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基金定投並非萬能,長期還得看基金表現

關於基金定投, 最常見的理論都是從零開始。 假設每月投資1000元到1檔基金上, 第一個月的基金單位淨值是1元, 獲得1000份基金;第二個月再投資1000元, 單位淨值降為0.8元, 獲得1250份基金;第三個月繼續投資1000元, 單位淨值回升到0.9元, 獲得1111份基金……

雖然3個月後基金單位淨值仍低於最初的1元, 但由於定投降低了成本, 獲得了更多的基金份額, 所以3個月下來, 投資還是取得了正收益。 按帳面計算, 3000元的投資, 獲得了3361份基金, 價值3025元。

這個理論看上去很完美, 在基金單位淨值下降的過程中, 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多的基金份額;在基金單位淨值上升的過程中,

投資者可以獲得收益。

問題出在哪裡呢?主要出在投資期限太短上。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第一個月投資1000元, 到第二個月虧損了200元, 實際只剩下800元;第二個月又投資了1000元, 等於投資金額增加了125%(1000/800);第三個月再投資1000元, 投資金額又增加了近50%。 也就是說在定投的初期, 投資金額的增幅比較明顯, 對投資成本的變動影響比較顯著。

但如果投資期限長了以後又會怎樣呢?如果上述投資計畫持續了5年, 總投入達到了6萬元。 假設5年後帳面價值增長到7.5萬元, 再投入1000元, 投資金額的增幅不到2%, 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此時, 投資者的收益主要體現在7.5萬元的累計資金上, 基金表現好, 整體收益率就會高。

這也就是我說的“基金定投短期效果好, 長期主要看基金表現”的意思。

實際上, 基金定投並不是萬能的, 它只是一種資金安排方式。 通常, 我們每個月的收支會出現一些結餘, 結餘的金額相對於家庭資產而言並不高, 這些結餘資金就比較適合做基金定投, 為未來長遠的理財目標做準備。

但如果家裡的金融資產較多, 就不太適合使用基金定投了。 比如你有50萬元, 每月定投1000元, 要500個月才能投完, 效率實在太低了。 即使提高到每月1萬元, 也要投4年多。 前面已經說過了, 定投期限長了, 降低成本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 此時最合理的方法是進行資產配置, 根據自己的預期和心理承受能力, 設定投入基金的倉位。 通過股市下跌時加倉、上漲時減倉的方式,

來降低投資成本, 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加平穩的收入。

基金定投有其適用範圍, 過度誇大基金定投的作用(包括各種變種的定投方式), 並不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長遠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