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正月里还能吃到橘子?道光年间旗人小官僚的奢侈日常生活

樓主“jingdongzidi”:《閑窗錄夢》為道光年間內務府旗人穆齊賢的滿文日記, 穆齊賢祖宅在北京阜成門內二道柵欄胡同, 為鑲藍旗滿洲旗人, 家境貧寒但刻苦讀書, 道光二年入值惇親王府, 後因他人牽連出旗為民在歷代帝王廟開書館教書, 家道中落後輾轉在阜成門內的大雜院四處租房。

日記開始于道光八年(1828年)的正月初一, 穆齊賢時年28歲, 任惇親王綿愷王府六品內管領, 入值惇親王在西郊的花園涵德園, 於是每月下半月都要去涵德園當差, 因此日記中的生活可以大體分為在家住和在涵德園住這兩大部分。

先說在家的部分, 穆齊賢在家時的主要活動就是泡茶館兒和酒館, 大年初一到初三是吃了餃子去拜年以後, 大年初四就去酒館喝涼香酒就棠梨去了。 穆齊賢在家有兩大主要飲食, 吃餃子和喝茶, 經常是在家吃餃子, 出門下館子還吃餃子, 晚上散了戲還得吃餃子;喝茶就更愛了, 茶館去的勤, 有時甚至一待一整天, 還要配一些餑餑當茶點。

穆齊賢在涵德園的工作主要是教書和草擬呈文, 業餘時間就是跟人喝酒聊天, 和在周圍遛彎兒。 在家的時候主要是逛西四、西單一帶, 在涵德園的時候則主要是逛西郊一帶, 甚至是去頤和園那邊玩兒, 經常還爬爬頤和園北宮門外的紅石山之類的, 當然免不了喝茶。 涵德園檔房有一位檔房官艾隆阿艾爺,

經常請穆齊賢喝酒吃面, 還有榆樹羹, 蝦米、韭菜、魚肉餡餃子等好吃的, 過的挺滋潤。


晚清八旗子弟

下麵就對《閑窗錄夢譯編》中穆齊賢在正月到三月所吃食物進行摘錄。

正月裡穆齊賢的主食以餃子為主, 其次為面、燒餅、湯圓、缸爐火燒;肉食有煮羊肉、鴨肉、肘子、野雞肉;稀食有甜漿粥、白糖水、羹湯;小吃有棠梨、甜橘子、山楂、餑餑、紅棗;在酒館喝了涼香酒。

正月初一:食餃子。

正月初二:早, 食餃子。

正月初三:早, 食餃子。

正月初四:早, 做羹。

于東城南小街“三成酒館”飲涼香酒半碗, 食棠梨兩個。

正月初五:早, 包餃子。

以七十文買甜橘子兩枚。

晚, 做羹湯食之。

正月初六:早食餃子。

買山楂一串。

正月初七:早, 包餃子食之。

出覺生寺至“沙鍋居”飲茶。

後至“四合館”食面。 共花去六百文。 (覺生寺為今海澱大鐘寺)

餘為母買燒餅廿個, 又買十個給山英。

正月初八:早, 食餃子。

正月初九:早, 食餃子。

入阜成門, 至“天成軒”飲茶。

正月初十:煮羊肉, 買餅, 請八舅食用。

正月十一:早, 買甜漿粥食之。

餘食餑餑兩個, 飲酒一杯。

申時, 我等食餃子。

正月十二:散席後, 同返家食餃子

正月十三:於阜成門大街散步, 買湯圓三十個。

我五人出門看燈, 于妙應寺旁“增祥軒”飲茶。 (妙應寺為今阜成門內白塔寺)

三更後, 同瑞同, 繼照至“酒星居”飲酒, 瑞圖付帳。

伊本日返家, 買素餡湯圓奉母。


晚清八旗子弟

正月十四:三更後, 張繼照備乾果等物, 我等飲酒、食餑餑。 正暢然談笑時, 聞盒子燈已施放。

至家中飲白糖水一杯。

正月十六:起更時出, 為母買紅棗時看“聚福館”燃放花炮。

正月十七:早, 做羹湯食之。

正月十八:於“日升齋”買缸爐火燒, 入西直門, 至樺皮廠博大爺家, 將缸爐燒餅給大嫂。 (“日升齋

在西直門關廂”)

晚, 包餃子食之。

正月廿三:晚, 鶴年來, 包餃子請伊食用。

正月廿五:是日乃景聲五生日, 餘買火鍋一個、盒子一個、豬肉二斤、壽桃五十枚, 共計四樣送

去。 伊自家送來鴨肉一碟、肘子一碟、盒子菜一碟、野雞肉一碟, 食之。 又飲酒, 食燒

餅。

正月廿七:早餐後, 余偕套兒至“永和軒”飲茶, 給伊買餑餑兩個, 面一碗。

後九爺請余至“永福館”食水餃, 花三百文, 記餘賬上。

正月廿八:散戲後入城, 至“魁昌居”食水餃, 皆是鄒從彥付帳。

正月廿九:出宣武門, 過琉璃廠, 至肉市之“天福樓”飲酒,

至“天慶樓”食水餃。

正月卅日:散戲後, 扔回頭條胡同(西四頭條), 食餅。

二月裡穆齊賢的主食有水餃、雞肉面、蕎麥麵條、缸爐燒餅;肉食有雞肉、祭肉;稀食有粳米粥、豆汁;小吃有餑餑、烤糕幹;在酒館喝了涼香黃酒。

二月初一:我二人步出正陽門, 至“天慶樓”食水餃, 伊付帳。 至“高明遠飲茶”。

二月初五:至單牌樓(西單)“陽春館”飲酒兩壺、食雞肉一碟、水餃十一碗, 花費五百五十文。

至西安門下, 于門內“大慶軒”飲茶, 食餑餑四個, 面六碗, 花二百文, 皆鶴年付帳。

二月初七:至西安門內“大慶軒”飲茶, 食餑餑四個、面一碗, 花去七十文。

二月十一:早, 于(正陽門外糧食店胡同內路東“百護館”)北面“大酒缸”飲酒、食面。

日已偏, 入城, 至單牌樓(西單)“天豐軒”飲茶、食餑餑、食面。

二月十三:早餐後出,與阿哥至馬市橋“一條龍”店飲涼香黃酒。

二月十五:晌間,於(阜成門外)南瓦市口之“大酒缸”飲酒一壺。

晚,返城入家,喝粳米粥。

二月十六:早,出阜成門,至鑲黃旗包衣新官營奎文農家食祭肉。

餘自石頭道行,於覺生寺(大鐘寺)前休憩,遇長河兒,又遇恩特赫,一同飲茶,茶錢

各一文,伊付帳。後,雅蔚章亦至,飲茶四碗,余付茶錢四文,又遇從前在涵德園廚房

之閒散劉洪,余請伊飲茶一碗,久坐休息。

至涵德園,餘熬茶一壺飲之。

同出涵德園,至覺生寺前飲茶,餘飲豆汁一碗,食燒餅一個,皆由恩特赫付帳。

返家,飲酒,做麵食之。

二月十七:克儉隨餘至“天成軒”飲茶。

二月十八:晌間沿河至西直門外“日升齋”,買缸爐燒餅六個。

二月廿日:與雅蔚秀、夏文義同至地安門外“一美軒”飲茶。

余至岳母家飲酒,伊家做蕎麥麵條,餘食面一碗。

二月廿一:早,同母食面。

二月廿三:在涵德園早餐後,太監慶劉爺派永泰為餘熬茶一蓋碗,餘飲之。

二月廿六:在涵德園早餐後出,至西直門外橋旁茶樓飲茶休憩,入阜成門,於“隆祥軒”買素餑餑返

家。

二月廿八:東鄰劉某送來“西國公”黃酒一瓶。

二月廿九:至隆福寺遊玩,餘在廟中飲酒一杯,食雞肉面一碗。

沿內城根東行,自“天順齋”買糕幹兩包,於店鋪內坐等,烤得後方提之返家。

三月裡穆齊賢的主食有面、蝦米、韭菜、魚肉餡餃子;肉食有雞肉;稀食有炒肝、榆樹羹;小吃有香椿樹芽、艾窩窩、酸棗面糕、餑餑;在酒館喝了涼香黃酒、白酒。

三月初二:複入城,至“四宜軒”飲茶。仍返伊家,飲酒食面。

三月初六:姊家包餃子請餘食用。

至宣武門大街散步一遭,于“慶元居”飲涼香黃酒一壺,後至“龍盛軒”飲茶、喝白酒,食炒肝、雞肉、麵條。

三月初八:晌間,伊以菖蒲碗盛白酒,飲之。

入城,同至頭條胡同(西四頭條),至東大院“永福館”飲白酒,食水餃,用錢四百余文,

記餘賬上。

三月初九:同至單牌樓(西單)“陽春館”食水餃,用去五百文。

後(正陽門外糧食店胡同)“百護館”李姓送熬茶一錫壺,餘飲之。

入宣武門,至“亨泰軒”食面,皆鶴年付帳。

三月十二:晚,別去,瑞圖請餘至(阜成門外)“蝦米居”飲白酒,後入城。

買香椿樹芽。

三月十四:姊家送面來,餘食之。

三月十六:於“四合軒”買艾窩窩十個。

買切塊酸棗面糕。

三月十七:早,食面。出阜成門,步行至覺生寺(大鐘寺)前飲茶小憩。

至(涵德園)檔房,同艾爺用晚餐,食達崇阿所制榆樹羹,餘食半碗。


話劇《茶館》劇照

三月十八:在涵德園,晚,檔房艾爺請余食伊所制蝦米、韭菜、魚肉餡餃子。

三月十九:返(青龍橋轉角房)茶館,將餘存放之茶喝完,食餑餑二個。

三月廿一:申時,自原路返涵德園,檔房艾隆柯艾爺請余至伊處飲酒用飯。

三月廿五:在涵德園。早,檔房官艾隆阿艾爺請余食面。

三月廿六:本日,祭殿神,(涵德園)檔房蔣爺請余同檔房徐二爺、張老十、徐二爺之幼子佩兒飲白

酒,用飯。

三月廿七:(涵德園)杏樹下有鮮杏幹若干,撿食之。

三月廿八:將昨夜所剩之鮮杏給永泰

三月卅日:入阜成門返家,忠魁來,同飲酒,留伊食面。

普吉島額:他老吃餃子,不膩嗎?

cddssgl:還算滋潤,不是傳說中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種貧苦旗人。

時之沙漏:道光年間,好日子還在呢。

朔月房心龍靜顏:這道光時代旗人也有善滿文的嘛!

bowenchen:就是清末也有大把精通滿文的,還有所謂的同光清語六賢。滿語真正迅速消失還是民國乃至解放後。

朔月房心龍靜顏:原書一直藏于日本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2010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與關康共同開始著手翻譯此書,並於2011年初出版了該書,出版名為《〈閑窗錄夢〉譯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目前,清史與滿族研究者研究清代北京旗人社會生活多利用正史、方志、詔令奏議及契約,需要深入探討旗人日常生活問題時則經常引用《兒女英雄傳》、《正紅旗下》等小說,該書以第一人稱詳細記錄當時日常生活,並有一定時間跨度的史料尚屬首次披露,其豐富生動和真實的內容更是其他史料不能比擬的。

該書的翻譯和出版將為清史與滿族史的研究帶來突破性進展;該書除了史料價值外,還是研究滿文的好資料。一般認為,到清中期,北京旗人已經基本放棄滿文,但該書作者穆齊賢通過多年習得滿文,並以之記錄日記,說明滿文在部分旗人的生活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也顯示了八旗內部族群意識的某些傾向。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檢索,譯者還編制了《漢譯文人稱索引》及《漢譯文地名索引》。

看來作者通滿文是特例,他有意自學的?

bowenchen:不是特例,清朝後期旗人的滿語文水準分化很大,道光年間北京旗人裡滿語說得比漢語好的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民間使用滿文的詩歌,戲劇創作也一直到晚清都有,不過這方面文獻保存不好,整理公開的更少。

avante:連林則徐為了仕途都要深造滿語文,滿洲文化的沒落乃至消亡是辛亥滿洲人喪失政權以後的事,不過連這麼近的事情都有如此普遍的誤解也令人遐想。


晚清旗人的日常生活

sirkem:溥儀的鍋,他的我的前半生裡說慈禧只看漢文奏摺,又說自己只會兩句滿文(好像是下面奴才磕頭時候叫他起來啥的),而且遺留下來的溥儀視頻都是一口純正京腔,人家自然要說了,皇帝都這樣了。

avante:恐怕這種文化現象和政權的性質也有關係吧,歷史上英國俄國進口的那些初代德裔君主只會說母語,一生也沒有學過幾句英語俄語,和大臣交流只能通過翻譯,可到了第三代乃至第二代就和祖宗完全反過來了,因為他們是被動請來的外人,不是滿洲人這種征服者,征服者即使可以避免也要和被征服的民族保持文化上的隔閡,否則怎麼能體現自己的異質性?滿清還好,蒙元的大部分皇帝是基本不會說漢語的,它們的藏語梵語,甚至阿拉伯語會話能力可能都比中文普通話精通。

soongone:1. 餃子在冬季算是一種易於存放易於準備的食品,跟我們現在吃餃子現吃現包不一樣,在過去,包餃子是全家女性齊上陣,切很多菜,剁很多肉,準備一大盆面,然後包許多餃子,統一凍起來(在東北甚至是直接凍在房檐頂上),什麼?怕動物偷吃?北方冬天餃子凍得比石頭都硬,一般人家冰箱冷凍也就零下六度左右,冷凍餃子你硬啃一個試試。

餃子的肉因為是攪爛在裡面,所以使用大量的各種肉,你們懂的,相對的就是包餛飩,不用精一點的肉就很難吃。所以往往是有錢的時候就買肉和菜,包成餃子。

餃子凍好後,隨用隨吃,非常方便,煮鍋開水吃多少下多少就行了,不用淘米做飯擇菜洗菜炒菜什麼的,在冬天來說很方便——你就著冬天的井水淘米洗菜你就知道了。而且有肉有滋味,所以在北方包餃子是一種過冬的常見食品。

2. 餃子相對來說是比較貴的一種食品,一是餃子裡面不說純肉,起碼是要放肉放油的,素餡餃子不是沒有,因為牽扯到第二點,二就是包餃子得用白麵,玉米麵高粱面什麼的粘合力太差,就算是混在一起的雜合面,包成餃子下鍋一煮就散了,所以用白麵包餃子放素餡就有點虧。雜合面之類的主要是貼餅子和做麵條。

3. 餃子在當時有煮、熨、煎等多種方法,比如說熨熟的餃子,是可以像餅子一樣拿在手裡邊走邊吃的,這也比較方便,買了拿著就走。

blackborn:餃子皮不一定是純白麵的,兩樣面的餃子照樣有。窮人過年也要吃餃子,純白麵的吃不起,那就兩樣面唄。

棒子麵、糜子面、白薯面都可以。棒子麵粘合性不好,可以稍微發酵一下,效果好的多。

而且過去人迷信,初一的頭鍋餃子肯定是素餡的。

萌古大酋長:雖然飲食單調,但事實上在當時的物質水準下,這些吃食已經很不錯啦。另外,從日記裡可以看出來當時北京的夜生活很豐富,半夜12點還在館子裡瀟灑呢,呵呵,到底是帝都啊。


晚清旗人的日常生活

jingdongzidi:買兩個甜橘子花七十文,是不是太貴了,難道這種橘子在當時屬於稀有品種?我覺得這傢伙的生活水準放到21世紀也遠超大多數國人,每月只當半個月的差,沒什麼工作壓力,平時不是泡茶館就是逛戲園子聽評書,要不就是走親戚會朋友吃吃喝喝,現代人對天天吃餃子不屑一顧,可直到上個世紀8、90年代,大多數北方人一年也吃不了幾回餃子。

eumenes:橘子是南方水果,以那時的交通條件在北京價格昂貴可以理解。

jingdongzidi:這傢伙消費能力蠻高的。

avante:這就是作為征服者後代和統治民族成員的好處啦,有數億被征服民族供養它們的衣食住行,直到90年代時北京大部分居民整個冬天也只有儲存大白菜可吃啊,天天吃白麵餃子在19世紀初期的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上都算是相當富裕的生活了。

茗夜雨:全國人民都能方便的吃上橘子還是近20年的事。

jingdongzidi:刨去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社會變化,這人在休閒娛樂和生活享受上的開銷蠻大的,現在一線城市的一般市民未必有他生活滋潤,就這麼經常出入娛樂場所,在外面喝茶吃面就要花四五百文,現代普通市民沒他消費能力高,就算你有錢也沒這麼大把的閒置時間,這人既有錢又有閑,當代中國人有多少能像他那麼生活悠閒?

陳王鉞:雍正時候,一個普通旗丁的俸祿已多於七、八品官。鐵杆莊稼不是白叫的。

堅忍勇絕張漢卿:後來出旗後的日記怎麼沒有了?

死了獵人:只有他日記手稿的殘本,從日本某個大學的圖書館裡發現的。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佈,主編原廓,原著北朝網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二月十三:早餐後出,與阿哥至馬市橋“一條龍”店飲涼香黃酒。

二月十五:晌間,於(阜成門外)南瓦市口之“大酒缸”飲酒一壺。

晚,返城入家,喝粳米粥。

二月十六:早,出阜成門,至鑲黃旗包衣新官營奎文農家食祭肉。

餘自石頭道行,於覺生寺(大鐘寺)前休憩,遇長河兒,又遇恩特赫,一同飲茶,茶錢

各一文,伊付帳。後,雅蔚章亦至,飲茶四碗,余付茶錢四文,又遇從前在涵德園廚房

之閒散劉洪,余請伊飲茶一碗,久坐休息。

至涵德園,餘熬茶一壺飲之。

同出涵德園,至覺生寺前飲茶,餘飲豆汁一碗,食燒餅一個,皆由恩特赫付帳。

返家,飲酒,做麵食之。

二月十七:克儉隨餘至“天成軒”飲茶。

二月十八:晌間沿河至西直門外“日升齋”,買缸爐燒餅六個。

二月廿日:與雅蔚秀、夏文義同至地安門外“一美軒”飲茶。

余至岳母家飲酒,伊家做蕎麥麵條,餘食面一碗。

二月廿一:早,同母食面。

二月廿三:在涵德園早餐後,太監慶劉爺派永泰為餘熬茶一蓋碗,餘飲之。

二月廿六:在涵德園早餐後出,至西直門外橋旁茶樓飲茶休憩,入阜成門,於“隆祥軒”買素餑餑返

家。

二月廿八:東鄰劉某送來“西國公”黃酒一瓶。

二月廿九:至隆福寺遊玩,餘在廟中飲酒一杯,食雞肉面一碗。

沿內城根東行,自“天順齋”買糕幹兩包,於店鋪內坐等,烤得後方提之返家。

三月裡穆齊賢的主食有面、蝦米、韭菜、魚肉餡餃子;肉食有雞肉;稀食有炒肝、榆樹羹;小吃有香椿樹芽、艾窩窩、酸棗面糕、餑餑;在酒館喝了涼香黃酒、白酒。

三月初二:複入城,至“四宜軒”飲茶。仍返伊家,飲酒食面。

三月初六:姊家包餃子請餘食用。

至宣武門大街散步一遭,于“慶元居”飲涼香黃酒一壺,後至“龍盛軒”飲茶、喝白酒,食炒肝、雞肉、麵條。

三月初八:晌間,伊以菖蒲碗盛白酒,飲之。

入城,同至頭條胡同(西四頭條),至東大院“永福館”飲白酒,食水餃,用錢四百余文,

記餘賬上。

三月初九:同至單牌樓(西單)“陽春館”食水餃,用去五百文。

後(正陽門外糧食店胡同)“百護館”李姓送熬茶一錫壺,餘飲之。

入宣武門,至“亨泰軒”食面,皆鶴年付帳。

三月十二:晚,別去,瑞圖請餘至(阜成門外)“蝦米居”飲白酒,後入城。

買香椿樹芽。

三月十四:姊家送面來,餘食之。

三月十六:於“四合軒”買艾窩窩十個。

買切塊酸棗面糕。

三月十七:早,食面。出阜成門,步行至覺生寺(大鐘寺)前飲茶小憩。

至(涵德園)檔房,同艾爺用晚餐,食達崇阿所制榆樹羹,餘食半碗。


話劇《茶館》劇照

三月十八:在涵德園,晚,檔房艾爺請余食伊所制蝦米、韭菜、魚肉餡餃子。

三月十九:返(青龍橋轉角房)茶館,將餘存放之茶喝完,食餑餑二個。

三月廿一:申時,自原路返涵德園,檔房艾隆柯艾爺請余至伊處飲酒用飯。

三月廿五:在涵德園。早,檔房官艾隆阿艾爺請余食面。

三月廿六:本日,祭殿神,(涵德園)檔房蔣爺請余同檔房徐二爺、張老十、徐二爺之幼子佩兒飲白

酒,用飯。

三月廿七:(涵德園)杏樹下有鮮杏幹若干,撿食之。

三月廿八:將昨夜所剩之鮮杏給永泰

三月卅日:入阜成門返家,忠魁來,同飲酒,留伊食面。

普吉島額:他老吃餃子,不膩嗎?

cddssgl:還算滋潤,不是傳說中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種貧苦旗人。

時之沙漏:道光年間,好日子還在呢。

朔月房心龍靜顏:這道光時代旗人也有善滿文的嘛!

bowenchen:就是清末也有大把精通滿文的,還有所謂的同光清語六賢。滿語真正迅速消失還是民國乃至解放後。

朔月房心龍靜顏:原書一直藏于日本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2010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與關康共同開始著手翻譯此書,並於2011年初出版了該書,出版名為《〈閑窗錄夢〉譯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目前,清史與滿族研究者研究清代北京旗人社會生活多利用正史、方志、詔令奏議及契約,需要深入探討旗人日常生活問題時則經常引用《兒女英雄傳》、《正紅旗下》等小說,該書以第一人稱詳細記錄當時日常生活,並有一定時間跨度的史料尚屬首次披露,其豐富生動和真實的內容更是其他史料不能比擬的。

該書的翻譯和出版將為清史與滿族史的研究帶來突破性進展;該書除了史料價值外,還是研究滿文的好資料。一般認為,到清中期,北京旗人已經基本放棄滿文,但該書作者穆齊賢通過多年習得滿文,並以之記錄日記,說明滿文在部分旗人的生活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也顯示了八旗內部族群意識的某些傾向。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檢索,譯者還編制了《漢譯文人稱索引》及《漢譯文地名索引》。

看來作者通滿文是特例,他有意自學的?

bowenchen:不是特例,清朝後期旗人的滿語文水準分化很大,道光年間北京旗人裡滿語說得比漢語好的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民間使用滿文的詩歌,戲劇創作也一直到晚清都有,不過這方面文獻保存不好,整理公開的更少。

avante:連林則徐為了仕途都要深造滿語文,滿洲文化的沒落乃至消亡是辛亥滿洲人喪失政權以後的事,不過連這麼近的事情都有如此普遍的誤解也令人遐想。


晚清旗人的日常生活

sirkem:溥儀的鍋,他的我的前半生裡說慈禧只看漢文奏摺,又說自己只會兩句滿文(好像是下面奴才磕頭時候叫他起來啥的),而且遺留下來的溥儀視頻都是一口純正京腔,人家自然要說了,皇帝都這樣了。

avante:恐怕這種文化現象和政權的性質也有關係吧,歷史上英國俄國進口的那些初代德裔君主只會說母語,一生也沒有學過幾句英語俄語,和大臣交流只能通過翻譯,可到了第三代乃至第二代就和祖宗完全反過來了,因為他們是被動請來的外人,不是滿洲人這種征服者,征服者即使可以避免也要和被征服的民族保持文化上的隔閡,否則怎麼能體現自己的異質性?滿清還好,蒙元的大部分皇帝是基本不會說漢語的,它們的藏語梵語,甚至阿拉伯語會話能力可能都比中文普通話精通。

soongone:1. 餃子在冬季算是一種易於存放易於準備的食品,跟我們現在吃餃子現吃現包不一樣,在過去,包餃子是全家女性齊上陣,切很多菜,剁很多肉,準備一大盆面,然後包許多餃子,統一凍起來(在東北甚至是直接凍在房檐頂上),什麼?怕動物偷吃?北方冬天餃子凍得比石頭都硬,一般人家冰箱冷凍也就零下六度左右,冷凍餃子你硬啃一個試試。

餃子的肉因為是攪爛在裡面,所以使用大量的各種肉,你們懂的,相對的就是包餛飩,不用精一點的肉就很難吃。所以往往是有錢的時候就買肉和菜,包成餃子。

餃子凍好後,隨用隨吃,非常方便,煮鍋開水吃多少下多少就行了,不用淘米做飯擇菜洗菜炒菜什麼的,在冬天來說很方便——你就著冬天的井水淘米洗菜你就知道了。而且有肉有滋味,所以在北方包餃子是一種過冬的常見食品。

2. 餃子相對來說是比較貴的一種食品,一是餃子裡面不說純肉,起碼是要放肉放油的,素餡餃子不是沒有,因為牽扯到第二點,二就是包餃子得用白麵,玉米麵高粱面什麼的粘合力太差,就算是混在一起的雜合面,包成餃子下鍋一煮就散了,所以用白麵包餃子放素餡就有點虧。雜合面之類的主要是貼餅子和做麵條。

3. 餃子在當時有煮、熨、煎等多種方法,比如說熨熟的餃子,是可以像餅子一樣拿在手裡邊走邊吃的,這也比較方便,買了拿著就走。

blackborn:餃子皮不一定是純白麵的,兩樣面的餃子照樣有。窮人過年也要吃餃子,純白麵的吃不起,那就兩樣面唄。

棒子麵、糜子面、白薯面都可以。棒子麵粘合性不好,可以稍微發酵一下,效果好的多。

而且過去人迷信,初一的頭鍋餃子肯定是素餡的。

萌古大酋長:雖然飲食單調,但事實上在當時的物質水準下,這些吃食已經很不錯啦。另外,從日記裡可以看出來當時北京的夜生活很豐富,半夜12點還在館子裡瀟灑呢,呵呵,到底是帝都啊。


晚清旗人的日常生活

jingdongzidi:買兩個甜橘子花七十文,是不是太貴了,難道這種橘子在當時屬於稀有品種?我覺得這傢伙的生活水準放到21世紀也遠超大多數國人,每月只當半個月的差,沒什麼工作壓力,平時不是泡茶館就是逛戲園子聽評書,要不就是走親戚會朋友吃吃喝喝,現代人對天天吃餃子不屑一顧,可直到上個世紀8、90年代,大多數北方人一年也吃不了幾回餃子。

eumenes:橘子是南方水果,以那時的交通條件在北京價格昂貴可以理解。

jingdongzidi:這傢伙消費能力蠻高的。

avante:這就是作為征服者後代和統治民族成員的好處啦,有數億被征服民族供養它們的衣食住行,直到90年代時北京大部分居民整個冬天也只有儲存大白菜可吃啊,天天吃白麵餃子在19世紀初期的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上都算是相當富裕的生活了。

茗夜雨:全國人民都能方便的吃上橘子還是近20年的事。

jingdongzidi:刨去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社會變化,這人在休閒娛樂和生活享受上的開銷蠻大的,現在一線城市的一般市民未必有他生活滋潤,就這麼經常出入娛樂場所,在外面喝茶吃面就要花四五百文,現代普通市民沒他消費能力高,就算你有錢也沒這麼大把的閒置時間,這人既有錢又有閑,當代中國人有多少能像他那麼生活悠閒?

陳王鉞:雍正時候,一個普通旗丁的俸祿已多於七、八品官。鐵杆莊稼不是白叫的。

堅忍勇絕張漢卿:後來出旗後的日記怎麼沒有了?

死了獵人:只有他日記手稿的殘本,從日本某個大學的圖書館裡發現的。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佈,主編原廓,原著北朝網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