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造3萬噸航母 120名日本工人中暑而亡 200人被機械壓斷手腳致殘

德國《往日》雜誌在5月號中提到了日軍航母的建造歷史。 文章中稱, 在二戰前的擴軍中, 日本可謂不計代價, 其造船廠的條件可謂“地獄”。 為了趕制軍艦, 日本軍方根本不顧船廠工人的傷亡, 在炎熱或是嚴寒中近乎通宵地加班加點。 這些戰艦成為了日本侵略的急先鋒。


翔鶴級可以搭載大量艦載機

1937年, 日本已經認識到與美國的戰爭在所難免, 制定了第三號海軍軍備擴張計畫。 其核心是大和級戰列艦和翔鶴級航母。 後者是日本航母製造經驗的集大成者, 滿載排水量3萬5000噸, 最多可以搭載80架新式艦載機,

並可以達到接近32節的最快航速。 為了儘快擴充海軍實力, 日本海軍要求船廠方面必須加快建造速度。 時間表是1940年下水, 1941年服役。


翔鶴級兩艘均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戰役

要知道, 當時那個年代, 戰艦的製造設備還比較落後, 而翔鶴級不僅體積龐大, 而且都採用了最新的工藝技術, 更是加大了製造難度。 1938年, 船臺開始鋪下第一根龍骨, 一名日本船廠工人回憶:我們的苦日子來到了。

與很多人印象中不一樣, 30年代的日本社會其實是十分貧困的——大量的國家財富都被投入到了軍隊擴張和侵略戰爭中, 很多人甚至在饑俄線上掙扎。 能進入船廠工作, 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在這裡起碼可以吃飽飯, 拿到一份相對于普通百姓要高一些的工資。

但他們需要為此付出生命的危險。


中途島戰役日軍航母損失慘重

中途島戰役日軍航母損失慘重, 兩艘翔鶴級因為沒有參戰逃過一劫。 但它們最終的命運仍然是沉沒

夏天的造船廠已經變成了蒸籠。 而正在製造的軍艦內部因為不通風和相對封閉, 溫度更高。 日本的造船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很長, 甚至在1939年出現過連續工作一整天才能換班的情況。 一些人因為中暑倒下, 但沒人敢喊停, 沒人敢說歇歇。 這很可能遭到工段組長和監督軍官的毒打和辱駡, 甚至丟掉工作——反正大把多的日本人可供調遣, 不差你一個。

高溫、繁重工作造成很多人死於中暑。 據統計, 在翔鶴號和瑞鶴號的建造工程中, 120余名工人因為中暑和中暑引起的相關病症喪命。

一名日本工人回憶, “我想著那兩艘船都感到可怕, 夜裡的施工, 甚至人很多我都感到恐懼。 那裡倒下了太多人了, 太慘了……”


19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 美國和日本航母爆發激烈交鋒

更多人因為意外致殘。 在鋼鐵和機械的叢林中, 為了趕工和節約成本, 根本沒有把造船廠的人員當回事——他們和螺絲釘一樣都是消耗品。 200多人在建造過程中因為機械事故斷手斷腿, 落下殘疾……

1941年夏天, 兩艘戰艦完成建造, 並投入到了戰爭中。 翔鶴級的堅固性在戰爭中得到了考驗。 如1942年10月的海戰中, 翔鶴號被三枚重磅炸彈命中後竟然仍可高速航行, 緊急維修後, 還完成了艦載機的回收任務, 甚至還充當了一下誘餌才撤出戰場。

1944年6月, 翔鶴號被美軍潛艇擊沉。 1944年10月, 瑞鶴號在上百架美軍戰機的圍攻下沉入大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