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前剑桥研究员:0的诞生、科举制度与浪漫主义同样重要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

“歷史不僅僅是事件, 不僅在戰場上, 在宏偉城牆的陰影裡, 在宮闕城堡裡, 在河流中, 在教堂裡, 歷史也是由思想、想法、意見組成的。 這些都被歷史學家忽視了。 ”

採訪並文 / 許曄 編輯 / 王怡波

在彼得·沃森(Peter Watson)看來, “0”這個數字的誕生、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和浪漫主義同等重要, 它們都改變了人類生活和思維方式, 值得被他寫入書中。 這本名為《思想史:從火到佛洛德》的書在2017年被翻譯成中文, 在國內出版。

《紐約時報》和《衛報》的書評人用“雄心勃勃”來形容這本書, 因為它從第一個直立行走的人, 一直寫到19世紀末以精神分析學征服世界的佛洛德,

幾乎橫跨了整個人類歷史。

這是一部不那麼尋常的歷史書, 沃森坦言, 自己對帝王將相王朝興衰不那麼感興趣。 “歷史不僅僅是事件, 不僅在戰場上, 在宏偉城牆的陰影裡, 在宮闕城堡裡, 在河流中, 在教堂裡, 歷史也是由思想、想法、意見組成的。 這些都被歷史學家忽視了。 ”他在演講中說。

沃森觀察到, 很多歷史學者會習慣性地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或者選出歷史上的三大思想, 他也提出了自己認定的三個重要思想, 即靈魂、歐洲和實驗——靈魂觀念存在於宗教中, 隨著世俗化時代的到來, 神的地位遭到威脅, 但靈魂的概念卻保留了下來, 人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自我。 歐洲成了思想史的重要轉捩點,

在這裡出現了文藝復興, 誕生了工業革命、大學和自由思想, 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之後就是科學的時代, 神不再是判斷真偽的標準, 實驗取代了神。 它催生了科學革命, 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

彼得·沃森出生於1943年的英國伯明罕, 做過多年記者, 還曾在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員。 他的寫作仍舊保留著記者的習慣, 採訪、諮詢不同領域的專家, 聽取他們的意見, 再形成自己的作品。 這本書的寫作同樣如此。


《思想史:從火到佛洛德》作者彼得·沃森(中)。 攝影/徐瓊玉

5月7日, 彼得·沃森應邀來北京參加本書的宣傳活動, 並接受了騰訊穀雨的專訪。 他的行程很緊, 演講、對談、接受媒體採訪, 但他看起來精神很好,

穿著藍色襯衫, 坐在沙發上, 對著每個來訪的記者滔滔不絕, 有時會開些玩笑。

“我不想寫一本枯燥無味的書。 ”他說。

 寫書的由來

穀雨:你曾說自己為了寫這本書去採訪了各個領域的專家, 大概採訪了多少人?

彼得·沃森:40到50人。

穀雨:這本書充滿了豐富的細節, 你用什麼辦法來幫助自己記憶?

彼得·沃森:我從閱讀大量文獻開始。 因為做過新聞工作, 所以對很多事情有一些大概的認識。 我採訪學者, 他們喜歡被追捧, 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 但這會讓很多知識變得活生生的。 他們會告訴我一些我完全不知道的事, 比如他們如何看待領域裡其他的學者, 或者其他一些無法通過閱讀知道的知識。 這對我的寫作非常有啟發。 他們提到一些他們覺得有趣的書和文章,

這些都非常有用, 他們刷新了我很多觀念。 所以我會去美國、柏林, 去很多不同的地方, 見不同的人, 這讓我不斷前進。

穀雨:你會記筆記嗎?

彼得·沃森:我會錄音, 不過有時候有些人不喜歡錄音。 一般來說, 我(錄音的時候)也會記筆記, 因為找筆記的時候會更容易。 當我寫作的時候, 我會畫個星來標記, 這樣更容易找到, 如果想要確切的語句, 我就去翻錄音。

穀雨:你是如何產生要寫思想史的想法呢?

彼得·沃森:我是從寫20世紀思想史開始的。 我曾經看過BBC對以賽亞·伯林爵士的一個訪談, 他的一生幾乎橫跨了整個20世紀。 當他被問到“一生中最意想不到的事是什麼”的時候, 他回答, “我經歷了可能最糟糕的一個世紀,

戰爭、屠殺、獨裁, 但很神奇地, 我覺得我過了幸福的一生, 我見證了20世紀的思想史。 ”這突然給了我靈感, 一方面20世紀是如此糟糕, 但另一方面這個世紀在醫學、物理、哲學、文學和音樂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個世紀充滿想像力。 這讓我注意到這中間的區別, 當然這不是絕對區別, 但是政治經濟史和思想史之間有差別, 所以我就決定寫一本20世紀的思想史。 這本書先在英國出版, 書名叫 A Terrible Beauty(《20世紀思想史:可怕的美》), 化用的是葉芝的詩:

只要有綠色在表層

是變了, 徹底地變了

一種可怕的美已經誕生

我認為這很好地概括了20世紀, 是一種“可怕的美”。 美國出版商認為他們的讀者不會理解這種化用, 堅持把書名改成了Modern Mind。 這本書很成功, 被翻譯成了很多種語言。我就想,既然大家對思想史感興趣,那不如來寫一本關於整個思想史的書,出版社也同意了,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


《一種可怕的美》。作者/彼得·沃森

穀雨:你挑選“思想”的標準是什麼?你怎麼判斷哪個思想或發明應該被寫進書裡,哪些不寫?

彼得·沃森:我問上帝(笑)。這顯然是很個人的判斷。但是我會去問那些領域的專家,我告訴他們,我想寫哪些哪些,他們會告訴我這個可以,那個不行。我其實是借用了他們的智慧,所以我在前言中感謝了很多人。我告訴他們我正在考慮寫哪些思想,尤其在他們研究的領域裡,他們就會給我引導。比如你分別問同一個領域的三個學者,讓他們選出三個最重要的思想,你最多能得到九個答案,但他們的答案之間肯定有重疊,比如重疊的答案有四個,那麼你就知道,這四個是這個領域很核心的思想了。

 不小的“小思想”

穀雨:在序言中,你說你對一些“小思想”(little ideas)感興趣,為什麼?比如什麼時候時間被分為西元前和西元後。

彼得·沃森:我的意思其實是反諷的,我真不覺得這些都是“小思想”。對很多人來說,宏大的思想才重要,但在我看來,這太枯燥無味了。有很多事情讓我覺得有趣,比如時間。我發現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時間被分成了西元前和西元後,這肯定不會非常早,因為那時耶穌還沒有被稱作基督。這些有趣的知識促使我寫了關於時間的一章。人們必須要思考,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為什麼你的手錶分割成60格和12格?為什麼我們有西元前?中國人的紀年方式跟基督徒、阿拉伯人有什麼區別?印第安人會有另一種紀年法嗎?所以我請教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告訴我在哪兒可以找到相關的書,這個領域哪個概念最重要,哪些可以相信,哪些不能。

穀雨:為什麼你的這本書從直立行走,使用火和工具開始?我想知道你對“思想”的定義是什麼?

彼得·沃森:思想可以涵蓋想法,想法是你腦子裡蹦出來的,但思想不僅僅是這些,它還包括想法的產物,或者產物促進的新思維。在英國出版時,書中有一張照片,這是我見過的石器照片裡最漂亮的,它展現了這個石器是怎樣被仔細打磨出來的。這可不是你路邊隨隨便便撿的一塊石頭,它被打磨成了符合數學定律的形狀,可以完美地抓在手裡,切割食物。這很顯然是很多想法的產物。工具的出現把人和動物區別開,它使得我們可以更高效率地在大草原上生存。

火當然不是想法,但使用火卻是。用火來焚燒森林,人們就有了更多的耕地,這就是思考。火也可以幫助人們嚇跑猛獸。隨後的歷史中,火和陶土結合就出現了陶器,這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火讓金屬熔化,就可以製造大型武器,劍、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火和水結合產生了水蒸氣,造就了工業革命。一位德國學者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火與文明》,這其中他就討論了好幾個與火有關,最終改變人類生活的思想。

對我來說,這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當然可以寫只包含宏大抽象思想的書,浪漫主義、靈魂的,我覺得那會非常枯燥,而且不會寫得很長。我希望能寫一本我以前從沒讀過的書,我想增添更多的想像力,讓更多不同的人能理解。


《思想史:從火到佛洛德》。作者/彼得·沃森,翻譯/胡翠娥。譯林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穀雨:當討論歷史上的關鍵轉捩點時,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從文藝復興開始,但在書中,你認為是從中世紀就開始了,為什麼?

彼得·沃森: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我所說的中世紀,那時教會正在努力施加影響力,因為它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控制力,人們開始更加關注世俗世界,一個沒有神或者神不主導的世界。這時候教會開始售賣“贖罪券”,如果你願意出錢,你就可以在天堂贏得一個位置。人們不喜歡這樣,他們認為這樣有損教會威嚴,世俗世界的到來刺激了對心理學的需求,你必須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大主教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構想出了實驗的概念。實驗曾經在中國出現過,但人們並沒有把它發揚光大。格羅斯泰斯特認為你必須要實驗你的想法,這很成功,引發了兩個結果:首先,這造就了一個教會之外的權威。你通過實驗來檢驗想法,教皇無法置喙,主教不能,神也不能。之後,這導致了革命的誕生,世界變得更加理性。所以在我看來,這個變化早在文藝復興前就已經開始了。

文藝復興,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人主義的巔峰。文藝復興不僅是關於藝術的,也是關於個人主義的。人們開始表達自我,個性變得更加重要。人們會在自己的作品上簽名,追逐名望,因為我們是生活在現世的。如果我們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另一個世界中,那無論你現在多麼有名,對那個世界毫無影響,因為所有人基本都是在等著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在中國發生了,在歐洲同樣發生了。證據顯示,這個大轉折在10、11世紀出現,一直延續到14、15世紀,這就是我在書中這樣寫的原因。

我說的歐洲,指的是一個虛化的概念,歐洲包含了很多國家、民族,這些組在一起,改變了世界。原本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比如伊斯蘭文明、中國文明,都很具有影響力,但它們逐漸被歐洲取代了。如今,情況又發生改變了,西方文明主導的時代已經走向尾聲。

 沒有創造力的時代

穀雨:我看過你2005年寫的一篇文章,叫《我們沒有思想了》,你說,“它們(新技術)不是小打小鬧,但它們改變了我們思考的基本方向嗎?”你不認為如今的技術進步能夠改變人們的思想?

彼得·沃森:我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實際上不是一個創造性的時代,而是一個鞏固的時代。一個沒有電話的世界和一個有電話的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普通電話的世界和一個有手機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電話和手機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個沒有飛機的世界跟一個有飛機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飛機的世界和一個有協和式飛機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一個沒有電視的世界和一個有黑白電視的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黑白電視的世界和一個有衛星電視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這就是我的觀點。

這個時代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具有創造力,而更像是1950年前的發明的升級改造。互聯網當然是新的,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某些方面來說,網路本質上是電視和行動電話的集合體,它改變了每個人接收資訊的方式,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沒有1850年到1950年之間的那個世界那麼日新月異。

穀雨:你曾經說過“我們的世界在最近60年並沒有那麼具有創造性”,也是這個意思?

彼得·沃森:是的。在1850年到1950年,抗生素的出現是醫學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後再也沒有出現能與之相媲美的發明。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但你知道,電影發明前的世界和電影發明後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如今確實有了很多特效,但是今天的電影和1930年代的電影有多少區別呢?沒錯,它們變得更加炫目,但是我們這個世界變化得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不是嗎?

穀雨:2013年你接受採訪時說,“在過去50年裡,我們無法提出任何新的思想”,你的意思是我們沒那麼具有創造力了嗎?

彼得·沃森:我們現在在一些技術上有創造力,但歷史是這樣的,標誌著歷史轉折的往往是新能源形式的出現,比如馬和牛是能源,之後水力的出現,產生了另一種能源,這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之後水和火結合,水蒸氣引領了工業時代的到來。之後是電,人類迎來了電子時代。電成了之後很多發明的基礎,從電腦到原子彈,從手機到電視,之後就是互聯網和資訊時代。但是沒有電子,我們不可能有資訊時代。我們至今還沒有找到超出電之外的新的能源。當然現在大家都在研究新能源,比如太陽和潮汐,但都沒有達到巨大的規模,但如果能成功利用太陽能,或許我們就可以獲得太空能源。我們還沒到那個階段,但這是一個前景。

另一個就是人工智慧,這同樣是在電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電子是建立數學基礎之上,那麼未來,數學的突破進展或許能開啟人類生活的新方式。我能預見,在不遠的未來,哲學家會是數學家。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你看過一本書,說第一個生命誕生到我們今天,一共經過了30億年,而太陽將會在50億年內走向衰亡,到那時,我們就沒有太陽了,這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範圍,但這是科學家的預計。他們認為如果提高電腦運算速度(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量子電腦),電腦的運算速度會超過人類大腦,我們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成為歷史。我很難想像,但他們說未來會變成這樣。美國和中國現在在這個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如何控制(人工智慧)?我們還沒有發明出新的東西,在此之前,我們要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而且,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道德哲學,重塑我們對平等和智慧的理解。這不可避免,而且十分重要,因為需求早就出現了,人們需要理解新科技和電腦。我認為,將來哲學家會是數學家,哲學和數學是一樣的。

穀雨:哲學會變得更難學?

彼得·沃森:我可沒說會簡單,但我認為將來會是這樣,數學和哲學會有很大重合。現在物理和數學就已經有很多交叉重合的了,量子物理基本就是數學。

⊙ 運營編輯 / 洪雨晗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

穀雨致力於支援中國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與傳播。瞭解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穀雨計畫(guyuproject)”,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被翻譯成了很多種語言。我就想,既然大家對思想史感興趣,那不如來寫一本關於整個思想史的書,出版社也同意了,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


《一種可怕的美》。作者/彼得·沃森

穀雨:你挑選“思想”的標準是什麼?你怎麼判斷哪個思想或發明應該被寫進書裡,哪些不寫?

彼得·沃森:我問上帝(笑)。這顯然是很個人的判斷。但是我會去問那些領域的專家,我告訴他們,我想寫哪些哪些,他們會告訴我這個可以,那個不行。我其實是借用了他們的智慧,所以我在前言中感謝了很多人。我告訴他們我正在考慮寫哪些思想,尤其在他們研究的領域裡,他們就會給我引導。比如你分別問同一個領域的三個學者,讓他們選出三個最重要的思想,你最多能得到九個答案,但他們的答案之間肯定有重疊,比如重疊的答案有四個,那麼你就知道,這四個是這個領域很核心的思想了。

 不小的“小思想”

穀雨:在序言中,你說你對一些“小思想”(little ideas)感興趣,為什麼?比如什麼時候時間被分為西元前和西元後。

彼得·沃森:我的意思其實是反諷的,我真不覺得這些都是“小思想”。對很多人來說,宏大的思想才重要,但在我看來,這太枯燥無味了。有很多事情讓我覺得有趣,比如時間。我發現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時間被分成了西元前和西元後,這肯定不會非常早,因為那時耶穌還沒有被稱作基督。這些有趣的知識促使我寫了關於時間的一章。人們必須要思考,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為什麼你的手錶分割成60格和12格?為什麼我們有西元前?中國人的紀年方式跟基督徒、阿拉伯人有什麼區別?印第安人會有另一種紀年法嗎?所以我請教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告訴我在哪兒可以找到相關的書,這個領域哪個概念最重要,哪些可以相信,哪些不能。

穀雨:為什麼你的這本書從直立行走,使用火和工具開始?我想知道你對“思想”的定義是什麼?

彼得·沃森:思想可以涵蓋想法,想法是你腦子裡蹦出來的,但思想不僅僅是這些,它還包括想法的產物,或者產物促進的新思維。在英國出版時,書中有一張照片,這是我見過的石器照片裡最漂亮的,它展現了這個石器是怎樣被仔細打磨出來的。這可不是你路邊隨隨便便撿的一塊石頭,它被打磨成了符合數學定律的形狀,可以完美地抓在手裡,切割食物。這很顯然是很多想法的產物。工具的出現把人和動物區別開,它使得我們可以更高效率地在大草原上生存。

火當然不是想法,但使用火卻是。用火來焚燒森林,人們就有了更多的耕地,這就是思考。火也可以幫助人們嚇跑猛獸。隨後的歷史中,火和陶土結合就出現了陶器,這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火讓金屬熔化,就可以製造大型武器,劍、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火和水結合產生了水蒸氣,造就了工業革命。一位德國學者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火與文明》,這其中他就討論了好幾個與火有關,最終改變人類生活的思想。

對我來說,這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當然可以寫只包含宏大抽象思想的書,浪漫主義、靈魂的,我覺得那會非常枯燥,而且不會寫得很長。我希望能寫一本我以前從沒讀過的書,我想增添更多的想像力,讓更多不同的人能理解。


《思想史:從火到佛洛德》。作者/彼得·沃森,翻譯/胡翠娥。譯林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穀雨:當討論歷史上的關鍵轉捩點時,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從文藝復興開始,但在書中,你認為是從中世紀就開始了,為什麼?

彼得·沃森: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我所說的中世紀,那時教會正在努力施加影響力,因為它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控制力,人們開始更加關注世俗世界,一個沒有神或者神不主導的世界。這時候教會開始售賣“贖罪券”,如果你願意出錢,你就可以在天堂贏得一個位置。人們不喜歡這樣,他們認為這樣有損教會威嚴,世俗世界的到來刺激了對心理學的需求,你必須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大主教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構想出了實驗的概念。實驗曾經在中國出現過,但人們並沒有把它發揚光大。格羅斯泰斯特認為你必須要實驗你的想法,這很成功,引發了兩個結果:首先,這造就了一個教會之外的權威。你通過實驗來檢驗想法,教皇無法置喙,主教不能,神也不能。之後,這導致了革命的誕生,世界變得更加理性。所以在我看來,這個變化早在文藝復興前就已經開始了。

文藝復興,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人主義的巔峰。文藝復興不僅是關於藝術的,也是關於個人主義的。人們開始表達自我,個性變得更加重要。人們會在自己的作品上簽名,追逐名望,因為我們是生活在現世的。如果我們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另一個世界中,那無論你現在多麼有名,對那個世界毫無影響,因為所有人基本都是在等著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在中國發生了,在歐洲同樣發生了。證據顯示,這個大轉折在10、11世紀出現,一直延續到14、15世紀,這就是我在書中這樣寫的原因。

我說的歐洲,指的是一個虛化的概念,歐洲包含了很多國家、民族,這些組在一起,改變了世界。原本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比如伊斯蘭文明、中國文明,都很具有影響力,但它們逐漸被歐洲取代了。如今,情況又發生改變了,西方文明主導的時代已經走向尾聲。

 沒有創造力的時代

穀雨:我看過你2005年寫的一篇文章,叫《我們沒有思想了》,你說,“它們(新技術)不是小打小鬧,但它們改變了我們思考的基本方向嗎?”你不認為如今的技術進步能夠改變人們的思想?

彼得·沃森:我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實際上不是一個創造性的時代,而是一個鞏固的時代。一個沒有電話的世界和一個有電話的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普通電話的世界和一個有手機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電話和手機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個沒有飛機的世界跟一個有飛機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飛機的世界和一個有協和式飛機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一個沒有電視的世界和一個有黑白電視的世界的差別,跟一個有黑白電視的世界和一個有衛星電視的世界的差別相比,前者更大。這就是我的觀點。

這個時代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具有創造力,而更像是1950年前的發明的升級改造。互聯網當然是新的,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某些方面來說,網路本質上是電視和行動電話的集合體,它改變了每個人接收資訊的方式,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沒有1850年到1950年之間的那個世界那麼日新月異。

穀雨:你曾經說過“我們的世界在最近60年並沒有那麼具有創造性”,也是這個意思?

彼得·沃森:是的。在1850年到1950年,抗生素的出現是醫學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後再也沒有出現能與之相媲美的發明。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但你知道,電影發明前的世界和電影發明後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如今確實有了很多特效,但是今天的電影和1930年代的電影有多少區別呢?沒錯,它們變得更加炫目,但是我們這個世界變化得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不是嗎?

穀雨:2013年你接受採訪時說,“在過去50年裡,我們無法提出任何新的思想”,你的意思是我們沒那麼具有創造力了嗎?

彼得·沃森:我們現在在一些技術上有創造力,但歷史是這樣的,標誌著歷史轉折的往往是新能源形式的出現,比如馬和牛是能源,之後水力的出現,產生了另一種能源,這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之後水和火結合,水蒸氣引領了工業時代的到來。之後是電,人類迎來了電子時代。電成了之後很多發明的基礎,從電腦到原子彈,從手機到電視,之後就是互聯網和資訊時代。但是沒有電子,我們不可能有資訊時代。我們至今還沒有找到超出電之外的新的能源。當然現在大家都在研究新能源,比如太陽和潮汐,但都沒有達到巨大的規模,但如果能成功利用太陽能,或許我們就可以獲得太空能源。我們還沒到那個階段,但這是一個前景。

另一個就是人工智慧,這同樣是在電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電子是建立數學基礎之上,那麼未來,數學的突破進展或許能開啟人類生活的新方式。我能預見,在不遠的未來,哲學家會是數學家。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你看過一本書,說第一個生命誕生到我們今天,一共經過了30億年,而太陽將會在50億年內走向衰亡,到那時,我們就沒有太陽了,這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範圍,但這是科學家的預計。他們認為如果提高電腦運算速度(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量子電腦),電腦的運算速度會超過人類大腦,我們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成為歷史。我很難想像,但他們說未來會變成這樣。美國和中國現在在這個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如何控制(人工智慧)?我們還沒有發明出新的東西,在此之前,我們要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而且,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道德哲學,重塑我們對平等和智慧的理解。這不可避免,而且十分重要,因為需求早就出現了,人們需要理解新科技和電腦。我認為,將來哲學家會是數學家,哲學和數學是一樣的。

穀雨:哲學會變得更難學?

彼得·沃森:我可沒說會簡單,但我認為將來會是這樣,數學和哲學會有很大重合。現在物理和數學就已經有很多交叉重合的了,量子物理基本就是數學。

⊙ 運營編輯 / 洪雨晗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

穀雨致力於支援中國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與傳播。瞭解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穀雨計畫(guyuproject)”,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