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跌跌撞撞的童年,巴顿将军和坦克的懵懂时代

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 一戰後期, 英國發明了坦克, 這種噴吐的火舌的鋼鐵怪獸縱橫馳騁的戰場上, 無堅不摧, 被譽為陸戰之王。 近日有國外攝影愛好者, 通過電腦上色的方法, 把一些舊照片還原為真彩, 看上去栩栩如生, 特別是二戰傳奇戰將巴頓將軍與坦克的合影, 頗為罕見。 1916年, 一輛雷諾 FT (M17) 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是現代坦克的祖先, 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有360度旋轉炮塔的坦克, 動力艙後置、駕駛席前置, 絕大部分現代坦克都沿用了這一設計, "雷諾"FT-17輕型坦克僅有兩名成員。

"雷諾"FT-17輕型坦克

比利時前線的一輛英軍坦克,

一戰時代的坦克機動性差, 特別是履帶和動力系統的可靠性低, 遇到彈坑和戰壕, 往往表演當場拋錨。

1918年6月22日, 西線戰場上, 英軍正在清洗一輛坦克, 坦克最早是在海軍大臣邱吉爾先生支持下發明的, 按照海軍的編制, 為了保密, 稱其為"水箱“(TANK), 後來音譯成坦克。

1917年11月, 法國康佈雷, 德軍把一輛繳獲的英軍坦克, 準備裝在鐵路上運回後方。 滑稽的是, 德軍很快學會了坦克的使用, 並在二戰中大放異彩。

1916年9月15日的Flers-Courcelette戰役上, 坦克首次出現在戰場上, 由於機械系統可靠性差, 英軍派出了 49輛坦克, 僅有32輛抵達前線, 在通過無人區的戰鬥中, 最終衝破防線的僅有9輛。

早期的坦克被認為是陸地上的軍艦, 內部環境非常惡劣, 也按小型艦艇配置人員。

這位年輕軍官看起來不太熟悉, 他是小喬治.巴頓中校, 當時的美軍第一坦克營的營長, 1917年11月10日, 他被派去負責美國陸軍的坦克發展, 隨後他建立了美軍第一個坦克兵學校。

比較有意思的是, 巴頓將軍在一戰時代火速升官為上校, 戰爭結束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這位仁兄被直接降為上尉, 再混到上校, 等到30年代末了。 大蕭條時期, 傷殘老兵進軍華盛頓, 1932年6月17日, 麥克亞瑟發出命令, 艾森豪傳達, 巴頓指揮第三騎兵團的坦克, 把老兵們趕了出去, 戰果輝煌。

被德軍俘獲的英軍坦克

1918年3月21日, 一輛德軍的A7V坦克行駛在法國 Roye, 一戰開始前, 部隊的機械化水準很低, 馬和騾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一戰開始後, 殘酷的現實很快教會了人們使用機器去打仗,

飛機、坦克、潛水艇、毒氣、衝鋒槍====迅速成為新的武器, 而在一戰之前, 沒有任何專家能夠預測到戰爭形態和方式的巨大的變化, 許多傳統的軍官頭兩年就在戰場上被打死了。

1918年, 法國Saint Michel, 一輛雷諾坦克正在通過戰壕。 1915年12月法國軍方要求雷諾研製坦克, 老闆雷諾有點擔心砸牌子, 以沒經驗的理由加以拒絕, 不過因為戰場急需, 在法軍埃斯頓上校反復勸說, 雷諾終於出馬研製戰車, 不過要說慢工出細活, 雷諾的戰車儘管出現得晚, 便採用許多創新設計, 包括可全向旋轉的炮塔, 對後世影響深遠。

一隊英軍從一輛坦克旁邊經過, 坦克後邊的是轉向輪。

1918年, 坦克一出現就開始風靡戰場, 法蘭德斯前線,

一輛坦克正在越過戰壕。

由於機動性差可靠性低, 裝甲薄弱, 坦克曾被寄予厚望, 一戰時代坦克發揮的作用有限, 絕大多數坦克都難以通過彈坑和塹壕, 德軍很快發展出了反坦克槍和集束手榴彈, 輕型野戰炮也能對坦克造成致命的打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