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君對功臣說:我用了你的三條計策便複國,剩下四條你到地下用吧

文/格瓦拉同志

在“伴君如伴虎”的時代, 功臣們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和殺心, 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 唯有看透人性、知所進退的聰明人才能做到。 只可惜大多數功臣被功名利祿迷住了眼, 不懂得急流勇退, 到頭來往往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實在是可悲。 在這些悲劇性的人物中, 春秋末期越國大功臣文種的結局便是典型。

文種本來是楚國人, 因為在自己的國家得到不重用, 便懷揣著一肚子的學問和志向到越國求發展, 結果得到越王勾踐的信任。 前494年, 吳王夫差率軍大敗勾踐於夫椒。 勾踐戰敗後屈身求和,

不僅把越國降為附屬國, 還表示願意入吳朝拜夫差, 給他做奴僕。 同年, 勾踐帶著妻子來到吳國國都姑蘇城, 陪同他前往的, 還有身邊的兩大謀士文種、範蠡。


文種與範蠡, 是勾踐身邊最倚重的謀士

文種知道此行必定兇險無比, 所以在行前對主公諄諄勸導, 告誡他在吳國一定要學會“戒急用忍”, 只有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麻痹吳國君臣的意志, 才能實現複國大業。 勾踐對文種言聽計從, 在吳國停留的三年時間裡忍辱百端, 並且變著法地討好、諂媚夫差, 同時又大肆賄賂寵臣伯嚭, 由此博得夫差君臣的好感。

三年後(前491年), 勾踐君臣得到夫差的允許, 再次回到越國, 但此時的國家飽受戰火摧殘, 已經變得殘破不堪。

勾踐回國後把對吳國和夫差的仇恨隱藏在心裡, 每日臥薪嚐膽、發奮圖強, 立志一雪前恥, 而文種也適時地獻出七條計策, 以幫助勾踐完成複國滅吳大業。


勾踐戰敗後屈身求和, 在吳國幽禁三年

伐吳七術的核心思路大致是賄賂、麻痹吳王君臣, 並在其境內實施美人計、離間計, 讓夫差沉溺於美色中無法自拔, 並處死忠心耿耿的相國伍子胥等人, 以使吳國自壞長城、減損實力。 勾踐得到文種的獻計後如獲至寶, 並按計策實施, 果然收到奇效。

就在勾踐回國後十年(前482年), 利用夫差率主力北上與晉國爭霸之際, 果斷偷襲吳國大後方, 殺死吳太子, 並擊敗趕回來迎戰的夫差。 4年後, 越軍在笠澤再度重創吳軍, 由此導致吳國一蹶不振。

再過五年時間(前473年), 越軍攻破姑蘇城, 夫差自殺而死, 勾踐正式完成複國滅吳大業。 此時, 距離勾踐被俘已有21年時間!


夫差兵敗自殺後, 勾踐完成大業

但就在勾踐完成大業後不久, 另一位大謀士的范蠡便託病辭職, 然後泛舟五湖, 離開越國到中原發展。 在抵達齊國後, 范蠡給文種寫信, 告訴他“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 希望他能儘快離開可共患難不可共歡樂的勾踐, 以免為自己招致殺身之禍。 文種看到信後覺得貌似有道理, 但又捨不得放棄官職、爵位, 便向勾踐稱病, 在家裡面觀察時局的發展。

範蠡遂去, 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 越王為人長頸鳥喙, 可與共患難, 不可與共樂, 子何不去?”種見書,

稱病不朝。 見《史記·卷四十一·勾踐世家》。

但不久災禍便從天而降, 某些跟文種政見不和的大臣, 不知道從哪裡看出國君對文種產生了猜忌之心, 便希旨承顏, 告了文種不少的黑狀。 勾踐雖然很清楚文種的為人, 但自覺在吳國期間及複國過程中做過很多為人不齒之事, 而恰好文種對此又都瞭若指掌, 如果還讓這個人活在世上, 難保某天不會被天下人知曉, 自己這張老臉到時還怎樣面對國人?


文種不聽範蠡規勸, 最終被逼自殺

所以勾踐思忖再三, 決定剷除文種。 主意既定, 勾踐便把文種召進宮中, 不由分說地便賜給他一把劍, 然後冷冰冰地跟他講:“先生當年給寡人獻上七條計策伐吳複國, 可寡人僅僅用了三條便成功,

剩下的四條還來不及實施。 不如這樣吧, 你帶著這四條計策到地下去獻給先王, 讓他試試效果如何?”文種很後悔當初沒有早點離開, 到如今已無退路, 便拔劍自刎而死。

人或讒種且作亂, 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 寡人用其三而敗吳, 其四在子, 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種遂自殺。 引文同上。


勾踐逼殺功臣, 為後世帝王樹立壞榜樣

作為幫助勾踐完成複國滅吳大業的頭號功臣, 文種最終卻得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 這都是他不明白急流勇退道理的緣故。 可幾千年來, 面對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又有多少功臣能擺脫跟文種相似的命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