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国低调公开先进相控阵雷达,巴铁惊喜不已,印度眼红干着急

近日, 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8年世界雷達博覽會上, 以中電科14所為首的國內各大知名雷達設計與製造商紛紛推出了各自的拳頭產品, 型號種類之多可謂讓人眼花繚亂, 讓軍迷愛好者們大飽眼福。 而在這其中, 數年前年就在2016年度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的KLJ-7A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再度公開展出, 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在雷達博覽會中頗受關注的KLJ-7A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KLJ-7A機載火控雷達由我國在雷達領域實力最為雄厚的中電科14所研發, 屬於先進的有源相控陣(AESA)體制。 該型號是為了替代梟龍戰鬥機上已顯落後的KLJ-7機械掃描火控雷達而設計的,

之後在與國內外各大知名雷達製造商的博弈中過五關斬六將, 成功的拿下了梟龍系列最新的改進型梟龍 BLOCK3的配套火控雷達承包合同, 並於2017年底搭載在由運-7改裝的航電測試機上成功完成了首次試飛, 並將在不久之後安裝在梟龍戰鬥機上進行下一步的集成與飛行測試任務。


於2017年底搭載在運-7航電測試機上完成首飛的KLJ-7A

而KLJ-7A這款在中電科14所相關工作人員口中可以媲美F-35上所裝備的APG-81火控雷達的型號, 毫無疑問將極大的提升巴基斯坦空軍所裝備梟龍 BLOCK3的綜合性能。 這對於南亞次大陸上巴基斯坦的老對手印度而言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本著你有我也要有的原則, 印度在對KLJ-7A羡慕不已的同時,

除了在“一代神機”LCA的最新改進型LCA MK1A戰鬥機上選擇了由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發的EL/M-2052這款比較成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外, 還加快了其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發進度。


面對梟龍BLOCK3的步步緊逼, 印度人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近日發佈了配套LCA戰鬥機的UTTAM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宣傳冊, 在該宣傳冊中首次批披露了印度國產UTTAM火控雷達正安裝在LCA LSP-2號航電測試機上進行測試的照片。 據悉, DRDO下屬的雷達開發實驗室(LRDE)已經生產3部UTTAM火控雷達的原型機, 這些原型機已安裝在了外場測試台和直升機上以不同模式進行密集使用和測試, 以對該型號的性能進行評估。 此外LRDE還生產了3部雷達原型機將用於在戰鬥機上的集成和飛行測試,

並打算於近期開始試飛, 整個試飛過程最快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安裝在LCA LSP-2號機上的UTTAM火控雷達

按印度人的規劃, 其國產UTTAM火控雷達將在完成這個測試流程後趕上LCA MK1A生產批次的末班車並取代從以色列進口的EL/M-2052火控雷達。 不過, 對印度軍工與科研體系那低下的效率頗有感觸的許多國際分析人士卻認為, 考慮到這個項目必然會出現因為種種問題而延宕的狀況, 因此, UTTAM火控雷達想要趕上LCA MK1A的末班車可能只是印度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會在一拖再拖後最終集成在研發中的中型戰鬥機(MCW)即LCA MK2戰鬥機上。


UTTAM火控雷達的批量服役很可能要等到LCA MK2的出現

當然, 考慮到上個月印度空軍又對正處於專案研發收尾階段即將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的LCA MK1A戰鬥機提出了諸如駕駛艙的“智慧多功能顯示器”、用於敵我識別的“組合式詢問機和應答器”、數位地圖生成器和改進的無線電高度表等多項改進要求, 而這些新的改進需求無疑會使LCA MK1預定的進度延期3-4年的時間。 如此一來, 似乎UTTAM火控雷達想要趕上LCA MK1A的進度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不清楚最後LCA MK1和UTTAM火控雷達這對難兄難弟是否能在雙雙專案延期後真正的走到一起。 當然, 如果中途又出了什麼意外, 大家也不會驚訝, 畢竟相比LCA這款神機長達30多年的研製歷程, 區區數年的項目延期時間好像也算不上太長。


批產前夕突遭變故的LCA MK1A能不能和UTTAM集成到一起還是一個未知數

相比老對手那邊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的梟龍 BLOCK3及其配套的KLJ-7A火控雷達項目, 立項更早的LCA MK1與UTTAM火控雷達在陷入一系列的改進需求導致的專案延期後被後來者反超的可能性也是越來越大, 這歸根結底還是印度空軍對其需求朝三暮四般的修改與印度整體軍工和科研體系效率低下這類體制問題雙重作用所結下的苦果。


歸根到底, 這一切都是印度體制問題所結下的苦果

如果拋開進度不談, 單純相比KLJ-7A與UTTAM這兩個火控雷達的具體性能, 則會發現兩者在技術上的差距更為巨大。 畢竟在相等的700mm級機頭直徑這個前提下, KLJ-7A做到了集成1200多個T/R組件的水準, 對5㎡RCS目標的有效截獲距離大於150KM。 相比之下, UTTAM上集成的T/R元件僅僅只有不到800個,對5㎡RCS目標的有效截獲距離也是堪堪超過100KM,兩者參數上的巨大區別也充分的表明了中印兩國在雷達設計以及基礎元器件的研發製造水準上所存在的巨大差距。


梟龍生產線

LCA無論在技術性能、產能還是可靠性上都與“梟龍”存在較大差距,這就是兩國國力落差的最佳體現。


LCA生產線

本文系軍事自媒體號“齧花熊”原創,首發於騰訊企鵝號,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或平臺轉載。本熊每天都會為諸君帶來不同的軍事解讀和裝備分析,喜歡就加個關注吧!搜索“齧花熊防務觀察”微信公眾號,帶給您最靠譜的軍事科普

UTTAM上集成的T/R元件僅僅只有不到800個,對5㎡RCS目標的有效截獲距離也是堪堪超過100KM,兩者參數上的巨大區別也充分的表明了中印兩國在雷達設計以及基礎元器件的研發製造水準上所存在的巨大差距。


梟龍生產線

LCA無論在技術性能、產能還是可靠性上都與“梟龍”存在較大差距,這就是兩國國力落差的最佳體現。


LCA生產線

本文系軍事自媒體號“齧花熊”原創,首發於騰訊企鵝號,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或平臺轉載。本熊每天都會為諸君帶來不同的軍事解讀和裝備分析,喜歡就加個關注吧!搜索“齧花熊防務觀察”微信公眾號,帶給您最靠譜的軍事科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