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光明時評:人均不足1.6平米,打彈球都不夠,能支撐全民健身?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媒體報導, 相較於美國16平方米, 日本的19平方米, 我國目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57平方米, 可供鍛煉的體育場地嚴重不足。 財政部日前發佈消息, 中央財政下達9.3億元補助資金, 統籌用於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專案所需支出。

據瞭解, 類似政策已經連續4年下發, 資金補助的範圍嚴格局限於體育部門所屬的大型體育場館, 而大量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可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市場化運營場館不在補助範圍內。

目前, 國內全民健身的熱情不言而喻,

在這種熱情下, 甚至出現了全國一天40場馬拉松開跑的盛況。 而缺少適當的運動場地卻一直是全民健身之痛。 人均1.57平方米的體育場地面積, 打彈球都嫌局促, 能支撐起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麼?

全民健身不是面子工程, 而是實實在在關乎百姓每日生活的裡子工程、民生工程。 健身需要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如果打一次羽毛球、打一場籃球需要轉三趟地鐵外加騎半個小時共用單車和數百元的費用, 即使健身的決心再強大也很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公園、綠地開著大喇叭跳廣場舞的大媽, 在馬路邊甩鞭子的大爺, 何嘗不想有一個既能成全自己又能成全別人的適當所在, 但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卻使他們的舉動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

全民健身若要真正得以實現, 必須將目標打碎, 沉降到各個自然生長的社群中去, 沉降到每個有健身意願的人日常生活中去。 下班回到家, 步行十幾分鐘來到一個小而美的場館中, 盡情揮灑汗水和健身的熱情, 必將隨著全民健身概念的普及而像吃飯穿衣一樣成為生活的必須。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 國家專項補貼去向了那些因為造價高昂因而收費不菲、因為規模巨大而遠離居民區的運動場館, 收費合理、規模不大, 距離適中, 承擔起日常體育健身重擔的場館, 卻始終在國家財政的視野之外。

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組照片——巴西貧民區鱗次櫛比的低矮房屋間, 星羅密佈點綴著無數簡陋卻實用的足球場。

從這裡走出了貝利, 走出了羅納爾多、走出了羅馬裡奧, 走出了那麼多放學回家扔掉書包就直接沖向球場的球星們, 走出了一個世界足球強國。 雖然足球進校園越來越成為政府、社會、家長、學生的共識, 但週末課餘學校球場都緊閉大門, 大多數孩子踢一次足球需要家長開著車護送著孩子來到離家甚遠的球場, 好似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 這樣的足球之路牽涉太多人力物力, 不知能走多遠, 更別提那些尚沒有球場的縣城鄉村。

好的消息是, 國家體育總局相關人士表示, 今後確定補助資金時, 不再主要依據場館座位數, 而將主要依據場館接待人次、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開展情況、體育培訓開展情況、為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服務情況來定。

願這會是解決全面健身場館之困好的開始。

(作者:張焱, 系媒體評論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