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也有兵書,號稱專門克制孫子兵法,實戰效果驚人

我軍有缺乏大規模實戰經驗以及對外交流有限的弊端, 通過加強與軍事相關領域交叉學科知識的普及, 加深對假想敵全方位的瞭解, 研究相關戰例等戰爭歷史, 在橫向廣度和縱向深度上擴展官兵的視野和知識, 促進對國際軍事前沿動態的關注, 鼓勵對國防軍隊熱點進行新的解讀, 比如, 日本關於未來中日戰爭的書籍及其軍事思想和動態, 對我軍行動和日軍相應反制進行了預測, 可以為我軍借鑒參考, 作為我軍瞭解假想敵視窗之一。

日本軍事戰爭哲學之祖——《鬥戰經》

一國戰爭軍事機器的運作風格,

根植於客觀環境、歷史傳統、人文精神。 在近現代史上給我國造成慘痛戰爭傷害、且至今未能充分反省道歉的日本, 我軍在任何時候對其進行何種程度的分析研究都不過分。 充分瞭解日本的民族精神及人文性格, 理解其對於日本軍事戰爭的影響, 對於把握未來戰爭規律走向、潛在風險, 具有重大借鑒價值。

日本遵守秩序、從眾心理、森嚴等級觀念下極強的服從意識等民族文化, 客觀上與軍隊高度秩序化的要求相一致, 這也是二戰初期日軍戰力較強的原因之一;作為資源貧乏的島國, 其對戰爭資源精打細算, 運用頗為高效, 往往能以相對較少兵力實現較大作戰目標, 作戰效率較高。 這一傳統延續到今天,

則是日本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中國軍隊正進入體制改革的關鍵期, 日本式的精細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作為瞭解對手軍隊及作戰運作機制的情報, 另一方面其精細化的管理運營模式也具有借鑒價值。

瞭解假想敵, 意義遠遠勝過瞭解自己。 國內從不缺乏對《孫子兵法》的解讀, 卻鮮有對日本類似兵書——《鬥戰經》的研究;類似的, 我們執著於自己的春秋戰國, 卻少有真正瞭解對其近現代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日本戰國史;我們津津樂道於所謂的“權謀”;卻少有對日本軍事戰爭思維的分析研究。 這部日本人號稱專門克制《孫子兵法》的書, 以“真銳”為核心, 突出“一擊必殺”, 其軍事理念無論是在日本戰國時期還是在二戰侵略戰爭均體現的淋漓盡致。

日軍在中途島海戰、萊特灣海戰的作戰想定, 與其在戰國及萬曆朝鮮戰爭時期“釣野伏”戰術一脈相承;而“神風”自殺攻擊則完全是“舍奸”戰術的20世紀翻版。 遺憾的是, 我國對該書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日式兵法的瞭解恐怕還不如美國人所著《菊與刀》;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日本人對《孫子兵法》的研讀, 正是在這基礎上, 《鬥戰經》才得以形成。 因此, 對《鬥戰經》進行解讀, 是破解日本軍事戰爭理念的一種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說, 日本已將我們解剖無數次, 而我們卻未曾解剖過對手一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我們並非以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與之打交道, 而是以想像中的“日本人應該怎麼樣”去打交道;日本人崇尚武力, 尊崇強者;而我們卻總是強調 “以德報怨”,

值得深思。

日本軍事戰爭特點——周密情報、精銳突襲

日軍在情報保障下以小股精銳突襲的戰法, 從萬曆朝鮮戰爭、日本戰國延續至二戰, 可以說是“忍者”文化的某種傳承。 松山戰役中日軍8人夜襲遠征軍炮陣地得手;沖繩戰役中日軍特種部隊乘坐滑翔機偷襲美軍機場炸毀多架飛機和油庫;甚至左權將軍也犧牲于日軍挺進殺人隊的突襲中;不僅僅是陸軍, 日海軍屢屢出擊的袖珍潛艇也是例證;及至日本出版的未來中日戰爭軍事小說中, 仍有日軍通過潛艇輸送特種部隊用迫擊炮偷襲我海島機場殲-20戰機的設想。

如果說日軍突襲與其他軍隊的有何不同, 則是其與情報保障高度結合的特點。

依託對華兵要地志調查,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甚至擁有比中國軍隊更豐富細緻的情報來源。 情報對日軍的重要影響, 在珍珠港偷襲和中途島海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 日軍得到充分情報保障, 由此在偷襲珍珠港時大獲全勝, 而在戰爭開始後, 美軍對日本僑民實行隔離政策, 導致日軍陷入“情報黑洞”, 無法得到爆發前的情報支持, 情報的缺失是導致中途島海戰慘敗的重要原因。

抗日戰爭、太平洋戰爭與抗美援朝的比較分析和“互參式”研究法

二戰後, 美日戰史學者(部分系當時參戰的雙方軍事人員)舉辦過多次太平洋戰爭研討會, 此類“互參式”研究法對於戰爭經驗教訓的提煉極有幫助。 對日軍在松山戰役、太平洋戰爭島嶼防禦戰中的作戰形態,與志願軍鐵原阻擊戰、上甘嶺防禦戰進行比較,分析在戰鬥組織、防禦理念、陣地構築、水糧藥彈後勤資源的配置保存等方面的細節差異;以及日軍在馬來亞戰役和緬甸戰役中的穿插行動與志願軍在二次戰役中的穿插行動的對比研究;對今天的我軍依舊具有參考價值。戰爭管理方面,抗美援朝美空軍多採用建制內人員的輪調整補代替整建制輪換,新老飛行員之間的交接訓練比較完善,新飛行員有老手帶領,先飛次要且危險性較低的任務,等到經驗較多才擔任高危任務,這樣的銜接方式,不但減少新飛行員的損失,在經驗的傳承上更不間斷。而志願軍空軍則採取一定時間段整建制輪換;優點是同僚見彼此熟悉程度更高,致命缺點則是寶貴實戰經驗無法傳承。後者導致的結果,是許多新部隊經過血的洗禮,剛在實戰中生存下來、擁有實戰經驗後即被調離;而後續部隊在沒有老手的帶領下,又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從頭學起。鮮血換來的教訓在今天依舊值得從管理學角度解讀分析,更值得在未來國防軍事鬥爭中借鑒參考。

本文作者 :桂冠,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特別是最不要臉的鐵血網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對日軍在松山戰役、太平洋戰爭島嶼防禦戰中的作戰形態,與志願軍鐵原阻擊戰、上甘嶺防禦戰進行比較,分析在戰鬥組織、防禦理念、陣地構築、水糧藥彈後勤資源的配置保存等方面的細節差異;以及日軍在馬來亞戰役和緬甸戰役中的穿插行動與志願軍在二次戰役中的穿插行動的對比研究;對今天的我軍依舊具有參考價值。戰爭管理方面,抗美援朝美空軍多採用建制內人員的輪調整補代替整建制輪換,新老飛行員之間的交接訓練比較完善,新飛行員有老手帶領,先飛次要且危險性較低的任務,等到經驗較多才擔任高危任務,這樣的銜接方式,不但減少新飛行員的損失,在經驗的傳承上更不間斷。而志願軍空軍則採取一定時間段整建制輪換;優點是同僚見彼此熟悉程度更高,致命缺點則是寶貴實戰經驗無法傳承。後者導致的結果,是許多新部隊經過血的洗禮,剛在實戰中生存下來、擁有實戰經驗後即被調離;而後續部隊在沒有老手的帶領下,又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從頭學起。鮮血換來的教訓在今天依舊值得從管理學角度解讀分析,更值得在未來國防軍事鬥爭中借鑒參考。

本文作者 :桂冠,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特別是最不要臉的鐵血網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