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分钟损失126亿,一枚火箭发射失败并解体,500吨燃料产生爆炸

眾所周知, 蘇聯是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和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但是此後的俄羅斯在航太業上的發展卻並不太順利。 6月26日, 觀察者網發佈的一篇報導中, 就介紹了俄羅斯的一款“質子-M”運載火箭的發射事故。

據悉, 這款“質子-M”運載火箭是在2013年7月2日上午從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太中心發射的, 但射出後一分鐘內, 它就在途中發生了航線偏轉隨即爆炸解體了, 其上搭載的三顆“格洛納斯-M”導航衛星自然也隨之報廢了, 這短短一分鐘的失敗發射給俄羅斯造成了超2億美元, 也就是126億盧布的損失。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對這次事故補充說明道,

當時“質子-M”運載火箭在升空後失去了穩定性偏離了預定的軌跡, 這才導致其中裝填的500噸燃料產生爆炸, 讓火箭直接解體。 在爆炸後, 由於燃料中含有危害大氣層和土壤的有毒物質, 因此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就對現場開展了清理工作。

事後, 俄依照慣例先後撤換了多名負責人, 並寄希望于新的負責人上臺後能夠挽救俄羅斯的航太工業, 但俄羅斯面臨的航空工業瓶頸絕不是更換責任人就可以解決的。

在1997年到2011年這14年間, 俄羅斯的航太發射成功率約為94%, 看起來很理想的資料, 事實上已經低於美國了。 而像航太工業這種高投入的研究領域, 一次小小的失敗都會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

這無疑是現在的俄羅斯無法承受的。

但想要實現對美國的趕超, 對俄羅斯來說不是不可能, 畢竟在太空上, 俄羅斯有一款可以媲美美國的衛星導航系統, 那就是格洛納斯系統。 它已經在太空中穩定運行了多年, 目前擁有的在軌衛星更是高達30顆, 能夠提供全球衛星導航信號服務。

目前, 俄羅斯的航太工業仍在提速發展中, 在其固有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優勢的幫助下, 或許會突破火箭發射瓶頸, 進一步提高發射成功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