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對越反擊戰朔江防線有多難打?越軍吹噓在這裡消滅2萬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 東線解放軍廣州軍區部隊出動7個步兵師及配屬部隊共12萬大軍, 向越北省會重鎮高平發動猛烈圍攻。

欲奪取高平, 必先克朔江。

朔江是高平省河廣縣的縣城, 位於高平西北約37公里, 北距廣西平孟邊境最近約4公里, 南距高平省交通樞紐河安縣城約24公里, 是高平北部邊境的重要門戶。

朔江一帶是典型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貌, 四面環山, 土石山相間, 有不少高聳的岩溶石山, 坡度陡峭,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山上富含天然岩洞, 洞口蔭蔽, 能打能藏能生活。 山體普遍覆蓋茂密的森林、竹叢和高茅草,

非常便於隱蔽。 山下溪流縱橫, 河溝眾多, 但橋樑很少, 多數河溪需徒涉。 最大的河流是平江, 從廣西那坡縣境內發源, 經朔江西南側流向高平, 水深約1米, 河底多為卵石, 較易徒涉。

朔江一帶只有一條主要公路, 標為166號公路, 是當年中國援助修建的。 該公路沿平江河谷東側從平孟向朔江、墩張延伸, 一直通向東南高平, 是該地區的重要交通線。 在朔江至墩張之間群山連綿, 公路從中間通過, 形成一條寬幾十米至幾百米的蜿蜒曲折的峽谷, 被稱為“一線天”峽谷, 成為朔江地區的重要險隘。 此外, 朔江地區還有幾條簡易公路, 分別從邊境通向縱深地區, 圍繞朔江縣城組成本地的運輸網路。

朔江地區的複雜地形構成了天然防禦屏障。

其中朔江北部邊境地區綿延著長白山、亂石山、黃土山、尖石山、徒豪高地等一系列重要制高點, 海拔6、700余米, 峭壁高聳, 岩洞眾多, 草高林密, 易守難攻。 朔江以東沿公路分佈著波原、墩張、阪洋等要點, 與“一線天”峽谷一同鎖住公路, 形成骨幹連結的縱深防禦體系。 墩張、阪洋以北主要是山地, 地勢北高南低, 山體由中國向越南境內延伸。 其中那良諾高地、980高地、展覽館南山為邊境要點, 三峰鼎立, 俯瞰邊境附近的簡易公路, 是朔江翼側的重要門戶。 孟麻一帶邊境線兩側有4公里地域沒有公路, 為橫斷大山, 重裝備和車輛難以通行。

從整個朔江一帶地形上看, 朔江以北的平孟方向有主要公路通行, 適合機械化部隊從正面進攻,

因此越軍沿公路佈置了重兵, 形成了一條東西約14公里的防禦長蛇陣。 守衛朔江的越軍步兵346師246團將所屬3個步兵營分別放在長白山、朔江和阪洋方向, 混合炮兵營以連為單位部署在波原、阪洋、那瓦和阪洋西大無名高地地區。 在平孟方向的邊境線放了地方軍一個獨立營, 孟麻一帶邊境線放了地方軍一個獨立營, 朔江側後的讓湧、墩張、阪涯地域由851團3營負責防禦, 另外在朔江和讓湧還各有一個公安屯。 步兵246團的第一指揮所設在波原西側, 第二指揮所設在阪涯西側小石山, 第三指揮所設在安律。

越軍對朔江進行了多年苦心經營, 依託公路兩側的岩洞、涵洞、隘口、峽口等有利地形構築了蜂窩分佈的暗堡、掩蔽部和各種火力點,

隱藏在高草荊棘裡的塹壕、交通壕、坑道則縱橫相連, 附近村莊、房屋也被改造成了能打能藏的戰鬥村, 分層部署火器組織嚴密的火力配系, 公路一線埋設有防坦克地雷, 前沿和間隙地設置有防步兵地雷、竹簽、板釘、陷阱、鐵絲網等障礙物, 從而形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 並有一定縱深。

朔江自古以來便是用兵之地, 據說當年清軍、日軍、法軍都打過朔江, 但無一成功, 均損兵折將, 鎩羽而歸。 因此越軍對守住朔江非常自信, 狂妄地宣稱:“法國、日本軍隊都打不破朔江天險, 中國人更不行。 如果膽敢來進攻, 我們在這裡同他們至少要周旋3個月, 消滅他們2萬人, 坦克100輛以上!”

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告訴我們, 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後,

解放軍經連續5晝夜戰鬥便攻佔朔江, 基本殲滅守敵246團及部分地方軍, 狠狠打了“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一記耳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