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中,關羽在被孫權活捉前,為何不選擇「寧為玉碎」以全名節

關羽是劉備手下的最強猛將, 戰斗力和軍事能力都令眾人欽佩, 然而在襄樊之戰中, 關羽卻遭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令人唏噓。

當時劉備剛剛打贏漢中之戰, 志得意滿, 竟然自稱漢中王, 令曹操非常憤怒。 在曹操看來, 劉備不夠資格和自己平起平坐, 他自稱漢中王的行為, 是在挑釁自己, 于是曹操決定出兵進攻漢中。 然而曹操剛剛在漢中損兵折將, 又怎麼可能輕易攻下漢中呢?于是曹操在司馬懿的建議下, 準備聯合孫權, 共同圖謀荊州!

曹操的計劃被劉備探知了, 于是劉備立馬找諸葛亮前來商議,

而諸葛亮給出的建議則是派關羽進攻樊城, 以此震懾孫曹兩家, 就這樣, 襄樊之戰爆發!

在劉備和諸葛亮看來, 只要關羽出兵拿下樊城, 便可以震懾住孫權和曹操, 使得兩家不敢結盟圖謀荊州, 哪知道關羽雖然將曹操打得狼狽不堪, 但是孫權卻在背后搞小動作,

偷襲了荊州, 致使關羽兵敗麥城, 最終被俘。 面對孫權的勸降, 關羽嚴詞拒絕, 最終遭到孫權的誅殺, 自此, 一代名將關羽, 黯然隕落!

看到這里, 很多人都為關羽的遭遇而唏噓, 但在感嘆之余, 大家也不禁好奇, 既然關羽有寧4不降孫權的心理, 又為何不在被俘虜之前自盡呢?如果關羽在被活捉之前自盡, 豈不是可以少卻被俘虜的污名?

事實上, 關羽之所以不在被活捉前自我了結, 以全名節, 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其中第一個原因大多數人都能看透, 但后面兩個原因卻鮮少有人知曉!

一、關羽誤以為孫權是個正常人

關羽之所以沒有選擇自盡,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 就是他錯估了孫權的為人, 他誤以為孫權是個正常人了!

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來看, 雖然當時的天下被魏蜀吳三家瓜分, 但曹魏的實力其實是最強大的, 它的國力甚至超過了吳蜀兩家之和, 在這種局面下, 劉備和孫權要想生存, 必須得聯合起來, 共同對付曹操!赤壁之戰就是一個例證!

當時曹操一統北方,

又輕易拿下荊州, 嚴重威脅到劉備和孫權的安全。 若劉備和孫權任意一方去單獨的和曹操作戰, 結局都將是必敗無疑, 然而當兩人聯手以后, 竟然成功的擊敗了曹操, 而且反推占領了大量的荊州土地, 可見兩人聯手的實力是多麼的強大。 也正是因為忌憚孫權和劉備的聯手, 所以在赤壁之戰以后, 曹操幾乎再未對孫劉兩家大舉用兵, 反而是出兵去攻打西涼馬超、漢中張魯了。

對于曹操的忌憚, 孫權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他大方地把荊州南郡借給了劉備, 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其目的就是想更好的聯合劉備, 對抗曹操。 即便孫劉兩家因為各自的發展出現了小矛盾, 最終雙方仍然能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 一直秉承著共同抗曹的目的行事。

比如當年的湘水之盟, 其實就源于孫權和劉備的領土爭端, 孫權想要回南郡, 劉備不愿意給, 于是孫權出兵進攻荊州, 劉備也率軍前來迎戰。 最終在曹操的壓力下, 雙方握手言和, 劉備割讓三個郡給孫權, 以此換取南郡的歸屬。

總的來說,雖然孫劉兩家時有摩擦,但雙方一直秉承著共同抗曹的大方向,最終都能和平解決雙方的爭端。也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所以當呂蒙率軍偷襲荊州以后,關羽才會想方設法地和呂蒙取得聯系,他一直不敢相信孫權會干這麼蠢的事情,明明關羽在襄樊已經把曹操打了個半殘,孫權在合肥繼續努把力,完全可以趁機把曹操趕過黃河,他實在想不通,為何孫權會不打曹操,反而出兵偷襲關羽的后方?

懷著對孫權偷襲荊州行為的不理解,關羽一邊撤退一邊聯系呂蒙,希望通過外交手段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就像之前孫權進攻荊州那次一樣,結果呂蒙根本不給關羽正面回應,最終活捉了關羽。而關羽在被活捉之前,仍然不相信孫權會除掉他!

一方面,關羽乃是天下名將,實力超群,有了他將非常有助于提升己方實力,所以關羽認為孫權不會除他,而會像曹操一樣,對他「上馬金、下馬銀」,努力爭取讓他改換門庭;另一方面,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很高,除掉關羽乃是和劉備集團決裂的行為,而失去了劉備的配合,孫權不可能打贏曹操,不可能逐鹿中原,所以關羽認為,孫權為了東吳的前途,絕對不可能殺他!

然而,關羽錯誤地估計了孫權的戰略眼光!孫權這哥兒們,壓根兒沒有爭霸天下的雄心,他壓根兒沒有想著聯合劉備去擊敗曹操,最終一統天下,他的想法僅僅是偏安一隅而已,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出兵偷襲了荊州,將整個長江防線掌握在自己手中,認為只要擁有了長江防線,便可以徹底的高枕無憂了。

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來看,孫權本不應該偷襲荊州,即便偷襲了荊州,也不應該除掉關羽,因為留著關羽,可以讓劉備投鼠忌器。然而大家都高估了孫權的智商,他完全就不是一個正常人,有如此強大的敵人曹操在一旁,他還敢去捅盟友刀子,還敢去除掉關羽,徹底和盟友撕破臉皮,這完全不是一個正常人能作出的事!

二、關羽并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

關羽走南闖北,闖蕩天下這麼多年,什麼險境沒有見過,當年的呂布、曹操那麼強悍,都沒有傷到他一根毫毛,現在的孫權又怎麼可能傷到自己呢?所以說從始至終,關羽其實都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

當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傳到關羽耳中時,如果他選擇逃跑,他完全可以跳出吳軍的包圍圈。即便他已經確認東吳徹底翻臉時,其實他也有能力跑回益州,只不過他不愿意而已。當時關羽率眾撤退至麥城,本可以再進一步,跑到上庸劉封的地盤,結果他卻停下了腳步,就地構建工事,想要阻擋吳軍,趁機讓廖化回去報信,搬取援兵,令人大為震撼!

原文:關公從之,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這枝軍馬接濟,以待川兵大至,軍心自安矣。」

可以看到,當時的關羽以及他的手下親信們,大多不愿意就此返回益州,他們想的是在麥城拖住吳軍,等待上庸援軍到來,再等劉備發兵而至,這樣不僅可以解了麥城之圍,還可以重新搶回荊州,就如同湘水之盟一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關羽才沒有選擇自盡。而當關羽發現劉封不愿意救援以后,他立馬選擇了突圍,準備回益州去找劉備。反正從始至終,關羽就沒想過自己會被活捉!既然他沒想過被活捉,自己也就沒想過自盡了……

三、關羽的身份特殊,不能夠自盡

往大的方面說,關羽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他如果選擇自盡,有辱漢室名聲。往小的說,關羽乃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他對荊州的情況了如指掌,一旦他沒了,劉備就徹底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而且會極大的傷害劉備集團的人心,所以關羽不能選擇自盡。

關羽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同劉備一起創業的元老,是劉備集團蒸蒸日上的象征,他絕對不能輕易死去。即便死,也要戰死沙場,這能夠激勵人心,讓更多的人有感于他的忠義,為蜀漢集團效力。而一旦關羽選擇自盡,那麼這些人將會大受打擊,你想,連集團二號人物都選擇了自盡,這豈不是意味著蜀漢要亡?

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得失,還沒有最終決定!孫權雖然靠偷襲拿下了荊州,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軍力強于劉備,一旦劉備反應過來,派出援兵,孫權不一定能夠抵擋。關羽畢竟在荊州經營了這麼多年,對當地的地理、人情都非常了解,一旦劉備出兵荊州,關羽絕對是統兵的最佳人選,即便不讓關羽統兵,關羽提供的情報也會給予劉備極大的助力,所以說關羽絕對不能自盡,他活著更加有利于劉備集團!

結語

綜合來看,關羽在被活捉前,之所以不選擇自盡,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一、關羽誤以為孫權是個正常人,不會對他痛下狠手;二、關羽并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三、關羽身份特殊,不能選擇自盡,倒在沙場都比自盡好!

以此換取南郡的歸屬。

總的來說,雖然孫劉兩家時有摩擦,但雙方一直秉承著共同抗曹的大方向,最終都能和平解決雙方的爭端。也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所以當呂蒙率軍偷襲荊州以后,關羽才會想方設法地和呂蒙取得聯系,他一直不敢相信孫權會干這麼蠢的事情,明明關羽在襄樊已經把曹操打了個半殘,孫權在合肥繼續努把力,完全可以趁機把曹操趕過黃河,他實在想不通,為何孫權會不打曹操,反而出兵偷襲關羽的后方?

懷著對孫權偷襲荊州行為的不理解,關羽一邊撤退一邊聯系呂蒙,希望通過外交手段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就像之前孫權進攻荊州那次一樣,結果呂蒙根本不給關羽正面回應,最終活捉了關羽。而關羽在被活捉之前,仍然不相信孫權會除掉他!

一方面,關羽乃是天下名將,實力超群,有了他將非常有助于提升己方實力,所以關羽認為孫權不會除他,而會像曹操一樣,對他「上馬金、下馬銀」,努力爭取讓他改換門庭;另一方面,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很高,除掉關羽乃是和劉備集團決裂的行為,而失去了劉備的配合,孫權不可能打贏曹操,不可能逐鹿中原,所以關羽認為,孫權為了東吳的前途,絕對不可能殺他!

然而,關羽錯誤地估計了孫權的戰略眼光!孫權這哥兒們,壓根兒沒有爭霸天下的雄心,他壓根兒沒有想著聯合劉備去擊敗曹操,最終一統天下,他的想法僅僅是偏安一隅而已,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出兵偷襲了荊州,將整個長江防線掌握在自己手中,認為只要擁有了長江防線,便可以徹底的高枕無憂了。

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來看,孫權本不應該偷襲荊州,即便偷襲了荊州,也不應該除掉關羽,因為留著關羽,可以讓劉備投鼠忌器。然而大家都高估了孫權的智商,他完全就不是一個正常人,有如此強大的敵人曹操在一旁,他還敢去捅盟友刀子,還敢去除掉關羽,徹底和盟友撕破臉皮,這完全不是一個正常人能作出的事!

二、關羽并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

關羽走南闖北,闖蕩天下這麼多年,什麼險境沒有見過,當年的呂布、曹操那麼強悍,都沒有傷到他一根毫毛,現在的孫權又怎麼可能傷到自己呢?所以說從始至終,關羽其實都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

當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傳到關羽耳中時,如果他選擇逃跑,他完全可以跳出吳軍的包圍圈。即便他已經確認東吳徹底翻臉時,其實他也有能力跑回益州,只不過他不愿意而已。當時關羽率眾撤退至麥城,本可以再進一步,跑到上庸劉封的地盤,結果他卻停下了腳步,就地構建工事,想要阻擋吳軍,趁機讓廖化回去報信,搬取援兵,令人大為震撼!

原文:關公從之,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這枝軍馬接濟,以待川兵大至,軍心自安矣。」

可以看到,當時的關羽以及他的手下親信們,大多不愿意就此返回益州,他們想的是在麥城拖住吳軍,等待上庸援軍到來,再等劉備發兵而至,這樣不僅可以解了麥城之圍,還可以重新搶回荊州,就如同湘水之盟一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關羽才沒有選擇自盡。而當關羽發現劉封不愿意救援以后,他立馬選擇了突圍,準備回益州去找劉備。反正從始至終,關羽就沒想過自己會被活捉!既然他沒想過被活捉,自己也就沒想過自盡了……

三、關羽的身份特殊,不能夠自盡

往大的方面說,關羽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他如果選擇自盡,有辱漢室名聲。往小的說,關羽乃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他對荊州的情況了如指掌,一旦他沒了,劉備就徹底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而且會極大的傷害劉備集團的人心,所以關羽不能選擇自盡。

關羽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同劉備一起創業的元老,是劉備集團蒸蒸日上的象征,他絕對不能輕易死去。即便死,也要戰死沙場,這能夠激勵人心,讓更多的人有感于他的忠義,為蜀漢集團效力。而一旦關羽選擇自盡,那麼這些人將會大受打擊,你想,連集團二號人物都選擇了自盡,這豈不是意味著蜀漢要亡?

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得失,還沒有最終決定!孫權雖然靠偷襲拿下了荊州,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軍力強于劉備,一旦劉備反應過來,派出援兵,孫權不一定能夠抵擋。關羽畢竟在荊州經營了這麼多年,對當地的地理、人情都非常了解,一旦劉備出兵荊州,關羽絕對是統兵的最佳人選,即便不讓關羽統兵,關羽提供的情報也會給予劉備極大的助力,所以說關羽絕對不能自盡,他活著更加有利于劉備集團!

結語

綜合來看,關羽在被活捉前,之所以不選擇自盡,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一、關羽誤以為孫權是個正常人,不會對他痛下狠手;二、關羽并不認為自己會被活捉;三、關羽身份特殊,不能選擇自盡,倒在沙場都比自盡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