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既是特务又是军人的宪兵结局如何?宪兵司令都去了哪儿?

文|周渝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後, 因時代需要, 在軍校第二期就開始設立憲兵科, 以造就憲兵幹部。 國民政府的憲兵首次走上戰場是在1925年10月, 蔣介石領導第二次東征, 將隨軍警衛之學兵連改為憲兵連, 分駐各地服務, 不久後即擴充為營。 東征結束後, 蔣介石也意識到發展憲兵的重要性, 遂于廣州成立憲兵訓練所, 訓練學生五百余人。 從北伐誓師到東北易幟, 憲兵始終參與, 保護統帥、整頓軍紀、維護治安等職責皆由憲兵擔當。

憲兵成立和發展期間, 正是日本侵華方針由蠶食步步演變為鯨吞之時, 特殊的時代背景決定了憲兵的雙面性。

憲兵官兵一方面與日偽鬥智鬥勇, 另一方面也為國民政府鎮壓異己。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 憲兵部隊即被投入戰場作戰。 上海淪陷後, 該部與友軍一同守衛無錫城, 抵擋日軍進攻數日。 尤其是在南京保衛戰中, 損失慘重。


1937 年12 月, 南京保衛戰期間, 日軍坦克攻陷南京光華門。

職能的轉變

1938年春的徐州會戰中, 我軍于台兒莊重創日軍, 取得大捷。 此役, 憲兵第9團第2營一部負責維持地方治安秩序, 偵防奸細;一部配屬鐵道運輸司令部, 擔任軍事運輸工作, 為會戰做出一定的貢獻。

武漢會戰中, 憲兵部隊亦全程參與其中, 其主要職責為:一、防奸肅反。 在武漢會戰前期, 憲兵部隊嚴密保甲組織, 除經常清查戶口外,

並增設便衣隊偵查破獲奸偽陰謀, 各要道設置檢查哨, 盤查行旅。 二, 維持運輸。 憲兵部隊在各要口設站, 協助車船管理機關辦理運輸事宜。 三, 救護傷亡。 前線傷患日益增多, 一部分憲兵還擔任安慰傷兵心理的職責, 並由政府撥發專款, 分派幹練員兵在各要口設茶水供應站, 隨時招待受傷官兵。 四、疏散民眾。 在戰事迫近武漢時, 難民人數眾多, 憲兵此時也要擔任及時疏散以及防諜之責。 五、督修工事。 會戰期間, 組織動員民工修築工事, 日夜督修的工作亦由憲兵負責。 六、指導空防。 在憲兵培養教育中, 有如何教導如何防空的必修課, 相對而言, 憲兵比一般持槍就是兵的普通部隊更具備相關知識, 因此在戰爭中, 憲兵部隊組織了防護團,
在空襲來臨時, 負責指導軍民疏散, 協同市政當局進行防空。 武漢會戰中憲兵部隊主要的這六項工作, 大抵是整個抗戰期間憲兵職能所在。 隨後的三次長沙會戰、遠征軍滇緬作戰、福州戰役、浙贛會戰、豫湘桂戰役、老河口戰役等諸役中, 憲兵部隊始終參與其中, 也算是抗戰中無戰不與的部隊了。

在抗日戰爭期間, 憲兵部隊發生的兩件大事值得一記:其一, 1938年4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正式成立。 軍統設立與憲兵有何關係?前文說過, 穀正倫訓練憲兵時, 是按照日本憲兵那種集憲兵本身的職能與特務職能融合為一體的模式, 但當時行駛特務職能的還有個非官方的秘密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

其中又以戴笠執掌的特務處最為突出。 軍統成立, 等於將這個原本半秘密的組織公開化、合法化, 此後憲兵原本的特務工作職能就名正言順的被軍統所取代。 其二, 谷正倫調離憲兵部隊。 1940年12月1日, 穀正倫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主席, 憲兵司令由賀國光擔任。 早在憲兵草創時期, 穀正倫就參與關鍵的組織工作, 自1932年憲兵司令部正式成立以來, 穀正倫一直擔任司令一職, 可以說是手把手將民國憲兵發展建設起來。 隨著這一紙調令, 這位在憲兵司令位置上坐了近9年的“中國現代憲兵之父”結束了憲兵生涯。

整個抗戰時期, 憲兵在職能方面發生了轉變, 另一方面, 也由於戰爭的需要, 使憲兵的規模大增。 根據憲兵司令部的統計,

截止1946年12月, 全國憲兵已有27個團, 3個獨立營, 此外還有憲兵特務營軍樂隊汽車隊等若干部隊, 分駐全國各地服務所。


1946 年, 南京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前, 憲兵在會場內進行安全檢查

憲兵歷史在大陸落幕

抗戰勝利後, 憲兵除了協助受降接收工作, 也在拼命發展後備力量, 尤其憲兵學校在搶生源的過程中, 甚至不擇手段欺騙學生。 作家王鼎鈞在其回憶錄《關山奪路》中, 就提到一段被憲兵連長欺騙的經歷。

抗戰勝利時, 王鼎鈞在陝西漢陰國立第二十二中學第二分校就讀, 遭遇了以國家之名行騙的憲兵連長。 這名憲兵連長姓吳, 學生們私下稱他為“老吳”。 他在學校佈告欄貼了“憲兵學校招考通告”, 通告中說“報名地點在本校教務處, 考試日期是隨叫隨考”,“通告以吳連長以招考委員具名,他蓋了個私人名章”這些學生並不知也沒被告知,這樣的通告應該由憲兵學校校長署名,加蓋憲兵學校大印。憲兵連長在青天白日的國旗下告訴王鼎鈞與他的同學們:“憲兵對外代表政府,對內代表國家,是領袖的禁衛軍,是革命的內層保障。”當然,老吳給出最誘人的條件是,憲兵14團就要離開山西空運到北平接收,憲兵隊的旁邊,就是北大清華。這讓無數對北平充滿嚮往的學生們一窩蜂報名,王鼎鈞亦不例外。後來,學生們從一位陝西籍的憲兵軍官口中得知,原來憲兵14團根本不會到北平接收,甚至壓根不會離開陝西,負責接收北平的是憲兵6團,吳連長的承諾不過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王鼎鈞後來也因參與憲兵隊,被迫流亡至臺灣,一生命運因這個騙局而轉軌。多年後,他滿懷感慨地寫道:“四十年後,我有幸和幾位舊友通信,大家慨歎自己當年無知。騙局總是針對著人的貪念做出設計,我們妄想占盡天下便宜,活該報應,可是政府行騙,政府縱容默許行騙,總不成體統。可憐我們懂得什麼,書本教我們相信政府,相信長官,相信現有的制度。我們還沒學會懷疑……”

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憲兵在大陸的歷史也接近尾聲。如同南京保衛戰開始前,憲兵軍官就能得到難民證,在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台的過程中,憲兵部隊也是重點關照物件。國民黨憲兵部隊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等地相繼撤往臺灣,成建制倒戈的現象極少,但也有例外,如1949年5月3日,駐杭州的憲兵營長錢振林率領全體駐杭憲兵130余人宣佈起義。

總體而言,在整個大陸時期民國憲兵的發展趨勢為,人數、規模由少到多,但職權卻由大到小,尤其在軍統成立後,憲兵權力受到壓縮,成了單純的命令執行者。自1940年穀正倫離任,到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台,憲兵除了人數逐年增長,編制擴建之外,基本職能再未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20 世紀30 年代,憲兵司令谷正倫對新聞記者談話

最後說說大陸時期幾位憲兵司令的結局。第一任司令谷正倫,內戰後期回任貴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後又任貴州綏靖上將主任。任職期間召訓財經幹部,擴充保安團,進行“反共自衛”幹部訓練。1949年11月,在貴州策劃誘殺了第89軍軍長劉伯龍,震驚軍政兩界。隨著解放軍攻佔貴陽附近的龍裡縣城,穀正倫見勢不妙,撤離貴陽逃到昆明,後經香港轉飛臺灣,1953年在臺北病逝,終年64歲。第二任司令賀國光,擔任憲兵司令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維持軍紀,因為重慶是陪都,軍管地區多,所以也管一些市面治安。在職期間,屬於好好先生做派,但求做好本職,約束下屬,沒有什麼建設性發展,1943年3月15日調離該職。1950年3月27日,賀國光隨胡宗南等乘飛機前往海南,28日轉往臺灣。1969年3月5日病逝于臺北,終年85歲。第三任憲兵司令為張鎮,從1943年3月15日上任至國民黨政權撤台皆擔任憲兵司令之職,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張鎮率憲兵隨國民黨政府由南京撤至黔陽、廣州,輾轉至重慶,後與空軍司令周至柔同機飛往海南島,旋即轉往臺灣。1950年2月在臺北病逝,終年51歲。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考試日期是隨叫隨考”,“通告以吳連長以招考委員具名,他蓋了個私人名章”這些學生並不知也沒被告知,這樣的通告應該由憲兵學校校長署名,加蓋憲兵學校大印。憲兵連長在青天白日的國旗下告訴王鼎鈞與他的同學們:“憲兵對外代表政府,對內代表國家,是領袖的禁衛軍,是革命的內層保障。”當然,老吳給出最誘人的條件是,憲兵14團就要離開山西空運到北平接收,憲兵隊的旁邊,就是北大清華。這讓無數對北平充滿嚮往的學生們一窩蜂報名,王鼎鈞亦不例外。後來,學生們從一位陝西籍的憲兵軍官口中得知,原來憲兵14團根本不會到北平接收,甚至壓根不會離開陝西,負責接收北平的是憲兵6團,吳連長的承諾不過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王鼎鈞後來也因參與憲兵隊,被迫流亡至臺灣,一生命運因這個騙局而轉軌。多年後,他滿懷感慨地寫道:“四十年後,我有幸和幾位舊友通信,大家慨歎自己當年無知。騙局總是針對著人的貪念做出設計,我們妄想占盡天下便宜,活該報應,可是政府行騙,政府縱容默許行騙,總不成體統。可憐我們懂得什麼,書本教我們相信政府,相信長官,相信現有的制度。我們還沒學會懷疑……”

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憲兵在大陸的歷史也接近尾聲。如同南京保衛戰開始前,憲兵軍官就能得到難民證,在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台的過程中,憲兵部隊也是重點關照物件。國民黨憲兵部隊經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青島等地相繼撤往臺灣,成建制倒戈的現象極少,但也有例外,如1949年5月3日,駐杭州的憲兵營長錢振林率領全體駐杭憲兵130余人宣佈起義。

總體而言,在整個大陸時期民國憲兵的發展趨勢為,人數、規模由少到多,但職權卻由大到小,尤其在軍統成立後,憲兵權力受到壓縮,成了單純的命令執行者。自1940年穀正倫離任,到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台,憲兵除了人數逐年增長,編制擴建之外,基本職能再未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20 世紀30 年代,憲兵司令谷正倫對新聞記者談話

最後說說大陸時期幾位憲兵司令的結局。第一任司令谷正倫,內戰後期回任貴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後又任貴州綏靖上將主任。任職期間召訓財經幹部,擴充保安團,進行“反共自衛”幹部訓練。1949年11月,在貴州策劃誘殺了第89軍軍長劉伯龍,震驚軍政兩界。隨著解放軍攻佔貴陽附近的龍裡縣城,穀正倫見勢不妙,撤離貴陽逃到昆明,後經香港轉飛臺灣,1953年在臺北病逝,終年64歲。第二任司令賀國光,擔任憲兵司令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維持軍紀,因為重慶是陪都,軍管地區多,所以也管一些市面治安。在職期間,屬於好好先生做派,但求做好本職,約束下屬,沒有什麼建設性發展,1943年3月15日調離該職。1950年3月27日,賀國光隨胡宗南等乘飛機前往海南,28日轉往臺灣。1969年3月5日病逝于臺北,終年85歲。第三任憲兵司令為張鎮,從1943年3月15日上任至國民黨政權撤台皆擔任憲兵司令之職,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張鎮率憲兵隨國民黨政府由南京撤至黔陽、廣州,輾轉至重慶,後與空軍司令周至柔同機飛往海南島,旋即轉往臺灣。1950年2月在臺北病逝,終年51歲。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