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射程31000公里可繞地球一周 揭秘中國東風-6洲際導彈

在中國的彈道導彈家族中, 洲際導彈一直都是最神秘、也是最引人關注的, 在目前已經公開的型號中, “最重量級”的就是東風-5B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 東風-5彈道導彈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研發的, 但鮮為人知的是, 當時還準備研發一款編號“東風-6”號的導彈, 東風-6為三級液體導彈, 最大射程達到了驚人的31000公里, 全長45米, 最大起飛重量270噸, 發射方式為地下井發射, 彈頭為分導式多彈頭。

在那個年代, 這種數萬公里射程的導彈有個傲人的稱呼:環球導彈。


東風-5戰略導彈發射井

早在上世紀60年代, 蘇聯就已經裝備了“環球導彈”,

這就是R-36導彈(北約代號SS-9)的改進型R-36O。 該導彈發射重量181噸, 直徑3.05米, 採用液體燃料。 與其他型號R-36導彈相比, 該導彈主要是增加了第三級火箭, 能夠將彈頭送入地球軌道高度, 經過南極點後繞過南半球, 從美國當時沒有建立導彈預警系統的南方方向攻擊美國。 R-36O最大射程達到了40000公里, 1968年開始進入部署, 此後以每年2次試射的方式, 向美國展示蘇聯具備使用這種導彈的能力, 也驗證其可靠性。

也許正是因為蘇聯“環球導彈”的刺激, 中國在上世紀決定研製洲際導彈的時候, 也提出了一個“環球導彈”的方案, 這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東風6號”。

1966年12月, 國防科委就同意將“東風-6”號列入型號發展規劃。 1967年11月, 國防科委召開“東風-6”號環球火箭方案論證會,

明確了主要戰術技術指標。 與此同時, 對以“東風-6”號為基礎用來發射我國規劃中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曙光一號”及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火箭方案也進行多次論證與大量的技術協調工作。


R-36O最大射程達到了40000公里

1970年, 國防科委向周恩來總理、中央軍委提出《關於研製載人飛船、通訊衛星的請示報告(草案)》, 提出“曙光一號”載人飛船(代號714工程), 有兩名太空人駕駛, 最長飛行時間為八天, 爭取1973年發射無人飛船, 1974年發射載人飛船。 而“曙光一號”的運載火箭, 就準備用“東風-6”號環球導彈。

1971年, 七機部將《東風六號研製初步方案》報國防科委, 在這份方案裡, 明確了“東風-6”號射程為16000到31000公里。

然而, “東風-6”號導彈研製時, 提出的技術指標和計畫採用的相關技術過於超前,

其中計畫運用的新型塞式發動機直到今天也沒有進入實際裝備階段。 “東風-6”號的設計了三級火箭動力裝置, 一級是常規的400噸大推力發動機, 二級是一個塞式發動機, 三級是一個補燃發動機, 這個三級火箭每一級的發動機都不相同, 技術戰線拉的太長, 如果投入更多必將影響同樣非常重要的“東風-5”號的研製。

1974年3月28日, 七機部通知一院, 根據國防科委錢學森副主任指示, 國防科委決定停止“東風-6”號的研製工作。 而在此之前, “曙光一號”載人飛船工程的研製也已經開始減緩下來。


罕見的“曙光一號"設計圖紙

其實, “東風-6” 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洲際導彈, 而是一種FOBS(部分軌道轟炸系統)導彈系統,

又被稱為軌道轟炸器。 FOBS平時在地面待命, 使用時發射進入衛星軌道運行, 第二級火箭分離後, 根據地面指令, 反推火箭點火將其送入再入大氣層的軌道。 由於它再入大 氣層前繞地球運行不到一周, 所以稱為部分軌道轟炸系統。

不過, 如果“東風-6”號當時有條件堅持下去, 應該還是能夠成功的, 畢竟總體技術水準上來說, “東風-6”也就相當於“東風-5”的放大版。 即使不搞環球導彈投核彈頭, 也可以轉為民用用來載人航太, 。 如果“東風-6”能夠堅持下去, 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就不會發生在2003年, 而是會提前25年左右。


中國太空人在研製曙光一號時, 已經進行了相關訓練


除了R-36, 蘇聯人當時還搞了一款假的GR-1環球導彈忽悠美國人


在紅場閱兵上忽悠人的GR-1導彈, 西方當時基本都信了, 還給了它SS-10的編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