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每门高炮只打三发就让美军轰炸机凌空爆炸!志愿军夜间防空到底有何秘籍?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 志願軍飽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空襲的騷擾。 在美軍強大的空中屏障下, 志願軍白天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運輸任務。 而在深夜志願軍進行運輸作業時, 美軍也頻繁的派遣轟炸機來襲擾志願軍補給線。 於是志願軍與美軍圍繞著防空與空襲, 展開了連番較量。 在這個較量的過程中, 部署在朝鮮東部的陽德的志願軍第115師的獨立高炮營, 則創造了一個軍事防空史的奇跡——用小口徑高炮連續擊落敵中型轟炸機!

該營在換裝37毫米高炮三個月後, 便開赴朝鮮前線, 在陽德倉庫區執行防空作戰任務。

剛進入陣地3天, 他們便擊落了6架F-84戰鬥機, 美軍見此便更改了作戰方式, 派遣B-26轟炸機執行夜間轟炸任務。 由於高炮部隊缺乏夜間作戰設備, 志願軍在短時間內損失較大, 該營營長陳文義見此便連夜召開作戰會議。 在會議上, 大家意見很大, 主要問題是缺乏雷達、探照燈和夜視器材, 更重要的是志願軍嚴重缺乏高炮彈藥, 所以大家都覺得與其盲打不如留著炮彈打。 最後營長陳文義力排眾議, 最後以威懾敵機的目的下達了作戰指令, 經過大家的分析, 由於對方執行的是夜間轟炸, 而陽德又是山區, 所以美軍轟炸機的飛行高度應該在1000-1500米, 以保證投彈精准度。 為了解決發現轟炸機的問題, 志願軍動員了很多士兵站在山頂或者相對較高的地方充當“烽火臺”——用鳴槍來傳達資訊。
另外為了提高射擊效果士兵們在高炮上固定了一挺高射機槍, 以此代替緊缺彈藥的高炮射擊在山頭上模擬的轟炸機靶標, 同時也訓練用高射機槍發射曳光彈來代替探照燈指引目標, 另外全營士兵都在進行聽聲裝定射擊參數的訓練。

B26是二戰名機, 是歐洲戰場上戰損率最低的美軍飛機, 乘員7人, 總載彈量2,177 千克。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 令人振奮的機會來了。 在此之前, 營長陳文義摸清了B-26夜間轉入投放炸彈的角度與方位, 特意將全營標準的品字形部署改成縱深一線, 每個陣地前後間隔700米。 在1951年7月2日晚上8時, 從南朝鮮群山機場飛來的B-26準時抵達了陽德上空,

營長準確的判斷出飛機的高度, “高度1000米, 距離1500米, 1連開火!”1連全連高炮每門只打了3發炮彈, B-26瞬間爆炸。 敵軍看到該機沒有返航, 又派出了一架B-26, 該機開始很謹慎盤旋在3000米的高度, 然而該營的火炮並沒有開火。 對方認為沒有危險, 開始降低高度準備投彈, 陳文義營長判斷出是2連與3連的方向, 於是下達的開火命令, 2個連又是一次短點射, 再次將敵機擊落!

在沒有夜視觀瞄設備的情況下, 一夜擊落兩架B-26, 一開始64高炮師的指揮機構和蘇聯軍事顧問並不相信, 認為是虛報戰果, 因為在蘇德戰爭上, 蘇軍在擁有雷達, 探照燈的情況下, 平均要花費15000枚炮彈才能擊落一架德軍飛機。 最後他們在陽德看見了墜機現場, 才徹底佩服於志願軍高炮部隊的戰鬥力。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 主編原廓, 原著呂松。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