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3000輛計程車退租,降低份子錢也留不住司機

出行市場的分層足夠深

針對高端、中端到底層使用者

每個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點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四五百輛計程車密密麻麻地擠著。

祿口機場距離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的距離約42公里。 按照本地計程車運價標準計算, 起步價11元, 每公里2.4~2.9元, 全程跑下來普通車能收入104元, 而英倫、標緻等中高檔車最多能收入130元。

多位南京計程車司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從2017年開始, 在機場等候的計程車明顯增多。 由於網約車的衝擊, 計程車在南京市內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街上很少能見到招手打車的人。 無奈之下,

很多在市內跑的計程車轉戰機場, 試圖通過接長距離的活, 減少網約車帶來的衝擊。

與此同時, 計程車的退租潮開始出現。 據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 自2017年初以來, 南京傳統計程車行業退車潮愈演愈烈。 截至2018年3月中旬, 因無人駕駛而閒置的計程車已經超過3000輛, 占南京市總運營車輛的四分之一。

南京計程車汽車協會秘書長淩強稱之為“斷崖式的下滑”。 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以前, 計程車駕駛員一天跑10個小時, 每個月可以賺六七千元。 現在, 就算每天跑14~15個小時, 月收入也大不如前, 甚至只能達到以前的一半。

退租潮

淩強說, 南京計程車退租潮, 從2017年2月份就已經開始, 甚至更早。 2017年2月14日, 情人節這一天, 美團打車在南京上線。

南京中北的士公司營運經理張年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2016年, 中北公司已經陸續有車退租, 但未形成規模, 總體數量變化不大。 但從2017年4月份開始, 在短短兩個月內, 中北公司退租近100輛。 進入2018年後, 前三個月內退租車達到了140輛。

成立於1975年的中北的士公司, 是南京市第一家國有計程車企業。 截至目前, 該公司共有車輛2063台, 佔據了南京出租市場近15%的份額。

而從全市範圍內看, 僅2018年第一季度, 就有近四百輛車退租。

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許冰指出, 2017年下半年是個分水嶺。 “上半年, 傳統巡遊(出租)車的有效里程利用率能夠占到60%, 即40%的空載率, 等到了下半年, 空載率直接躍升至80%。 ”

他認為, 自2017年2月美團進入南京以後,

對市場的佔有經過了一個擴張期。 到了下半年, 隨著“補貼戰”的進行, 市場搶奪的效果開始顯露。

南京計程車汽車協會秘書長淩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截至2018年3月, 南京市域共有計程車12432輛, 退租的車輛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在這退租的3000輛車中, 有2000輛是受到網約車“補貼戰”影響而退租, 另外1000輛是南京2014年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前擴容的中高檔車。 後者油耗大, 維修成本高, 在青奧會結束後就因不適應計程車市場而逐漸被閒置。

按照南京市計程車行業管理規定, 如合同未到期就提前退租, 公司會直接抵扣承包車輛時繳納的2萬元押金。 即便如此, 依然阻止不了退租的趨勢。 這些車中, 大多只上路兩到三年, 有些甚至是2017年的新車,

真正因更新型號期滿七年而停運的, 只有幾百輛。

駕駛員的流失, 對傳統計程車企業造成了重創。 以 “份子錢”為核心收入來源的計程車公司, 不僅因司機的退出而利潤銳減, 花費在閒置車輛的新增成本也成了很大的負擔。

南京中北的士公司營運經理張年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這些閒置車輛的成本包括:停車場的場地租金, 每月需要給車輛發動2~3次的人工費, 維護保養費, 保險費, 以及每月的折舊費。 “每個月空車停在那裡, (一個月)就要花3000塊左右。 ”

他擔心, 雖然現在公司總體還有盈餘, 但如果這種退租潮繼續下去, 公司就要面臨虧損。

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許冰說:“現在各計程車公司都在‘吃老本’, 大公司或許還耗得起,

小公司可能已經快吃完了。 ”

與此同時, 網約車的生意上升勢頭迅猛。 2018年3月份, 美團點評CEO王興透露, 美團打車業務已經在所進入的城市拿到1/3的市場份額。 而南京作為美團佈局全國的第一站, 此前在試點10個月期滿當天曾公佈了一個資料:日單量突破10萬。

而一組傳統計程車的資料則顯示, 2017年1月以前, 南京市計程車的日均營運單數為38~40單, 2018年, 日均單數則下降到19~20單。

失敗的留人

2015年4月, 南京市計程車行業曾經調低過一次“份子錢”。

南京市計程車行業協會會長陶志強曾曬過一份“份子錢”帳單。 一輛普通計程車, 每月折舊費2000元, 兩名司機(一車兩班制)的養老保險金1500元, 車輛保險900元, 人工管理費600~800元, 再加上營運證分攤費, 以及每月1000元左右的定額稅、財務費用和發動機保養等雜費。 從“份子錢”中扣去這些成本後,企業單車利潤為600~800元。

這是2015年3月。一個月以後,南京市物價局、交通運輸局聯合宣佈降低“份子錢”,普通車單班(一輛車配一名司機)的“份子錢”從原來的6700元降到了6100元,雙班由7000元降至6700元。據有關部門測算,此次降“份”後,駕駛員最多每年可增加9600元收入。

此次降“份”,始于當年年初計程車司機為期三天的集體停運。他們提出,此前青奧會新增3000輛計程車加劇了市場競爭,又有滴滴、快的搶奪市場份額,應該降低份錢。

此前的2014年,滴滴和快的的補貼戰持續了近一年。元旦前後,雙方紛紛給專車用戶發放價值百元的代金券,這種活動直到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併才宣告結束。

然而,此後不久,滴滴和優步又開始了補貼戰。開戰後,滴滴的價格降至每公里0.99元,而優步則稱,加上各種補貼返券後,乘客最低只需花費6.3元就可以暢行南京市區。三個月後,優步在南京已有50萬註冊乘客,10萬註冊司機,產生了超過8.3萬次行程。

與之相比,南京最低檔的普通計程車起步價為9元,之後每公里2.4元。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觀望後,2016年6月,計程車公司陸續有駕駛員退租。為了留住駕駛員,行業協會與各計程車企業商議後,決定創新“份子錢”收取方式,採取雙模式並行。

傳統“份子錢”中,包含了司機每月的養老、醫療保險。新模式將這部分由公司代繳的錢,改為司機自己負擔。按照2016年南京市的社保標準,養老、醫療兩項最低月繳額為735.6元。而計程車公司在扣除掉這部分錢後,還讓利近500元,將“份子錢”從6100元降至4900元。

據張年生介紹,中北的士公司現有營運車輛中,新模式占比達到了60%。

除此之外,為了留人,各計程車公司紛紛增加對駕駛員的補貼,如每月免費提供一桶汽油,還有保養費減免等優惠手段。

這些策略在短期內起到了一定效果,退租現象有所緩解。但進入2017年以後,用張年生的話說,網約車“一邊倒”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傳統計程車一個月累死累活能賺三四千,滴滴、美團司機卻月入一萬到三萬,他們當然眼饞。

2017年2月,在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半年後,美團打車進入南京。第三輪補貼戰由此開始。兩平臺對司機端的補貼層出不窮,司機甚至可以在每單營收的基礎上,獲得兩倍的收入。而在用戶端,甚至出現了“1分錢打車”。

淩強表示,“紅包大戰”讓一部分原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選擇網約車出行,導致網約車客流量虛高,網約車從業人數虛高。

轉型困局

2016年7月28日,中國網約車新政落地。新政明確,網約車合法,取得相應准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備3年以上駕駛經歷,無違章記錄的司機均可加入。

三個月後,各地細則相繼落地。北京、上海因“京人京牌”、“滬人滬牌”的要求,被指過於嚴苛。相較而言,南京網約車新政沒有對戶籍限制,只是對軸距、車型、統一標識和外觀、資質審查有所限定,“比較包容”。

其中的資質審查要求,網約車運營必須“三證”齊全,司機要通過考試取得《網路預約計程車駕駛員證》,車輛要具備《網路預約計程車運輸證》,網約車平臺要申請取得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首汽約車、神州、滴滴、美團、上海路團等7家平臺在南京獲得許可證。

為了鼓勵傳統計程車和網約車融合,也為了助推計程車企業轉型升級,南京網約車新政規定,中高檔計程車無需考試,通過申請後可直接轉為網約車。

據瞭解,在全市3000輛中高檔車中,目前已經有700輛成功轉為網約車。轉型後的網約車既可以租給租賃公司運營,也可以掛靠在平臺上,由對方從社會招聘駕駛員,計程車公司收取租金或提成。

但實踐中,這種轉型無法給計程車公司創收,“只能減虧”。淩強指出,為了能夠將車租出去,計程車公司會儘量壓低價格,一般每個月每輛車的租金是2000元,但車輛的保險和維修費由原公司負擔,再加上折舊費,成本共約3500元左右,總體還是虧損。

究其原因,南京計程車汽車協會秘書長淩強認為,傳統計程車強制報廢期是七年,而網約車八年以後只需要退出營運即可,還可以轉為商務用車或私家車。很多轉成網約車的計程車,只剩三到四年的使用期限(公安部此前規定,只要新車上牌時為計程車,即便轉民用也只有七年使用期),因此駕駛員在選擇時,會天然傾向於從租賃公司租初始上牌即被界定為網約車的車輛,轉型後的傳統計程車沒有競爭優勢。

有業內人士戲稱:“遊戲規則都不同,怎麼一起玩?!”

目前網約車的運營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臺公司從租賃公司租車,從勞務派遣公司聘用司機,由平臺公司、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簽訂四方協定。車輛由汽車租賃公司所有,以低價從廠家提車,賺取差價和司機的租金,司機租車接單。

另一種模式,租賃公司並不擁有車輛,只是個仲介,從廠家租車給司機。這種運營模式以滴滴、美團等為代表,是輕資產模式,是典型的C2C。

南京東方計程車公司總經理劉立德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第二種模式,租賃公司其實也是在給平臺打工。網約車每單生意,平臺可以提取一定比例(滴滴20%,美團8%)的資訊服務費,再依據當月的流水業績和綜合評定結果,從中返利5%~-15%給租賃公司。但據劉立德瞭解,只有不到10%的租賃公司能夠拿到15點返利,30%的公司連5點也拿不到。

非統一規則的競爭

對於傳統計程車企業而言,另一種更穩妥的轉型嘗試,是建立重資產模式下的網約租車平臺。以首汽約車和神州專車為代表的B2C平臺,擁有自有車輛和自己的駕駛員,由平臺來承擔車輛的損耗以及司機工資等成本,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打車服務。

首汽模式取消了 “份子錢”,以基礎工資和績效提成(每單20%)的方式給駕駛員發放工資,每日固定工作八小時,每月規定最低流水額度,完全進行公司化管理,改變了傳統計程車司機“散養”的狀態。

2017年4月,首汽約車作為南京首個獲得網約車許可證的平臺,正式上線。 南京首汽約車城市經理黃鵬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上線至今,平臺下車輛已經由最初的400輛增至800輛,全部為中高檔車型,主打“服務牌”。首汽司機月收入約為5000元左右。

在管理架構上,首汽採用車隊負責制。以南京為例,每個隊長負責管理200輛車。車隊隊長的績效和手下駕駛員的流水直接掛鉤,隊長也可以在後臺全程監控車輛的行駛狀態,負責投訴和服務品質的把控,進行線上線下的管理。

黃鵬認為,相較傳統計程車公司,首汽約車的優勢是,可以利用大資料進行車輛調度和訂單管理。

除了自營車輛,首汽約車還允許其他計程車公司以加盟的方式接入平臺,這為傳統計程車轉型提供了另一種出路。

據張年生介紹,中北曾經嘗試以加盟方式與首汽合作。中北提供車和駕駛員,在首汽約車上接單。由中北負擔油費和維修費,駕駛員收入由底薪和提成構成。首汽每月從加盟車的流水中提成6%。但一年以後,最初加盟的10輛車陸續退出,僅剩2輛。

與此同時,南京本土打車平臺“有滴打車”的業績也不理想。2016年6月,這一專注服務南京傳統計程車的打車平臺由中北、江南、東方、大件等南京6大計程車公司聯合推出,試圖為計程車搭建互聯網思維。

截至目前,共有8000輛計程車被接入平臺,但整個平臺的日業務量只有十幾單。當《中國新聞週刊》問及上述轉型障礙的原因時,所有受訪者均指出,滴滴、美團等平臺依靠雄厚資本大打“補貼戰”,通過低價競爭的方式扭曲了計程車市場的供需,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這裡的“劣幣”並不是指所有網約車,而是指“三證”不齊全的違法網約車。

資料顯示,目前南京市域的合法網約車共有一萬輛左右,但按照平臺自述,非法網約車至少在30萬輛以上。

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指出,目前來看,無論是供求關係還是以租賃公司為基礎的勞資關係,全靠資本支撐,不可持續。

事實上,自從南京出臺網約車新政細則以後,客管部門一直在加大執法力度。從最初的違法車罰款9000元,到現在頂格罰款三萬。2017年一年間,共抓扣違法網約車近2000輛,平均每天5輛。2018年以來,每天查處的數字增加到10~15輛。在2018年3月11日到4月12日的一個月內,暫停兩個平臺的車輛審驗。

但從目前的資料上看,仍然收效甚微。

淩強認為,各有關部門之間缺乏聯動,綜合執法的效力沒有發揮出來。比如,如果網信辦能充分發揮作用,直接從網路端抑制平臺公司,或許能夠一定程度上遏制目前這種惡性競爭。

“既然都是計程車,只不過跟乘客交流的形式變了,那麼就應在公平的起跑線上競爭。”淩強說。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建議,應出臺更細化的地方性法規,設計漸進式的懲罰裁量標準。比如,如果扣車罰錢兩三次之後,再犯是否應該停產整改,吊銷執照。

首汽約車CEO魏東指出,出行市場的分層足夠深,針對高端、中端到底層使用者,每個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點,這也是新政宣導的所謂“差異化經營”。

他說:“作為企業我從來不怕競爭,但我們在意非統一規則的競爭。咱倆足球比賽,都用腳踢沒問題。我用腳踢,你抱著球滿街跑,這個比賽就沒法踢了。現在問題就在這了。遊戲規則是國際足聯定的,但是裁判不吹哨,我有什麼辦法?”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霍思伊

從“份子錢”中扣去這些成本後,企業單車利潤為600~800元。

這是2015年3月。一個月以後,南京市物價局、交通運輸局聯合宣佈降低“份子錢”,普通車單班(一輛車配一名司機)的“份子錢”從原來的6700元降到了6100元,雙班由7000元降至6700元。據有關部門測算,此次降“份”後,駕駛員最多每年可增加9600元收入。

此次降“份”,始于當年年初計程車司機為期三天的集體停運。他們提出,此前青奧會新增3000輛計程車加劇了市場競爭,又有滴滴、快的搶奪市場份額,應該降低份錢。

此前的2014年,滴滴和快的的補貼戰持續了近一年。元旦前後,雙方紛紛給專車用戶發放價值百元的代金券,這種活動直到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併才宣告結束。

然而,此後不久,滴滴和優步又開始了補貼戰。開戰後,滴滴的價格降至每公里0.99元,而優步則稱,加上各種補貼返券後,乘客最低只需花費6.3元就可以暢行南京市區。三個月後,優步在南京已有50萬註冊乘客,10萬註冊司機,產生了超過8.3萬次行程。

與之相比,南京最低檔的普通計程車起步價為9元,之後每公里2.4元。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觀望後,2016年6月,計程車公司陸續有駕駛員退租。為了留住駕駛員,行業協會與各計程車企業商議後,決定創新“份子錢”收取方式,採取雙模式並行。

傳統“份子錢”中,包含了司機每月的養老、醫療保險。新模式將這部分由公司代繳的錢,改為司機自己負擔。按照2016年南京市的社保標準,養老、醫療兩項最低月繳額為735.6元。而計程車公司在扣除掉這部分錢後,還讓利近500元,將“份子錢”從6100元降至4900元。

據張年生介紹,中北的士公司現有營運車輛中,新模式占比達到了60%。

除此之外,為了留人,各計程車公司紛紛增加對駕駛員的補貼,如每月免費提供一桶汽油,還有保養費減免等優惠手段。

這些策略在短期內起到了一定效果,退租現象有所緩解。但進入2017年以後,用張年生的話說,網約車“一邊倒”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傳統計程車一個月累死累活能賺三四千,滴滴、美團司機卻月入一萬到三萬,他們當然眼饞。

2017年2月,在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半年後,美團打車進入南京。第三輪補貼戰由此開始。兩平臺對司機端的補貼層出不窮,司機甚至可以在每單營收的基礎上,獲得兩倍的收入。而在用戶端,甚至出現了“1分錢打車”。

淩強表示,“紅包大戰”讓一部分原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選擇網約車出行,導致網約車客流量虛高,網約車從業人數虛高。

轉型困局

2016年7月28日,中國網約車新政落地。新政明確,網約車合法,取得相應准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備3年以上駕駛經歷,無違章記錄的司機均可加入。

三個月後,各地細則相繼落地。北京、上海因“京人京牌”、“滬人滬牌”的要求,被指過於嚴苛。相較而言,南京網約車新政沒有對戶籍限制,只是對軸距、車型、統一標識和外觀、資質審查有所限定,“比較包容”。

其中的資質審查要求,網約車運營必須“三證”齊全,司機要通過考試取得《網路預約計程車駕駛員證》,車輛要具備《網路預約計程車運輸證》,網約車平臺要申請取得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首汽約車、神州、滴滴、美團、上海路團等7家平臺在南京獲得許可證。

為了鼓勵傳統計程車和網約車融合,也為了助推計程車企業轉型升級,南京網約車新政規定,中高檔計程車無需考試,通過申請後可直接轉為網約車。

據瞭解,在全市3000輛中高檔車中,目前已經有700輛成功轉為網約車。轉型後的網約車既可以租給租賃公司運營,也可以掛靠在平臺上,由對方從社會招聘駕駛員,計程車公司收取租金或提成。

但實踐中,這種轉型無法給計程車公司創收,“只能減虧”。淩強指出,為了能夠將車租出去,計程車公司會儘量壓低價格,一般每個月每輛車的租金是2000元,但車輛的保險和維修費由原公司負擔,再加上折舊費,成本共約3500元左右,總體還是虧損。

究其原因,南京計程車汽車協會秘書長淩強認為,傳統計程車強制報廢期是七年,而網約車八年以後只需要退出營運即可,還可以轉為商務用車或私家車。很多轉成網約車的計程車,只剩三到四年的使用期限(公安部此前規定,只要新車上牌時為計程車,即便轉民用也只有七年使用期),因此駕駛員在選擇時,會天然傾向於從租賃公司租初始上牌即被界定為網約車的車輛,轉型後的傳統計程車沒有競爭優勢。

有業內人士戲稱:“遊戲規則都不同,怎麼一起玩?!”

目前網約車的運營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臺公司從租賃公司租車,從勞務派遣公司聘用司機,由平臺公司、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簽訂四方協定。車輛由汽車租賃公司所有,以低價從廠家提車,賺取差價和司機的租金,司機租車接單。

另一種模式,租賃公司並不擁有車輛,只是個仲介,從廠家租車給司機。這種運營模式以滴滴、美團等為代表,是輕資產模式,是典型的C2C。

南京東方計程車公司總經理劉立德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第二種模式,租賃公司其實也是在給平臺打工。網約車每單生意,平臺可以提取一定比例(滴滴20%,美團8%)的資訊服務費,再依據當月的流水業績和綜合評定結果,從中返利5%~-15%給租賃公司。但據劉立德瞭解,只有不到10%的租賃公司能夠拿到15點返利,30%的公司連5點也拿不到。

非統一規則的競爭

對於傳統計程車企業而言,另一種更穩妥的轉型嘗試,是建立重資產模式下的網約租車平臺。以首汽約車和神州專車為代表的B2C平臺,擁有自有車輛和自己的駕駛員,由平臺來承擔車輛的損耗以及司機工資等成本,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打車服務。

首汽模式取消了 “份子錢”,以基礎工資和績效提成(每單20%)的方式給駕駛員發放工資,每日固定工作八小時,每月規定最低流水額度,完全進行公司化管理,改變了傳統計程車司機“散養”的狀態。

2017年4月,首汽約車作為南京首個獲得網約車許可證的平臺,正式上線。 南京首汽約車城市經理黃鵬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上線至今,平臺下車輛已經由最初的400輛增至800輛,全部為中高檔車型,主打“服務牌”。首汽司機月收入約為5000元左右。

在管理架構上,首汽採用車隊負責制。以南京為例,每個隊長負責管理200輛車。車隊隊長的績效和手下駕駛員的流水直接掛鉤,隊長也可以在後臺全程監控車輛的行駛狀態,負責投訴和服務品質的把控,進行線上線下的管理。

黃鵬認為,相較傳統計程車公司,首汽約車的優勢是,可以利用大資料進行車輛調度和訂單管理。

除了自營車輛,首汽約車還允許其他計程車公司以加盟的方式接入平臺,這為傳統計程車轉型提供了另一種出路。

據張年生介紹,中北曾經嘗試以加盟方式與首汽合作。中北提供車和駕駛員,在首汽約車上接單。由中北負擔油費和維修費,駕駛員收入由底薪和提成構成。首汽每月從加盟車的流水中提成6%。但一年以後,最初加盟的10輛車陸續退出,僅剩2輛。

與此同時,南京本土打車平臺“有滴打車”的業績也不理想。2016年6月,這一專注服務南京傳統計程車的打車平臺由中北、江南、東方、大件等南京6大計程車公司聯合推出,試圖為計程車搭建互聯網思維。

截至目前,共有8000輛計程車被接入平臺,但整個平臺的日業務量只有十幾單。當《中國新聞週刊》問及上述轉型障礙的原因時,所有受訪者均指出,滴滴、美團等平臺依靠雄厚資本大打“補貼戰”,通過低價競爭的方式扭曲了計程車市場的供需,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這裡的“劣幣”並不是指所有網約車,而是指“三證”不齊全的違法網約車。

資料顯示,目前南京市域的合法網約車共有一萬輛左右,但按照平臺自述,非法網約車至少在30萬輛以上。

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指出,目前來看,無論是供求關係還是以租賃公司為基礎的勞資關係,全靠資本支撐,不可持續。

事實上,自從南京出臺網約車新政細則以後,客管部門一直在加大執法力度。從最初的違法車罰款9000元,到現在頂格罰款三萬。2017年一年間,共抓扣違法網約車近2000輛,平均每天5輛。2018年以來,每天查處的數字增加到10~15輛。在2018年3月11日到4月12日的一個月內,暫停兩個平臺的車輛審驗。

但從目前的資料上看,仍然收效甚微。

淩強認為,各有關部門之間缺乏聯動,綜合執法的效力沒有發揮出來。比如,如果網信辦能充分發揮作用,直接從網路端抑制平臺公司,或許能夠一定程度上遏制目前這種惡性競爭。

“既然都是計程車,只不過跟乘客交流的形式變了,那麼就應在公平的起跑線上競爭。”淩強說。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建議,應出臺更細化的地方性法規,設計漸進式的懲罰裁量標準。比如,如果扣車罰錢兩三次之後,再犯是否應該停產整改,吊銷執照。

首汽約車CEO魏東指出,出行市場的分層足夠深,針對高端、中端到底層使用者,每個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點,這也是新政宣導的所謂“差異化經營”。

他說:“作為企業我從來不怕競爭,但我們在意非統一規則的競爭。咱倆足球比賽,都用腳踢沒問題。我用腳踢,你抱著球滿街跑,這個比賽就沒法踢了。現在問題就在這了。遊戲規則是國際足聯定的,但是裁判不吹哨,我有什麼辦法?”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霍思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