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俄媒:中國空間站邀請合作,“太空絲綢之路”呼之欲出

來源:參考消息網

俄媒稱, “中國把自己定位為外空開發國際合作的先鋒”, 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中國有關本國空間站的倡議做出次此番評論。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史忠俊大使說, “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 也屬於世界。 所有國家, 無論大小和外空方面發展水準, 都能在平等基礎上參與合作”。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來源:央視新聞)

俄羅斯衛星網5月29日發表題為《中國欲打造太空絲綢之路》的報導稱, 中國計畫2019年發射本國空間站核心艙。 到2022年建成名副其實的空間站。 史忠俊說,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 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外空技術, 挖掘航太潛力。 ”

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指出,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航太大國邀請聯合國所有國家開展航太合作。 他說:“直接邀請聯合國所有國家合作, 還是首次。 無論是蘇聯還是後來的俄羅斯, 以及美國, 雖然都提出過類似建議, 但它們都有一些限制以及政治或經濟特點。 而如此公開, 不附加任何前提條件, 這的確是第一次。 ”

俄羅斯航太技術研究所專家伊萬·莫伊謝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

“這是一個措辭講究而又非常悅耳的倡議。 這是中國朝航太強國邁出的又一步”。 他說, “邀請合作, 不是一句空話, 不是夢。 空間站正在建, 中國正成功地開發太空。 邀請合作, 讓中國顯得很光彩”。

報導稱, 近來許多國家對太空飛行表現出興趣。 不久前在哈薩克舉行了有俄羅斯、哈薩克和阿聯酋三國代表參加的會面。 期間提到共同完成太空飛行, 培訓宇航員。 這位俄羅斯專家說, 阿拉伯國家有可能是最先對中國倡議感興趣的國家。 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現在發展較快的國家, 像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等, 都會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報導還稱, 那些對該倡議感興趣的國家, 可以在三個領域獲得實際好處。 這就是通訊、從太空觀察地球、以及導航。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 2024年後中國軌道站有可能成為國際太空合作的唯一平臺。

焦維新說:“首先, 我認為, 開放是中國的一貫立場。 例如, 5月21日, 中國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其中嫦娥四號就將搭載荷蘭、德國、瑞典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載荷。 那麼這些國家的參與, 一方面, 反映了其他國家對探月的關心, 另一方面, 也展現了中國一直以來秉持的開放態度。 其次, 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必然要嫦娥四號的規模大得多。 中國空間站是基於一個核心艙的三艙段結構——也就是說配有一個核心艙, 兩個實驗艙, 每個艙段大概在22噸左右。

所以, 該空間站未來可開展的科學試驗是非常多的。 此前, 中國就多次表態, 會秉持開放態度, 歡迎其他國家和地區參與空間站建設。 那麼這次在維也納舉辦的‘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佈儀式更不是一般的宣傳, 而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發佈空間站合作消息。 這表明中國在空間站建設以及利用方面是敞開胸懷的, 充分踐行了習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再次, 到2024年之後, 國際空間站就要退役了, 屆時在太空運行的就只有中國的空間站, 因此, 中國致力於更好地利用空間站、更好地讓空間站為人類福祉和利益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

這位中國專家說, 國際空間站2024年退役後, 將僅有中國軌道站在運作。

因此中國正在為將來成功利用並向其他國家提供空間站服務而努力。 這對全人類的福祉和利益都非常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