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影视剧中的万箭齐发气势磅礴 古代时两军对垒拼命放箭真的有用吗?

看過古裝電影的朋友, 想必對交戰雙方互射弓箭的畫面印象深刻。 兩軍對壘, 數萬支弓箭浩浩蕩蕩從天而降直落敵方陣營, 不可不謂刺激。 漫天都是密密麻麻的弓箭, 看起來確實頗有威懾。 然而, 放箭的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們都知道, 古代士兵上陣前往往會換上戎裝, 通常會披上一層厚厚的盔甲。 既然有盔甲這樣的專用防具護身, 那麼弓箭的殺傷力似乎就將極大地減弱。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原因很簡單, 盔甲遠沒有我們想的那樣“厚實”。

古代的生產力總體上是十分落後的, 鋼、鐵這些基本材料都很稀缺。

一個直接的例證便是, 古代許多兵器多以木質為主, 而只有“槍頭”帶點鐵。 鋼鐵昂貴的造價使盔甲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一套盔甲, 本應鋪鐵的地方也只好用木板、竹條代替。 而這樣偷工減料的盔甲在古代戰場, 都算是豪華裝備了。

至於那些實力不強、兵力孱弱的軍隊, 裝備之慘澹可想而知。 古時南兵北伐常以失敗告終, 據說正是因為單衣太薄難以抵禦嚴寒。 試想一下, 連寒冬的低溫都抵禦不了, 又如何能抵擋得住漫天的箭雨呢?

因而兩軍對壘拼命放箭的打法, 收效其實尤為顯著。 在漫天箭雨面前, 普通士兵的血肉之軀實在顯得過於脆弱。 身著單薄盔甲的士兵們, 在敵方的利箭還未落到身上之前, 恐怕就已經被嚇得潰不成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