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踏破贺兰山缺——朱元璋的“西进战略”是如何失败的?

文|逆北

夫作事者常于東南, 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漢)司馬遷《史記》

奪取大都

西元1368年正月, 當凜冽的冬日之寒風仍正肆虐著華北大地時, 一面繡著“明”字的戰旗迎風飄擺, 早已引領著一支大軍浩浩蕩蕩的我開進了元大都。 而這支大軍, 正是明軍元帥徐達的先頭部隊。

早在1367年末, 朱元璋等便已制定了北伐戰略。 全軍穩紮穩打, 先掃平黃河南岸的元軍及其他反對勢力;再奪取山東與直隸地區;在山東等地站穩腳跟後, 明軍再齊力奪取大都。 該北伐戰略可謂是萬無一失。

但是, 就在明軍完成了前兩步, 且躍躍欲試,

試圖攻取大都之時。 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 卻借著夜色的掩護, 開北門遁入了大漠。 明軍得到消息後立即開進大都城內, 元朝的政治中心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明軍奪取了。

兵進太原府

不過, 久經大敵的徐達並未被突如其來的勝利衝昏頭腦, 因為明軍的探子接連回報, 元臣王保保正率精兵由太原殺來, 並試圖趁明軍立足未穩奪回大都城, 徐達的處境似乎並不容樂觀。

但徐達並不擔憂, 他除留部分兵馬布下羅網等待王保保外, 又親率輕騎走小路突襲太原府。 徐達的計策成功了, 在明軍的配合打擊下, 王保保元氣大傷, 太原府也被明軍奪占。 眼看局勢不利, 王保保只得繼續西走, 而朱元璋與徐達顯然也深知“欲將剩勇追窮寇”的真諦。

朱等立即調兵遣將, 力求尾隨殲滅這支殘軍, 於是, 朱元璋的西進戰略, 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潰敗的北元軍一部)

渡黃河, 戰陝西

過黃河一路西進的地域, 對於中原王朝的政治精英們來說應該並不陌生。 早在宋室南渡, 金軍試圖將陝西攬入懷中之時, 宋將吳玠就曾以極少數的兵力拼死防禦, 硬是逼得金軍鎩羽而歸。 而今日, 這裡又將作為兩大軍事集團決戰的主戰場, 可以預見, 一場血戰又不可避免的臨近了。

明軍在陝西的軍事行動, 對於整個“西進戰略”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就在明軍跨過黃河, 同效忠元廷的李思齊、張思道等部展開激戰時, 部分遁入大漠的元軍, 為了減輕李思齊等的防禦壓力,

又一次南下, 對山西北部的部分州縣進行燒殺劫掠, 甚至還有重奪大都的傾向, 局勢似乎又緊張了起來。

不過, 陝西的明軍很快打破了僵局, 徐達的輕騎部隊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迅速奪占了元朝的奉元路(在今天西安市附近), 明軍常遇春等部也再接再厲, 分兵攻取鳳翔等軍事據點。 元廷在陝西的防禦體系就此徹底崩潰, 元將李思齊被逐入甘肅境內後, 在朱元璋的政治和軍事攻勢(朱曾對其多次勸降)下宣佈投降, 而張思道則因反復無常而被徐達所誅殺。


(明元帥徐達)

李張二人勢力的傾覆, 不僅標誌著明軍在陝西已基本站穩腳跟, 同時還為明軍進一步進取甘肅和蒙古大漠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給“奇男子”一點教訓

朱元璋得到由陝西來的捷報後十分喜悅, 但他也深知, 一方面, 元廷在陝西的佈防本身並不嚴密, 無論是在兵員數量還是武器配備上, 都無法同退入大漠的主力相提並論;另一方面, 李張二人決策上的遊移不定等也加速了其的失敗, 所以明軍的取勝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 朱的考慮並沒有錯, 因為此時此刻, 被他呼為“奇男子”的王保保已再一次揮師南下, 對明帝國的北部邊境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影視劇作中的王保保)

殊途同歸——東返亦為西進

朱自然不會等閒而視之, 他除命常遇春等回援外, 又從山東、江蘇等地區(大後方)徵調更多的人馬北上增援, 力求鞏固到手的勝利果實。 在明軍的回援下, 王保保在大同等地區的部隊被攔腰切斷,

明軍依託山地和城池積極出擊, 又給予其極大的殺傷, 王的南下也不得不中斷, 北部邊境又暫時恢復了寧靜。 北部邊境的安定, 對明軍的西進戰略是異常重要的。

從表面上看, 明西進軍團部分人馬的的回援, 雖減緩了其西進的速度, 但從長遠來看, 無論西進, 還是東返, 他們都給共同的敵人以不同程度的打擊。 換句話說, 東返正是為了更好的西進, 而明軍在北部邊境的反擊, 也理應作為朱元璋西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攻為守——遠征和林

但是, 王保保的頻頻進擾也給明帝國的政治精英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他們發現, 雖然王保保的數次襲擾都讓他們挫敗了。 但是, 王保保賴以生存的主力, 仍盤踞在大漠深處, 即以和林(今烏蘭巴托)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所以說,如果明軍不以攻為守發動一次遠征作戰,以將王保保所部盡數殲滅的話,明軍之前已經取得的勝利,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於是,一個新的計畫再一次開始醞釀了。


(大漠深處,即是遊牧民族的天堂)

不言而喻,朱元璋等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和林。朱知道,此一場戰役非同小可,所以如果不下“血本”,是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很快,朱便建立起了以徐達、李文忠(常遇春此時已因病離世,由李暫時接替其職位)與馮勝為主要將領的遠征軍團。


(影視劇作中的朱元璋)

這支遠征軍團除人數達到了歷次軍事行動之最外(合計人數中,馬步軍等接近20萬人),在火器和其它技術裝備上,也接近半數(因為在同蒙古騎兵作戰中,明軍因步兵人數眾多居於劣勢,所以為了彌補這方面差距,只得在弓弩與各型火器的使用上做文章)。


(明代火銃手)

西元1372年正月,當西北邊地的寒意正濃之時,遠征軍團兵分三路發動了全面的進攻。第一路軍由徐達親自統帥,任命藍玉為先鋒,出雁門關直趨嶺北;第二路由李文忠統帥,走居庸配合徐達軍的軍事行動;第三路由馮勝等率領,從蘭州殺奔甘西與青海東北一帶。

在這三支大軍中,徐達與李文忠部是唱主角的,他們如同兩個鉗子般,力圖將王保保等一網打盡。而同這兩支主力相比,馮勝軍不僅在數量等方面少於他們,而且交給他的任務,也僅是警戒元廷其他的增援部隊與見機增援。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徐達與李文忠的進取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孤軍深入,明軍遭遇慘敗

但是,盤踞在大漠深處的元軍之實力被大大低估了。當明軍殺奔入大漠之時,王保保等便從探子處掌握了明軍的一舉一動,而同王保保相比,徐達等缺對自己的敵人缺乏足夠的判斷。

果然,徐達軍雖在一開頭打了幾個小勝仗,擄獲了一定的牛羊,可是這也正中了王保保誘敵深入的計策。終於,就在徐達軍接近和林時,以逸待勞的蒙古王公和他們的親軍傾巢出動,徐達終究難以抵禦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敵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緩緩向南敗退。


(影視劇作中的蒙古騎兵)

李文忠部的處境同徐達軍相比也好不到哪去,鄂爾渾河一戰,許多曾身經大小數百場戰役的明老兵血灑疆場,連李文忠本人都險些遇難。在發現蒙古軍有合圍之趨勢後,李文忠不得已殺開一條血路退出險地,和徐達一樣,李文忠也遭遇了失敗。


(遭遇險境的明軍)

唯一讓朱元璋感到稍寬慰的,也許就是馮勝一軍了。就在徐達等同王保保鏖戰于大漠深處時,馮勝部連克蒙古軍在甘肅的數處壁壘,甚至讓哈密處的土著武裝都驚恐萬分。但由於得知主力失利的消息,馮勝等也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行動。長達數日之久的遠征作戰也以明軍失敗而畫上了句號。

“邊緣地帶”?

遠征漠北的軍事行動之失敗,對朱元璋打擊是十分巨大的,據相關史料所載,即使數年之後,當朱元璋同臣子聊起這件事來,還在為己方大軍的慘重傷亡而痛惜。

自這次失敗之後,明軍在西北邊境上也逐漸由偏重進攻轉向偏重防守。有學者認為,朱元璋遠征和林的軍事行動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西北邊地同其所處的江浙相比,屬於“邊緣地帶”,所以朱在這方面重視不夠才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敗退的明軍)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應看到的是,從朱發動遠征之前的決策等來看,朱對西北的戰事的支持程度,並不亞於其以往的其他軍事行動(例如同陳友諒等決戰)。而真正讓明軍一敗塗地的原因,除了西北邊地遠離朱的統治中心外,明軍自身過分輕敵(情報工作差),且在作戰中分兵作戰(缺乏配合)等,恐怕也罪責難逃吧。

無心插柳柳成蔭

縱觀全域,朱元璋的西進戰略,始於奪占太原,終於和林之慘敗。在長達四年之久的西進作戰中,明軍的戰略與戰術上不乏有眾多閃光之處(例如使用輕騎兵迅速突進奪取城池等),而且在明軍的攻勢下,曾遭石敬瑭棄置的燕雲十六州大部分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這些也為朱之後組織浩大的“九邊國防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明長城遺址)

除此之外,為了配合“兵鋒西向”的軍事行動,明政府還向西北邊地派駐了大量的移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雖在短期內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但也促進了西北等地區的開發(植被也遭到了破壞)。這些“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也是應予以肯定的。

餘論

但也應看到,終明一代,整個北部邊境始終處在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態中,而關於北部邊境的戰守,也悄然成為了吞噬帝國財富的無底洞。就在朱的西進戰略遭遇挫折之後不久,朱便把目光投向內部,一場針對軍功集團的清洗開始了…


(影視劇作中朱元璋殺功臣的一幕)

參考文獻: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 黃彰健校勘《明實錄》 中華書局2016年1月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2015年8月

葉子奇《草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森《明史講義》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年6月

吳晗《朱元璋傳》 三聯書店1956年

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商務印書館2015年12月

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 明》 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

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九州出版社2015年3月

李零《我們的中國 思想地圖》 三聯書店 2016年6月

李湖光《明帝國的新技術戰爭》 台海出版社2017年7月

指文烽火工作室《明帝國邊防史》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年7月

即以和林(今烏蘭巴托)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所以說,如果明軍不以攻為守發動一次遠征作戰,以將王保保所部盡數殲滅的話,明軍之前已經取得的勝利,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於是,一個新的計畫再一次開始醞釀了。


(大漠深處,即是遊牧民族的天堂)

不言而喻,朱元璋等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和林。朱知道,此一場戰役非同小可,所以如果不下“血本”,是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很快,朱便建立起了以徐達、李文忠(常遇春此時已因病離世,由李暫時接替其職位)與馮勝為主要將領的遠征軍團。


(影視劇作中的朱元璋)

這支遠征軍團除人數達到了歷次軍事行動之最外(合計人數中,馬步軍等接近20萬人),在火器和其它技術裝備上,也接近半數(因為在同蒙古騎兵作戰中,明軍因步兵人數眾多居於劣勢,所以為了彌補這方面差距,只得在弓弩與各型火器的使用上做文章)。


(明代火銃手)

西元1372年正月,當西北邊地的寒意正濃之時,遠征軍團兵分三路發動了全面的進攻。第一路軍由徐達親自統帥,任命藍玉為先鋒,出雁門關直趨嶺北;第二路由李文忠統帥,走居庸配合徐達軍的軍事行動;第三路由馮勝等率領,從蘭州殺奔甘西與青海東北一帶。

在這三支大軍中,徐達與李文忠部是唱主角的,他們如同兩個鉗子般,力圖將王保保等一網打盡。而同這兩支主力相比,馮勝軍不僅在數量等方面少於他們,而且交給他的任務,也僅是警戒元廷其他的增援部隊與見機增援。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徐達與李文忠的進取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孤軍深入,明軍遭遇慘敗

但是,盤踞在大漠深處的元軍之實力被大大低估了。當明軍殺奔入大漠之時,王保保等便從探子處掌握了明軍的一舉一動,而同王保保相比,徐達等缺對自己的敵人缺乏足夠的判斷。

果然,徐達軍雖在一開頭打了幾個小勝仗,擄獲了一定的牛羊,可是這也正中了王保保誘敵深入的計策。終於,就在徐達軍接近和林時,以逸待勞的蒙古王公和他們的親軍傾巢出動,徐達終究難以抵禦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敵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緩緩向南敗退。


(影視劇作中的蒙古騎兵)

李文忠部的處境同徐達軍相比也好不到哪去,鄂爾渾河一戰,許多曾身經大小數百場戰役的明老兵血灑疆場,連李文忠本人都險些遇難。在發現蒙古軍有合圍之趨勢後,李文忠不得已殺開一條血路退出險地,和徐達一樣,李文忠也遭遇了失敗。


(遭遇險境的明軍)

唯一讓朱元璋感到稍寬慰的,也許就是馮勝一軍了。就在徐達等同王保保鏖戰于大漠深處時,馮勝部連克蒙古軍在甘肅的數處壁壘,甚至讓哈密處的土著武裝都驚恐萬分。但由於得知主力失利的消息,馮勝等也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行動。長達數日之久的遠征作戰也以明軍失敗而畫上了句號。

“邊緣地帶”?

遠征漠北的軍事行動之失敗,對朱元璋打擊是十分巨大的,據相關史料所載,即使數年之後,當朱元璋同臣子聊起這件事來,還在為己方大軍的慘重傷亡而痛惜。

自這次失敗之後,明軍在西北邊境上也逐漸由偏重進攻轉向偏重防守。有學者認為,朱元璋遠征和林的軍事行動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西北邊地同其所處的江浙相比,屬於“邊緣地帶”,所以朱在這方面重視不夠才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敗退的明軍)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應看到的是,從朱發動遠征之前的決策等來看,朱對西北的戰事的支持程度,並不亞於其以往的其他軍事行動(例如同陳友諒等決戰)。而真正讓明軍一敗塗地的原因,除了西北邊地遠離朱的統治中心外,明軍自身過分輕敵(情報工作差),且在作戰中分兵作戰(缺乏配合)等,恐怕也罪責難逃吧。

無心插柳柳成蔭

縱觀全域,朱元璋的西進戰略,始於奪占太原,終於和林之慘敗。在長達四年之久的西進作戰中,明軍的戰略與戰術上不乏有眾多閃光之處(例如使用輕騎兵迅速突進奪取城池等),而且在明軍的攻勢下,曾遭石敬瑭棄置的燕雲十六州大部分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這些也為朱之後組織浩大的“九邊國防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明長城遺址)

除此之外,為了配合“兵鋒西向”的軍事行動,明政府還向西北邊地派駐了大量的移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雖在短期內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但也促進了西北等地區的開發(植被也遭到了破壞)。這些“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也是應予以肯定的。

餘論

但也應看到,終明一代,整個北部邊境始終處在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態中,而關於北部邊境的戰守,也悄然成為了吞噬帝國財富的無底洞。就在朱的西進戰略遭遇挫折之後不久,朱便把目光投向內部,一場針對軍功集團的清洗開始了…


(影視劇作中朱元璋殺功臣的一幕)

參考文獻: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 黃彰健校勘《明實錄》 中華書局2016年1月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2015年8月

葉子奇《草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森《明史講義》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年6月

吳晗《朱元璋傳》 三聯書店1956年

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商務印書館2015年12月

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 明》 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

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九州出版社2015年3月

李零《我們的中國 思想地圖》 三聯書店 2016年6月

李湖光《明帝國的新技術戰爭》 台海出版社2017年7月

指文烽火工作室《明帝國邊防史》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年7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