哪個日軍還沒沖到近前就繃不住開槍了。 然后槍聲大作, 中國軍人幾十年的屈辱與憤怒,

化作烈焰, 噴薄而出。


北大營遺址

獨7旅收拾這幾百號日軍守備隊, 還是綽綽有余的。 奉軍甚至沖出營房開始反攻, 雙方在黑夜中展開白刃戰。 突然之間, 聲如平地驚雷, 勢若天搖地動, 遠處的240重炮開炮了。

這玩意是日軍早早從本土拆開, 秘密運到沈陽再拼起瞄好, 專待「事變」中壓陣用的。 真實歷史上由于奉軍逃得太快, 這兩門秘密武器沒咋派上用場。

YY就要有戲劇性, 我們假設炮彈頭一發就命中了趙鎮藩的指揮部, 趙參座不幸成了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將官。 然而步兵太少, 炮再猛也沒有。 三位團長還是帶領所部壓垮了進犯的守備隊。

與此同時再看沈陽這邊。 日軍既然吃了虧開了炮, 便再不留情。 土肥圓甚至本莊繁親自公布了中國軍隊的「暴行」,

開始全面「自衛」。 29聯隊分出約一個中隊的力量去占領了奉天兵工廠, 其余主力立即開炮奪城。

沈陽的警察們奮起抵抗, 同時榮臻急令獨7旅和城外的所有部隊進城增援。 獨7旅得令后, 留下損失較大的一個團看住仍在挨炮轟的北大營, 其余兩個團南下救援省城。

從北大營到小北門, 大概六七公里的路程。 獨7旅的兩個團靠步行, 大約要走一小時。 假設他們三點半出發, 大約四點半時, 在小北門外, 遭到了日軍阻擊部隊的伏擊。 黑夜之中火力都展不開, 雙方很快便展開了白刃戰。

我們假設, 東北軍(奉軍)倉促之下敗了一陣, 然后在第二次進攻中打通了道路, 共耗時半小時。 他們抵達小北門時, 大約是凌晨五點。


從北大營到小北門的路程

與此同時,多門二郎率領16聯隊從沈陽南站下車,從西南角沖入城內,此時大約也是凌晨五點。

眼看要天亮了,拿不下沈陽城大家沒準都要上軍事法庭,急了眼的日軍以大隊甚至聯隊為單位展開突擊,兩眼通紅的板恒帶著敢死隊沖在最前面,祝他慘死。于是乎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奉軍兩個團與倭軍兩個聯隊,展開了刺刀見紅的巷戰。

此時榮臻終于判定日軍是真要瘋,急令雙遼的獨20旅趕來增援。但雙遼距沈陽有200多公里,靠腿要走三十個小時,到四平做毛子的火車最快也要十來個小時。沈陽,已不會再有任何援軍。

兩團奉軍與日軍兩個聯隊打巷戰,我其實是不看好的。寫到這,沈陽就該丟了。但為了增加戲劇性,我們不妨開個外掛,假設保衛鄉土的奉軍都迸發出了南方十九路軍的戰力,一次次將侵略者逐出自己的家園。


土肥圓賢二,九一八的參與策劃者之一

天亮了。奉軍這邊,板恒帶隊沖鋒戰死,日本領事正朝剛逃出城的土肥圓賢二怒吼,土肥圓則心不在焉地擔心著建川的下落,多門二郎對著電話一次次詢問著援兵到哪了。

我軍這邊更慘,各部都已傷亡過半,城外的部隊來得急,帶來的彈藥也快要打光了。雙方都在短暫的空隙中舔舐著傷口,不同的是,人家能熱切地期盼著火車的汽笛聲,我們卻等不到任何希望。

日上三竿時,日軍的炮兵終于就位了。炮火齊鳴,以沉悶的75野炮為主,間或還有那兩門240重炮的巨響。沈陽城內化為煉獄,說來諷刺,真實歷史中的沈陽老百姓其實沒遭神馬大殃,此番堅決抵抗了,卻橫遭此劫。


日軍重炮

火海焚天,勇敢的奉軍終于無法繼續堅持了,榮臻們率殘部撤退。大約就這樣吧,后面懶得編了。

這個yy 的故事里,沈陽多堅持了六到十二個小時。獨7旅的將士,犧牲在了家鄉父老的身前,而不是像歷史中那樣,戰死在南國陌生的松江城


淞滬會戰中死守松江城的吳克仁

故曰,九一八當夜,就算少帥下令「堅決抵抗」,由于敵眾我寡,沈陽城也是守不住滴。辣么問題來了,為神馬沈陽會是這樣的一座空城呢

不抵抗是戰術更是戰略

如前所述,為神馬沈陽城只有區區一個旅的守軍,讓日軍輕松乘虛而入呢?少帥也不是受虐狂,出此下策,一是不能,二是不愿。

不能,就是兵力不夠用。

總說奉軍有三十萬之眾,但這里面,大的如張作相、吳俊生裂土封疆,小的如張海鵬、于芷山自守領地,都只是少帥的「盟友」,而非直接下屬。直屬少帥的力量,只有本部16個嫡系旅,加上旁系的于學忠部2個旅而已。

年初石友三舉兵反張,北方震動,各路諸侯都在觀望風口,少帥非快速擊破石友三不可(而且老張家的「劉封」張學成也附石謀逆,這對少帥更是滅頂的威脅)。

所以這18個旅中的15個都先后被調入關內平叛,留下看家的,還真就3個旅而已。輪到沈陽的,自然也只剩王以哲這大幾千人了。


倒戈大王石友三

不愿,就是幻想日軍不吃人。少帥父子與日本人摩擦多年,自以為摸透了日本人的秉性,總想著人家只是擼滿鐵賺錢的,挑事只是碰瓷求利。既然是碰瓷,我們自然就不能傻乎乎地入甕。

有此不能+不愿,才有了可恥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不僅是九一八一夜的臨場戰術,更是當時奉軍對日的指導戰略。

君不見,連管警務的黃顯聲都知道日軍要搞事,提前做了準備,黎天才和少帥又怎會不知道?不但知道,而且早就深思熟慮,想好了「不抵抗」的戰略。戰術有yy的余地,戰略則是歷史的必然。


張學良

九一八是戰略而非戰術上的失敗——前面做好了不抵抗的部署,臨場時就算再怎么抵抗,也是枉然。

九一八沈陽失陷,張學良還有借口可找。然而九一八之后,他應該認清日寇的面目了吧,錦州和熱河之失,他就難辭其咎了。

大約是凌晨五點。


從北大營到小北門的路程

與此同時,多門二郎率領16聯隊從沈陽南站下車,從西南角沖入城內,此時大約也是凌晨五點。

眼看要天亮了,拿不下沈陽城大家沒準都要上軍事法庭,急了眼的日軍以大隊甚至聯隊為單位展開突擊,兩眼通紅的板恒帶著敢死隊沖在最前面,祝他慘死。于是乎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奉軍兩個團與倭軍兩個聯隊,展開了刺刀見紅的巷戰。

此時榮臻終于判定日軍是真要瘋,急令雙遼的獨20旅趕來增援。但雙遼距沈陽有200多公里,靠腿要走三十個小時,到四平做毛子的火車最快也要十來個小時。沈陽,已不會再有任何援軍。

兩團奉軍與日軍兩個聯隊打巷戰,我其實是不看好的。寫到這,沈陽就該丟了。但為了增加戲劇性,我們不妨開個外掛,假設保衛鄉土的奉軍都迸發出了南方十九路軍的戰力,一次次將侵略者逐出自己的家園。


土肥圓賢二,九一八的參與策劃者之一

天亮了。奉軍這邊,板恒帶隊沖鋒戰死,日本領事正朝剛逃出城的土肥圓賢二怒吼,土肥圓則心不在焉地擔心著建川的下落,多門二郎對著電話一次次詢問著援兵到哪了。

我軍這邊更慘,各部都已傷亡過半,城外的部隊來得急,帶來的彈藥也快要打光了。雙方都在短暫的空隙中舔舐著傷口,不同的是,人家能熱切地期盼著火車的汽笛聲,我們卻等不到任何希望。

日上三竿時,日軍的炮兵終于就位了。炮火齊鳴,以沉悶的75野炮為主,間或還有那兩門240重炮的巨響。沈陽城內化為煉獄,說來諷刺,真實歷史中的沈陽老百姓其實沒遭神馬大殃,此番堅決抵抗了,卻橫遭此劫。


日軍重炮

火海焚天,勇敢的奉軍終于無法繼續堅持了,榮臻們率殘部撤退。大約就這樣吧,后面懶得編了。

這個yy 的故事里,沈陽多堅持了六到十二個小時。獨7旅的將士,犧牲在了家鄉父老的身前,而不是像歷史中那樣,戰死在南國陌生的松江城


淞滬會戰中死守松江城的吳克仁

故曰,九一八當夜,就算少帥下令「堅決抵抗」,由于敵眾我寡,沈陽城也是守不住滴。辣么問題來了,為神馬沈陽會是這樣的一座空城呢

不抵抗是戰術更是戰略

如前所述,為神馬沈陽城只有區區一個旅的守軍,讓日軍輕松乘虛而入呢?少帥也不是受虐狂,出此下策,一是不能,二是不愿。

不能,就是兵力不夠用。

總說奉軍有三十萬之眾,但這里面,大的如張作相、吳俊生裂土封疆,小的如張海鵬、于芷山自守領地,都只是少帥的「盟友」,而非直接下屬。直屬少帥的力量,只有本部16個嫡系旅,加上旁系的于學忠部2個旅而已。

年初石友三舉兵反張,北方震動,各路諸侯都在觀望風口,少帥非快速擊破石友三不可(而且老張家的「劉封」張學成也附石謀逆,這對少帥更是滅頂的威脅)。

所以這18個旅中的15個都先后被調入關內平叛,留下看家的,還真就3個旅而已。輪到沈陽的,自然也只剩王以哲這大幾千人了。


倒戈大王石友三

不愿,就是幻想日軍不吃人。少帥父子與日本人摩擦多年,自以為摸透了日本人的秉性,總想著人家只是擼滿鐵賺錢的,挑事只是碰瓷求利。既然是碰瓷,我們自然就不能傻乎乎地入甕。

有此不能+不愿,才有了可恥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不僅是九一八一夜的臨場戰術,更是當時奉軍對日的指導戰略。

君不見,連管警務的黃顯聲都知道日軍要搞事,提前做了準備,黎天才和少帥又怎會不知道?不但知道,而且早就深思熟慮,想好了「不抵抗」的戰略。戰術有yy的余地,戰略則是歷史的必然。


張學良

九一八是戰略而非戰術上的失敗——前面做好了不抵抗的部署,臨場時就算再怎么抵抗,也是枉然。

九一八沈陽失陷,張學良還有借口可找。然而九一八之后,他應該認清日寇的面目了吧,錦州和熱河之失,他就難辭其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