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人是否靠譜,就看他有沒有「閉環思維」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高度評價一個人, 你會用哪個詞?

放在過去, 你可能會用「善良」、「聰明」、「能力強」這樣的詞。

但是現在, 越來越多的人,

高度評價一個人時, 都選擇了「靠譜」這個詞。

什麼叫靠譜?

靠譜就是你把這事交給他之后完全不用操心后續。

因為你知道他肯定能落實, 就算沒辦好, 也能及時給你一個回饋, 這就叫靠譜。

而一個人是否靠譜, 就看三件事:「凡事有交代, 件件有著落, 事事有回音。 」

說是三件事, 其實就是一件事, 說的是你做事要有閉環思維。

01

一個人是否靠譜, 換位思考很重要。

為什麼靠譜的人要有閉環思維?

因為閉環思維體現的不僅僅是你的責任心, 更是你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

你心里裝著別人, 你才能真正地靠譜。

人并不孤立存在, 人和人之間會產生很多鏈接, 這些鏈接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協同網絡。

換句話說, 我們每個人, 作為一個網絡節點,

都生活在協同網絡中。

你所在的小組, 是一個協同網絡, 你所在的部門, 是一個協同網絡, 你所在的公司, 又是一個更大的協同網絡。

你從協同網絡中接到一個任務, 處理完畢后, 你把處理的結果反饋到網絡中, 并提交給下一個需要處理這個任務的節點。

這個任務在你這里, 就形成了閉環。

也就是說, 你為下一個節點提供了你的確定性, 以確保這個任務, 能夠順利地往下進行。

別人信任你, 說你靠譜, 本質上講, 就是因為你能夠提供對方所需要的確定性。

基于此, 從更巨觀的角度看:

所謂靠譜, 指的是你能夠持續地為你所在的協同網絡提供別人可預期的確定性。

這個定義里, 有幾個關鍵詞:持續、協同網絡、可預期、確定性。

這是一種產品思維, 你把自己當做了一個產品, 并在協同網絡中與別人互動。

產品從本質上講, 就是持續的為用戶提供確定性的服務。

并且, 用戶對這項確定性的服務產生了預期, 進而產生了信任。

你在公司這個協同網絡里, 你的用戶就是你的老板、你的上級、你的同事;

你在家庭這個協同網絡里, 你的用戶就是你的愛人、你的孩子、你的父母。

你要想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你就需要換位思考, 去思考你的用戶需要什麼樣的確定性。

舉個例子, 老板需要的確定性, 是「你把方案做好, 并告訴他」。

但如果你提供的確定性, 是「我把方案做好, 并發送到老板信箱」, 這就出現了誤差。

因為「告訴他」并不等于「發送到信箱」。

發送到信箱,

老板不一定能看到, 所以你還得口頭或微信告訴老板, 說方案已經發送到了你的信箱。

再比如, 你上飛機前正和伴侶聊微信。

上飛機后, 你給伴侶發微信說:飛機馬上起飛, 一會兒發的信息無法回復, 飛機兩小時后落地, 落地后再回復。

這就叫換位思考, 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 明確的知道對方要的確定性到底是什麼。

社會變化越來越快, 不確定性越來越多, 焦慮情緒也就越來越多, 正因為如此, 大家都想追求盡可能多的確定性。

追求安全、追求穩定、追求靠譜……本質上都是在追求確定性。

這種確定性, 也是一種安全感和信賴感。

我們在尋找事業伙伴、結交朋友、尋找伴侶時, 盡量找靠譜的人合作。

因為靠譜的人, 能夠在不確定的未來,

給你提供一些可依賴的確定性。

02

尊重別人的時間。

不尊重時間的人, 也不會被時間尊重。

現代工作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 多線程工作已經成為了常態。

因此, 大家的時間都變得十分寶貴。

微博上有一個熱帖說:

經常遲到的人, 在家的說自己剛出門, 剛出發的時候說快到了,在路上的時候說自己已經到了。

很多網友積極認領,還帶著沾沾自喜的語氣說自己有更夸張的遲到經歷。

終于有人看不下去,一語道破實質:這不是經常遲到,而是經常撒謊。

遲到,實際上就是拿別人的時間不當時間。

如果生活中有愿意容忍的朋友,那是一種幸運。

但是在職場中,守時是基本的職業要求,浪費別人的時間,打亂別人的計劃,是非常不專業的表現。

也許在有的場合,遲到從一開始就已經喪失了入場機會。

比如:面試、談項目等場合,遲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評,扭轉過來就得花費很大的力氣。

而第一印象,是最難扭轉的。

尊重別人的時間有很多方面,守時是最根本的一項。

微信少發語音多打字、交接工作時做到條理清晰、簡潔易懂。

甚至求助他人時先最大化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部分,都是對他人時間的尊重。

而對于尊重自己的時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

管理是一種掌控,對工作難度、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排出任務的優先級和時間分配。

很多時候,對時間的錯誤估計就是對自己能力的錯誤估計。

盡管大家都在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但只有一部分人真的如此。

倉皇之下,交出來的東西總是不及反復打磨的。

因此,不要高估dealine,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爆發力。

如果沒有李白酒入豪腸釀成詩的天賦,請根據自己的能力給待完成的任務留出足夠的時間。

03

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正確的認知。

一個人責任心強,是好事,但很多責任心強的人,經常做出「夸大」的承諾。

倒并不是他們「有心」為之,而是他們在承諾前,沒有合理評估自己完成承諾的能力。

盡管他們竭盡全力去做,但結果卻依然不好。

這是很多責任心強的人被烙上「不靠譜」印記的重要原因。

他們沒有把「想做好」和「能做好」分清楚,「想做好」是態度問題,「能做好」是能力問題。

人總是這樣,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進而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符的承諾。

剛才說了,靠譜的本質是給別人提供確定性。

你能換位思考,你有契約精神,但你的能力卻沒跟上,你依然無法給別人提供確定性。

不僅如此,責任心強的人,事如果沒辦好,還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首先,你別答應得那麼快,先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事的難易程度。

其次,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多次,那麼下次再承諾時,你要強行把自己的能力估低。

最后,無論如何,你還是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行。

「無心」的不靠譜,也是不靠譜,一個真正靠譜的人,會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承諾。

04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1. 凡事有交代

如果一件事情交代下去,沒有人問就漸漸消失了,那麼組織的協作機制就是失效的。

劉潤認為,凡事有交代的本質,就是給任何事情扣上閉環,有開始就必須有結束,避免石沉大海。

既然是有頭有尾的事情,就要:「用循環解決問題」。

循環過程分為5個步驟:啟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

這5個步驟,構成完整循環,且缺一不可。凡事有交代的背后,是一組嚴密執行的步驟。

2. 件件有著落

我們在工作中夸獎一個人,常常會說:這人靠譜,辦事能落地。

什麼叫能落地?

在工作中,你會發現有的人聊起事情來,口若懸河,特別有激情,但就是上不了手,紙上談兵。

做事毫無章法,沒有絲毫策略意識。嘴上揮師百萬,實際戰場逃兵。

從外部看一件事,和真正上手做一件事,體感是完全不同的。

劉潤認為:如果一個創業者不停的說「我」,我想怎麼樣,我計劃怎麼樣,我打算怎麼樣,我認為怎麼樣,我要怎麼著。

眼里只有「我」的視角,其實非常危險。

因為「想象世界」和「真實用戶世界」往往相差千萬里。

對于沒有親自俯身經營的事情,要時刻保持謙卑,時刻保持敬畏。

哪怕是一份特別簡單的工作,也需要常懷敬畏之心。

因為,實際做起來,永遠都會有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情況發生。

但是一個成熟的人,能快速走出焦慮,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必須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搬走石頭,解決問題上。

即使失敗了,也盡了最大努力,把所有可以嘗試的方法窮盡了一遍。

3. 事事有回音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里表達過一個觀點: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

試想一下,如果你給下屬派個活兒,幾天都沒有回音,不知道事情進行到了哪一步,你心里會不會沒底?

如果團隊合作,同伴遇到棘手的問題,瞞著大家鼓搗了幾天也沒解決,結果補救都來不及,你會不會怪他不早告訴你?

所以,如果公司要計劃做一個項目,從目標、到過程,到結果,你都要積極進行反饋。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一個人是否靠譜,閉環很重要。

你要做到思考閉環,能夠換位思考;

你要做到能力閉環,能力匹配責任;

你要做到反饋閉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剛出發的時候說快到了,在路上的時候說自己已經到了。

很多網友積極認領,還帶著沾沾自喜的語氣說自己有更夸張的遲到經歷。

終于有人看不下去,一語道破實質:這不是經常遲到,而是經常撒謊。

遲到,實際上就是拿別人的時間不當時間。

如果生活中有愿意容忍的朋友,那是一種幸運。

但是在職場中,守時是基本的職業要求,浪費別人的時間,打亂別人的計劃,是非常不專業的表現。

也許在有的場合,遲到從一開始就已經喪失了入場機會。

比如:面試、談項目等場合,遲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評,扭轉過來就得花費很大的力氣。

而第一印象,是最難扭轉的。

尊重別人的時間有很多方面,守時是最根本的一項。

微信少發語音多打字、交接工作時做到條理清晰、簡潔易懂。

甚至求助他人時先最大化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部分,都是對他人時間的尊重。

而對于尊重自己的時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

管理是一種掌控,對工作難度、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排出任務的優先級和時間分配。

很多時候,對時間的錯誤估計就是對自己能力的錯誤估計。

盡管大家都在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但只有一部分人真的如此。

倉皇之下,交出來的東西總是不及反復打磨的。

因此,不要高估dealine,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爆發力。

如果沒有李白酒入豪腸釀成詩的天賦,請根據自己的能力給待完成的任務留出足夠的時間。

03

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正確的認知。

一個人責任心強,是好事,但很多責任心強的人,經常做出「夸大」的承諾。

倒并不是他們「有心」為之,而是他們在承諾前,沒有合理評估自己完成承諾的能力。

盡管他們竭盡全力去做,但結果卻依然不好。

這是很多責任心強的人被烙上「不靠譜」印記的重要原因。

他們沒有把「想做好」和「能做好」分清楚,「想做好」是態度問題,「能做好」是能力問題。

人總是這樣,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進而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符的承諾。

剛才說了,靠譜的本質是給別人提供確定性。

你能換位思考,你有契約精神,但你的能力卻沒跟上,你依然無法給別人提供確定性。

不僅如此,責任心強的人,事如果沒辦好,還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首先,你別答應得那麼快,先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事的難易程度。

其次,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多次,那麼下次再承諾時,你要強行把自己的能力估低。

最后,無論如何,你還是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行。

「無心」的不靠譜,也是不靠譜,一個真正靠譜的人,會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承諾。

04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1. 凡事有交代

如果一件事情交代下去,沒有人問就漸漸消失了,那麼組織的協作機制就是失效的。

劉潤認為,凡事有交代的本質,就是給任何事情扣上閉環,有開始就必須有結束,避免石沉大海。

既然是有頭有尾的事情,就要:「用循環解決問題」。

循環過程分為5個步驟:啟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

這5個步驟,構成完整循環,且缺一不可。凡事有交代的背后,是一組嚴密執行的步驟。

2. 件件有著落

我們在工作中夸獎一個人,常常會說:這人靠譜,辦事能落地。

什麼叫能落地?

在工作中,你會發現有的人聊起事情來,口若懸河,特別有激情,但就是上不了手,紙上談兵。

做事毫無章法,沒有絲毫策略意識。嘴上揮師百萬,實際戰場逃兵。

從外部看一件事,和真正上手做一件事,體感是完全不同的。

劉潤認為:如果一個創業者不停的說「我」,我想怎麼樣,我計劃怎麼樣,我打算怎麼樣,我認為怎麼樣,我要怎麼著。

眼里只有「我」的視角,其實非常危險。

因為「想象世界」和「真實用戶世界」往往相差千萬里。

對于沒有親自俯身經營的事情,要時刻保持謙卑,時刻保持敬畏。

哪怕是一份特別簡單的工作,也需要常懷敬畏之心。

因為,實際做起來,永遠都會有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情況發生。

但是一個成熟的人,能快速走出焦慮,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必須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搬走石頭,解決問題上。

即使失敗了,也盡了最大努力,把所有可以嘗試的方法窮盡了一遍。

3. 事事有回音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里表達過一個觀點: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

試想一下,如果你給下屬派個活兒,幾天都沒有回音,不知道事情進行到了哪一步,你心里會不會沒底?

如果團隊合作,同伴遇到棘手的問題,瞞著大家鼓搗了幾天也沒解決,結果補救都來不及,你會不會怪他不早告訴你?

所以,如果公司要計劃做一個項目,從目標、到過程,到結果,你都要積極進行反饋。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一個人是否靠譜,閉環很重要。

你要做到思考閉環,能夠換位思考;

你要做到能力閉環,能力匹配責任;

你要做到反饋閉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