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歼20又一难题被攻破!西方封锁计划破产,这群年轻人立了大功

據人民日報6月19日報導, 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在裝配領域面臨的重要難題被攻破, 將實現自動化生產。

此前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我國並不具備量產殲-20的技術條件, 目前美國已經量產了數百家F-22和F-35隱形戰機, 而我國殲-20兩年內生產了不到20架, 儘管殲-20服役較晚, 但在生產速度上遠遠不及美國隱形戰機, 這並不是我國缺乏資金, 而是在過去, 一些核心技術被西方國家壟斷。

飛機裝配是實現量產的一項重要技術, 它能有效縮短飛機的製造週期, 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 例如在空客的裝配車間內,

幾乎是看不到工人的, 車間裡一共也就十幾個人, 全是由自動化的設配來操作。 過去我國並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主要依靠手工裝配, 這種自動化程度低的方法, 裝配效率也很低。 2003年開始, 我國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開始著手于研究這項重要技術, 經過15年的艱難攻關, 終於成功研製了包括動態成組定位系統、移動機器人制孔系統、環形軌道制孔系統等多項自動化裝備, 大大縮短了飛機裝配的週期, 為殲-20等先進飛機的量產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援。

我國花了長達15年的時間來研製這些設備, 也從側面反映出過去我們在飛機裝配技術上的落後, 這與西方的設備禁運和技術封鎖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國曾經嘗試過從西方引進、改進方法來改善這一落後局面,

但是仍然無法突破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 這深深地刺痛了浙大科研團隊每一名成員的內心, 他們深刻意識到:真正的核心技術是無法用錢買來的, 要靠咱們中國人自己。 隨著我國成功突破這一技術難題, 西方持續數十年的封鎖計畫也隨之破產了, 我國飛機裝配技術正實現大規模應用, 殲-20也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這一切還得歸功於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還非常年輕, 但已經肩負著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科研重擔。 目前該團隊已經研製出了17套飛機自動化裝配系統以及2條飛機總裝配脈動生產線, 為殲-20等先進戰機實現量產立了大功。

正是有著這樣一批默默奉獻的年輕科研人員, 我國軍工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