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媒称歼-10多款改型能力强大 美军视其为F-15C强大威胁


資料圖:網上流傳的殲-10C戰機試飛照片。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6月12日發表題為《中國的殲-10戰機能在空中鏖戰中展現空軍的最佳狀態嗎?》的報導稱, 成飛公司的殲-10戰鬥機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 該機能與美國的F-15C“鷹”和F-16“戰隼”以及俄羅斯的蘇-27“側衛”和米格-29“支點”相媲美。

報導稱, 殲-10於1988年開始研製時, 最初的設想是作為純粹的制空戰鬥機, 對抗蘇-27和米格-29。 但1991年蘇聯解體意味著北京可以將殲-10發展成多用途戰鬥機, 這可以對中國空軍日益壯大的“側衛”系列戰機機隊起到補充作用。

報導稱, 自2004年殲-10服役以來,

它已成為中國空軍序列的重要武器, 目前大約有350架在役, 為中國提供了相對低成本、但能力強大的第四代攻擊戰鬥機。 實際上, 在對波音公司生產的F-15C機隊開始升級計畫之前, 美國空軍已將現役最現代化的殲-10視為“鷹”的強大威脅。 殲-10融合了先進的機身設計與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 這些年來, 北京一直在致力於對其進行升級。

報導認為, 最初的殲-10A戰機是比較基礎的第四代戰鬥機, 但是它的座艙實現了“全玻璃化”設計, 某種程度上比俄羅斯同類戰機先進。 在航空電子系統方面, 這種戰機裝備了1473H型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 可攜帶多種光電吊艙。 這種戰機還能攜帶多種俄羅斯和中國製造的雷達與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以及大量精確制導武器,

該機使用的是推力達28000磅(約合12.7噸)的俄“禮炮”公司生產的AL-31FN渦扇發動機。

報導稱, 比較先進的殲-10B進行了大量改進, 2008年12月首飛, 2014年正式服役。 該機最顯而易見的改進就是採用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 這應當有助於在減輕重量和複雜度的同時縮小飛機雷達反射截面積, 但代價是高速性能略有下降。 殲-10B將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與添加的鐳射測距儀和國產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融為一體, 據說可以同時與4個目標作戰。 它還採用了性能更高的電子戰和電子對抗套件。

報導稱, 殲-10的最新型號是殲-10C, 2013年12月首飛, 2016年年底開始交付。 據認為, 新版戰機2017年7月服役。 新型殲-10C採用了國產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機身使用了更多複合材料。 不過, 該機可能還會進一步改進, 裝備帶有向量推力噴管的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

報導認為, 總之, 殲-10戰機設計合理, 價格適中, 性能優秀。 更重要的是, 它是一款國產戰機。 由此, 中國人獲得了研製戰鬥機的寶貴經驗, 並已應用到成飛生產的殲-20隱形戰鬥機及其他後續戰機上。 此外, 殲-10是一款能大批量生產的飛機, 可滿足中國空軍的大量需求。 因此, 這款飛機是對解放軍空軍戰機機隊的有益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