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普法生死大战 普军用9千人歼灭12.4万法军 第一陆军为何这么弱?

這篇文章咱們來講講普法戰爭。

時間回到1870年7月19日, 由於拿破崙三世受不了威廉一世的侮辱, 從而向普魯士宣戰。

拿破崙三世的叔叔拿破崙·波拿巴我們都知道, 被稱之為歐洲兵仙, 全盛時期吊打歐洲各列強, 橫掃歐羅巴, 歐洲為此組建了7次反法同盟, 才把這位巨人徹底擊倒。

作為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兒, 拿破崙三世的軍事能力明顯是不及格。

首先我們來看, 當時法國國內矛盾空前激烈, 戰爭動員能力不足, 拿破崙三世一面想在普法戰役中給予普魯士沉重一擊, 但又恐懼國內無產階級革命, 從而不敢動用所有力量應對與普魯士的戰爭。

這種戰爭動員不足, 導致法軍根本形成不了在開戰之初就對普軍進行有效壓制, 開戰即失去了先手。

我們看麥克馬洪當時的戰略是直插普魯士防線, 打算先打一場勝仗, 提高法軍的士氣。

但法軍剛進入普魯士, 便遭到了普軍統帥毛奇的吊打, 因為普魯士早就為這場戰爭做好了準備。

俾斯麥千方百計挑動這場戰爭, 難道一點準備都沒有嗎?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看1870年的普魯士, 對內空前團結, 對外意志堅定鐵血軍團名聲在外, 一支動員力本身就低下的軍隊和一直做好了完全準備的軍隊, 戰爭的結果實際上從開戰即已經奠定了。

法軍剛剛進入普魯士境內就遭遇了慘重打擊,

麥克馬洪不得不被迫率軍敗退至沙隆。

隨後在斯比克倫, 法軍第二軍團再度被普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也就是在種開局下, 法國各軍團陷入了被普軍分割, 迂回包圍, 各個擊破的套路。

我們縱觀整個普法戰爭, 普魯士的參謀部制定的計畫都非常明確, 那就是把法軍一再分割, 形成法軍各部獨自為戰, 並前後左右四面切斷法軍進退的後路, 在使用合圍扼殺各部法軍軍團。

相反的是, 法軍由於決策層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搖擺不定, 多次喪失了該退不退, 該突圍不突圍的機會, 從而每每被普軍壓制得根本喘不過氣來。

並且由於在開戰之初就接連被擊潰, 士兵心裡對於戰勝的信念已經早已缺失, 儘管法軍有著著名地督戰隊,

但在潰敗之潮來臨時, 顯得是毫無用處, 因為督戰隊也在只顧著自己逃命, 完全沒有時間去管前鋒部隊戰或者逃。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在普法戰爭的前期, 戰爭不過才進行兩三日, 法軍直接就打不動了, 各軍團一退再退, 完全組織不起反攻。

最致命的是,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拿破崙三世選擇的不是重新制定戰略, 突破普軍的收縮圈, 奇葩的他選擇的是臨陣換帥, 此舉使原本就失去先手的法軍軍心遭到了第二次打擊。

而後我們可以看到, 儘管拿破崙三世親自到前線督戰, 但已經無法避免各線的潰敗, 先是巴贊萊茵軍團向沙隆撤退半路被普軍第一、第二軍團截擊, 兵敗梅斯, 後麥克馬洪率軍救援, 遭到普軍第三、第四所阻攔,

直接被分割在沙龍動彈不得。

自此, 法軍開始陷入了且戰且逃的狀態, 而普軍則開始切斷法國各軍團之間的聯繫, 採取各路合圍擊破法國軍團的策略。

在這種局勢之下, 時間來到該年9月1日, 色當會戰正式爆發。

普軍在切斷了法軍西撤鐵路和向比利時撤退的路線後, 對在沙龍的法軍實行了合圍, 在幾番突圍失敗後, 法軍徹底失去了意志力, 拿破崙三世眼見傷亡增大無力回天, 從而下令掛起了白旗, 宣佈投降。

普法戰爭到了這裡也就基本宣告結束了, 在色當會戰中, 普軍以9000人的傷亡作為代價, 讓法軍付出了12.4萬人的傷亡, 正是普法戰爭法國的戰敗, 讓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破滅。

而普魯士也正是因為普法戰爭的勝利,

從而統一了整個德意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