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

聽過這麼一句話:「我見過一個人最恐怖的狀態, 就是持續性的內耗。 」

內耗的人生, 像是左腳絆右腳, 很多時候, 還沒對外輸出攻擊, 自己就先敗了陣。

人一旦陷入自我消耗的狀態, 遲早會把自己拖入生活的沼澤。

而真正厲害的人, 都是「反內耗」體質。

1 別讓情緒內耗, 榨干自己的力量

莫言在《食草家族》中寫道:人要生存, 就得擺脫連環般的桎梏, 憂愁悲觀便是人最根本的ㄙˇ敵。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 打敗我們的不是別人, 正是自己內心的憂慮。

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故事, 感觸頗深。 有個人想申請公司更高的職位, 于是發消息問朋友怎麼做。

朋友不僅詳細解答, 還發了很多資料給他參考。 那人聽完點了點頭, 表示接下來要好好研究一番。 過了一個月, 朋友問他晉升情況, 那人卻說還沒開始寫申請表。 朋友問他原因, 他支支吾吾地說自己沒準備好。

「害怕如果申請不過, 領導會不會覺得我急功近利」;「擔心最后申請失敗, 同事會不會笑話自己」;「焦慮每年申請成功的人數只有幾個, 我會不會最后被淘汰」。 他還沒嘗試, 就已經被想象中的困難嚇住了, 還沒開始申請, 就累得放棄了。

美國社會學家hochschild, 曾提出過「情緒勞動」的概念。 它指的是, 除了日常的體力和腦力活動外, 還存在情緒活動。

當一個人陷入糾結和焦慮中, 就會消耗自己大量的體力。

這也就是,

即便一天什麼都沒干, 我們也會覺得很累的原因。

羅翔教授說:對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 對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 生活中或許只有10%的事情, 是我們所能夠控制的。

我們只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范圍內的事情, 學會接受事情的事與愿違, 這也是我們終生的修行。

2 別讓外界評價, 迷失自己的方向

網路上有個話題:「當你掙脫他人目光時, 是什麼體驗?」

有個答案很戳心:當我目光不在他人, 而在自己時, 生活逐漸明朗起來了。 是啊, 生活中總是有太多的人, 習慣活在別人的嘴里, 讓自己畫地為牢。

有位年輕人請教高僧:「大師, 為何我總是一事無成?」高僧問年輕人:「你這幾十年都是怎麼過的?」年輕人回答說:「本來想畫畫, 有人說沒出息, 我就沒再畫;后來想寫作, 有人說沒前途, 我就不寫了;再后來想學醫, 有人說太苦, 最后就沒考。 」高僧聽完年輕人的回答, 嘆息道:「你總是活在別人的嘴里, 哪里能活得精彩?」

很多時候, 外界的眼光和評價, 就像一層厚厚的繭。

當我們過于在意, 就會被困在里面,

思想被牽著走, 生活也就迷失了方向。

很喜歡楊絳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 與他人毫無關系。

他人的聲音只是參考, 唯有認清自己, 才能堅定自己的方向, 即使身處否定, 依然不會丟失自我。

3 別讓不懂拒絕,
增加自己的負累

季羨林在《季羨林談人生》中寫道: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 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 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但一味替他人著想, 就會變成毫無底線的老好人, 讓自己的人生越發冗雜。

知乎上有個話題:「不懂拒絕的人生, 到底有多累?」下面的高贊評論, 是網友阿敲的經歷。 剛畢業時, 阿敲在銀行工作的同學找到他, 希望他幫忙拉業務。 阿敲厭惡風險, 但不懂拒絕的他, 最后竟然辦理了7張信用卡。 工作上, 同事有什麼事情都找阿敲, 端茶倒水, 復印資料文件, 到樓下取快遞, 阿敲從來不拒絕。

生活上, 朋友們遇到任何困難, 也會第一時間來求阿敲幫忙。 別人問阿敲, 明明活得那麼累, 為什麼不拒絕別人的請求呢?阿敲說:如果不加班幫同事寫策劃方案, 對方就會孤立自己;莉莉請求我幫忙拉業務,是看得起我,不能讓她失望;大白之前把他新買的小轎車借給我用,人情不能不還。阿敲就像是「便利貼」,不懂得拒絕身邊人的請求,平白為自己增添了很多負累。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一個人學會合理拒絕,就能減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煩,避免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

的確如此,人生在世,大多數的煩惱與壓力,到最后都是畫蛇添足的自虐。

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因此,別再因為「不好意思」當老好人了,這樣只會不知不覺把自己拖垮。

遇到不合理的請求,該拒絕就拒絕吧。

4 別讓拖延成性,毀掉自己的人生

你曾有過拖延的經歷嗎?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制定一大堆計劃,最終計劃卻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擱置。

表面上,被拖延的是事情,但真正耽誤的卻是我們自己。

作家洪晃,就是一位重度拖延癥患者。有一次,洪晃需要做一個PPT,她想好了大綱,還在紙上列下了時間表。但是到了計劃的時間,洪晃卻遲遲沒有開始。洪晃覺得自己不擅長做PPT,她一會擔心自己做不好,一會又害怕做出來后不被認可。各種思緒纏繞在洪晃腦袋里,就像無緒的線頭,越扯越亂,計劃就這樣被作廢了。

網上有人問:「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高贊回答很戳心:因為我們的時間大多花在維持現狀上。

你想要拒絕平庸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節流」,就是要把生活中的空隙時間都利用起來,拒絕拖延。

如果始終被生活推著往前走,就難以掌控真正的人生。

而強者,總是拒絕拖延,注重點滴時間的積累,實現復利效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凡事別在憂慮中拖延,先開始做,唯有一直向前走,才能看到朝陽。

5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

很喜歡作家劉方同的一句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內外交困的煎熬期。這段時期漫長得仿佛沒有終點,如果挺不過,便是你的無底洞;但是挺過了,那就是你的成年禮。

內耗,就像是身體生了一場大病。

不同的是,有人選擇得過且過,將就余生;有人終結內耗,治愈自己。

走過半生,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別因為情緒內耗,榨干了自己的能量;別因為外界評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別因為不懂拒絕,增添了自己的負累;別因為拖延成性,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對方就會孤立自己;莉莉請求我幫忙拉業務,是看得起我,不能讓她失望;大白之前把他新買的小轎車借給我用,人情不能不還。阿敲就像是「便利貼」,不懂得拒絕身邊人的請求,平白為自己增添了很多負累。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一個人學會合理拒絕,就能減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煩,避免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

的確如此,人生在世,大多數的煩惱與壓力,到最后都是畫蛇添足的自虐。

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因此,別再因為「不好意思」當老好人了,這樣只會不知不覺把自己拖垮。

遇到不合理的請求,該拒絕就拒絕吧。

4 別讓拖延成性,毀掉自己的人生

你曾有過拖延的經歷嗎?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制定一大堆計劃,最終計劃卻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擱置。

表面上,被拖延的是事情,但真正耽誤的卻是我們自己。

作家洪晃,就是一位重度拖延癥患者。有一次,洪晃需要做一個PPT,她想好了大綱,還在紙上列下了時間表。但是到了計劃的時間,洪晃卻遲遲沒有開始。洪晃覺得自己不擅長做PPT,她一會擔心自己做不好,一會又害怕做出來后不被認可。各種思緒纏繞在洪晃腦袋里,就像無緒的線頭,越扯越亂,計劃就這樣被作廢了。

網上有人問:「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高贊回答很戳心:因為我們的時間大多花在維持現狀上。

你想要拒絕平庸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節流」,就是要把生活中的空隙時間都利用起來,拒絕拖延。

如果始終被生活推著往前走,就難以掌控真正的人生。

而強者,總是拒絕拖延,注重點滴時間的積累,實現復利效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凡事別在憂慮中拖延,先開始做,唯有一直向前走,才能看到朝陽。

5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

很喜歡作家劉方同的一句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內外交困的煎熬期。這段時期漫長得仿佛沒有終點,如果挺不過,便是你的無底洞;但是挺過了,那就是你的成年禮。

內耗,就像是身體生了一場大病。

不同的是,有人選擇得過且過,將就余生;有人終結內耗,治愈自己。

走過半生,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別因為情緒內耗,榨干了自己的能量;別因為外界評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別因為不懂拒絕,增添了自己的負累;別因為拖延成性,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