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第一种国产“尖头战机”是强5吗?不是,这型机首创先河却遭下马

如果你當年第一次看到強-5、殲-8II這樣的尖頭(即兩側進氣佈局)國產戰機, 內心曾激動不已, 那證明你絕對是個老軍迷了, 同時也證明你不再年輕。 國產戰機長期都是師從米格, 機頭進氣更是從殲5、殲6、殲7一直傳承到殲8(殲8白、殲8I), 所以當年少的烏龍第一次在《自然》課本上看到兩側進氣的強5夜景照片時, 震撼不已, 不過, 在新中國軍機發展歷史上, 強5並不是第一種兩側進氣的國產戰機。

大家都知道, 作為中國空軍數十年來對地攻擊任務的主力機型, 強-5是從殲-6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強-5的前身雄鷹302, 是南昌飛機製造公司(今天的航空工業洪都集團)在1958年開始研製的,

曾經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險遭下馬, 但在陸孝彭院士率領的一個12人精幹小組堅持下, 於1965年6月首飛成功, 並且隨後不久投產裝備部隊, 它基本上延續了殲-6飛機的後半機身, 前機身採用兩側進氣佈局, 大大改善了飛機執行對地突擊任務時的視野, 較大的機頭整流罩空間, 也為後來裝備對海雷達的強-5乙型魚雷攻擊機提供了便利。


圖片:強-5英姿

但早在強-5開始研製的1958年7月, 比它更早的“尖頭”國產戰機已經翱翔在了天空中。 這就是鮮為人知的殲教-1(曾叫紅專503)飛機, 它一下子創下了幾個記錄, 新中國第一種純自行研製的噴氣式戰機, 第一種兩側進氣佈局的戰機,

時間上僅僅比1956年7月首飛的殲-5(米格-17國產型)戰機晚了2年。


圖片:殲教1, 感謝原作者

殲教-1飛機是由沈飛研製生產的。 1956年8月, 在殲-5首飛後1個月, 沈飛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 該室由航空工業局直接領導, 徐舜壽任主任設計師, 黃志千和葉正大任副主任設計師, 陸孝彭任主管設計師, 2年時間就飛上了藍天, 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事實上殲教-1的氣動佈局, 也為陸孝彭院士研製強-5提供了巨大的啟發。


圖片:殲教-1下線, 感謝原作者

殲教-1雖然是一種高亞音速噴氣式教練機, 但氣動佈局完全擺脫了米格戰機的範疇。 它不僅採用了兩側進氣, 還採用了教練機比較適合的平直下單翼, 按照50年代末的標準, 美國空軍也還在使用類似佈局的T-33“噴氣星”教練機,

殲教-1的氣動佈局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圖片:殲教-1和後來中國空軍大批裝備的烏米格-15(殲教-5原型)三面圖

殲教-1同時使用了第一種國產渦噴發動機——“噴發-1A”型發動機, 額定推力15.3千牛, 最大推力16千牛。 是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所和黎明發動機公司在渦噴-5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渦輪噴氣發動機, 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噴氣式發動機。


圖片:葉帥、劉亞樓司令員觀摩殲教-1飛行表演, 感謝原作者

不過, 當時還處於蘇聯“老師傅”手把手教的中國航空工業, 卻在“噴發-1A”的量產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雖然還是一種40-50年代水準的離心式渦噴發動機, “噴發-1A”的葉片卻屢遇斷裂難題, 再加上中國空軍當時的訓練體制上,

噴氣式中級教練機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同時期研製的“紅專502”, 也就是初教-6活塞式初級教練機反而成功量產。


圖片:保存在航博裡的殲教-1

殲教-1飛機只生產了3架就告下馬, 一架原型機還被保存在北京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 直到40年後的1998年前後, 隨著K-8中級教練機的國產自用型教練-8裝備中國空軍院校, 我軍才第一次裝備了噴氣式中級教練機, 這一蹉跎, 就是40年。

本文是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首發文章, 任何未經授權轉載, 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烏龍防務評論(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 喜歡我的觀點, 就在騰訊新聞用戶端和天天快報上關注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