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最後一枚風雲二號升空 國際組織緊急請它改位置?原來有這重大用意!


風雲二號H“搭乘”長3甲升空 (新華社)

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H星。 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 也是最後一顆。

風雲二號H星原計劃定點在東經86.5度(參考經度位置:尼泊爾加德滿都85.25度, 中國新疆烏魯木齊87.5度, 印度加爾各答88.5度, 中國西藏日喀則近89度)。

由於目前運行於印度洋附近的歐洲氣象衛星處於嚴重超期服役狀態, 應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緊急請求, 風雲二號H的定點位置將向西移動近800公里,

改為東經79度(參考經度位置:中國新疆和田與斯里蘭卡可倫坡均為79.8度, 印度新德里77度, 中國新疆喀什76度)。

這樣一來風雲二號H星不但可以以西部地區為中心, 監控我國全境氣象, 也可以監控整個印度洋, 乃至大半個非洲、地中海和歐洲的氣象資訊。 至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東地區的氣象風雲, 更不在話下。

同樣, 它還可以更好的為中國在印度洋的遠洋船隻、軍用艦艇等行動、中國在吉布地的軍事基地提供更精准全面的氣象服務。

【風雲系列 觀天測地】

風雲系列衛星是中國的氣象衛星, 到現在共發展了兩代、四型。


中國航太 風雲家族

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是兩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各發射了4顆。 極軌衛星的軌道距離地面800-900公里,

並且通過地球的南北極, 近乎垂直於赤道, 這樣它一天繞地球約14次, 並相對地球自轉, 不斷退行, 這樣可以每天兩次飛越地球表面上的同一個地區, 而且總是在同一個鐘點。 被稱為太陽同步。

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是兩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這種衛星大眾就相對熟悉一些, 它定點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公里, 這樣軌道週期和地球自轉同步, 相對下方的地球靜止不動。 因此它可以不斷地向地面輸送地球表面一個地區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圖片。

風雲二號從1997年首次發射至今, 已發射ABCDEFG共7顆星(最早的實驗星1994年廠房測試時爆炸意外損毀), 有4顆使用東經105度的位置(參考經度位置:重慶、貴陽均為106度), 目前由G星在服役。


風雲二號H發射(人民視覺)

有2顆使用東經86.5度位置, 此位置的E星即將退役。 還有1顆使用東經123.5度位置(參考經度位置:上海121.5度), 由F星在服役。

而在2016年12月11日, 中國第二代風雲四號衛星終於發射升空。 風雲四號重達5.4噸, 是1.3噸風雲二號的四倍多。 從1994年提出設想, 到2010年正式開展研製, 整整過去了16年。 但在2016年就發射升空, 只用了短短6年。

風雲四的可見光空間解析度由風雲二號的1.25公里提高到500米, 能感知地面溫度0.1℃的變化, 能一秒鐘拍攝500張閃電圖, 觀測效率提高近20倍, 性能非常強大, 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

風雲四號定點在東經99.5度(參考經度位置:西寧101.5度)。 2017年9月, 風雲四號衛星在軌交付的日子, 微信的啟動圖, 都換成了風雲四號衛星拍攝的地球。

現在, 中國將同時擁有4顆在軌工作的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79度的風雲二號H, 99.5度的風雲四號A, 105度的風雲二號G, 123.5度的風雲二號F。 觀測範圍無縫覆蓋了從義大利到夏威夷的大半個地球。

【美國都沒這能力】

有人可能對此不屑一顧, 美帝不是掌控著整個地球麼?

還真不是。 美國一直習慣使用西經75度(哥倫比亞上空)和135度(太平洋東部)的兩個點, 目前分別由2016年發射的GOES-16和2010年發射的GOES-15服役。 另有一顆2009年較早發射的GOES-14, 儲存在兩者中間的西經105度, 作為備份星。

論對地氣象監控的覆蓋範圍、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精度、監控密度等能力, 美國其實並不如中國。


歐洲的Meteosat

至於其他國家, 歐洲目前分別有四顆, 都位於非洲一帶的上空:Meteosat-11(0度, 2015年發射)、Meteosat-9(東經3.5度,

2005年發射), Meteosat-10(東經9.5度, 2012年發射), Meteosat-8(東經41.5度, 2004年發射)。

但是Meteosat-8、9這兩顆衛星即將退役或轉為備份星, 歐洲也就只剩下較新的10、11兩顆星了。 而歐洲的新一代氣象衛星發展計畫, 還在遙遙無期的掰扯中。

而在印度洋上, 其實有俄羅斯和印度各一顆氣象衛星, 印度2016年發射的INSAT-3DR在東經74度, 俄羅斯2015年發射的ELEKTRO-L No.2號在東經76度, 位置與國際組織請求中國西移的東經79度也相差不遠。


印度的INSAT-3DR

那為什麼世界氣象組織還要請求中國西移軌道呢?俄羅斯和印度在相關的衛星技術水準上, 尤其是掃描時間間隔與中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由於地球同步軌道可定點的位置是有限的, 為避免擁擠和衝突, 各個國家以自己名義發射衛星, 總要申請爭搶,在國際衛星組織撕扯一番。但以國際組織名義要求就完全不同了,那叫登堂入室,堂堂正正。

能占到這個位置,而且還是以國際組織的名義邀請咱們。這波操作是不是很熟悉?1988年中國應聯合國邀請,在永署礁等南沙島礁建立考察站……為中國在南沙正式紮根,打下了第一樁基石……

風雲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之變,正是體現了中國氣象研究和衛星實力的國際話語權,不斷提高。

【還有個討厭的日本】

當然,在太平洋上,還有一個日本2014年發射的向日葵-8號,定點在東經140.7度。以及日本2016年發射的備份星,定點東經140度的向日葵-9號(由此可見地球同步軌道資源多難搶了)。


日本的向日葵-9號

得益於美國提供的儀器,它的技術水準與美國GOES-16,中國風雲四號A是同一檔次的。但比起中國4顆衛星組成的星座,覆蓋範圍就差遠了。

但至今國際氣象組織的颱風命名權,依然在日本氣象廳手上。歷史上,從1947年到1981年,國際上的颱風命名,一直非正式地,採用美國軍方在關島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名字。

1981年,日本獲得了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颱風命名權。

為什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命名權落在日本手裡?原因很多,首先是那時中國尚未積極參加國際交往,而日本的氣象科技家底厚,當時的研究水準高出其他亞洲國家一大截。

到21世紀之後,為國際交往的便利,中國也承認了這套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14個亞太國家和地區提供名字、日本氣象廳編號維護的體系。

但是日本氣象廳對影響自家的颱風積極,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一向不積極。

今年中國編號的4號颱風,已經在西沙群島附近,暴雨雲團已經開始在華南上岸,各項技術指標也達到了命名的條件。但是日本一直都沒給颱風命名,認為強度不夠,處於可命名可不命名的熱帶氣旋之間。

像這樣的有色眼鏡,日本戴了很久了。例如在2006年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中國的編號都比日本和國際的多出一個。而2014年在南海加強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日本氣象廳就是不承認它的強度,非常討厭。

中國是全球颱風登陸最多的國家,也是颱風研究、應用需求最強烈的國家,近幾年隨著近海海溫升高,近海爆發颱風增多,爭取颱風命名權不僅僅是個面子的問題,更是防災減災的現實需要。

最近幾年,中國氣象的硬體設施與研究水準突飛猛進,颱風命名權我國肯定要拿回來,這是實力和大國地位的一個象徵!

總要申請爭搶,在國際衛星組織撕扯一番。但以國際組織名義要求就完全不同了,那叫登堂入室,堂堂正正。

能占到這個位置,而且還是以國際組織的名義邀請咱們。這波操作是不是很熟悉?1988年中國應聯合國邀請,在永署礁等南沙島礁建立考察站……為中國在南沙正式紮根,打下了第一樁基石……

風雲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之變,正是體現了中國氣象研究和衛星實力的國際話語權,不斷提高。

【還有個討厭的日本】

當然,在太平洋上,還有一個日本2014年發射的向日葵-8號,定點在東經140.7度。以及日本2016年發射的備份星,定點東經140度的向日葵-9號(由此可見地球同步軌道資源多難搶了)。


日本的向日葵-9號

得益於美國提供的儀器,它的技術水準與美國GOES-16,中國風雲四號A是同一檔次的。但比起中國4顆衛星組成的星座,覆蓋範圍就差遠了。

但至今國際氣象組織的颱風命名權,依然在日本氣象廳手上。歷史上,從1947年到1981年,國際上的颱風命名,一直非正式地,採用美國軍方在關島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名字。

1981年,日本獲得了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颱風命名權。

為什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命名權落在日本手裡?原因很多,首先是那時中國尚未積極參加國際交往,而日本的氣象科技家底厚,當時的研究水準高出其他亞洲國家一大截。

到21世紀之後,為國際交往的便利,中國也承認了這套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14個亞太國家和地區提供名字、日本氣象廳編號維護的體系。

但是日本氣象廳對影響自家的颱風積極,對影響我國的南海颱風一向不積極。

今年中國編號的4號颱風,已經在西沙群島附近,暴雨雲團已經開始在華南上岸,各項技術指標也達到了命名的條件。但是日本一直都沒給颱風命名,認為強度不夠,處於可命名可不命名的熱帶氣旋之間。

像這樣的有色眼鏡,日本戴了很久了。例如在2006年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中國的編號都比日本和國際的多出一個。而2014年在南海加強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日本氣象廳就是不承認它的強度,非常討厭。

中國是全球颱風登陸最多的國家,也是颱風研究、應用需求最強烈的國家,近幾年隨著近海海溫升高,近海爆發颱風增多,爭取颱風命名權不僅僅是個面子的問題,更是防災減災的現實需要。

最近幾年,中國氣象的硬體設施與研究水準突飛猛進,颱風命名權我國肯定要拿回來,這是實力和大國地位的一個象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