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越是愚蠢的人,越喜歡好為人師

滿壺不響, 半壺晃蕩。

看過一張漫畫。

一只公雞打扮成教授模樣, 給一群鴨講課, 內容是游泳。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查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

「顯擺學識的往往都是對某個領域一竅不通的人, 因為他分辨不清, 身邊哪些人比自己聰明。 」

越是成熟的稻穗, 越是懂得彎下腰身;越是愚蠢的人, 越是喜歡好為人師。

01

前段時間, 上海日化前CEO葛文耀, 退出好幾個同輩人的微信群。

他說:「我發覺許多跟我一樣上了歲數的人,

都很喜歡教人做事, 十分討人厭煩。 」

你肯定也遇到過這種喜歡以「過來人」自居, 對你生活指手畫腳的人:

你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 他說這個專業沒前途;

你買了件黃色的衣服, 他說你穿紅色更好看;

你想專注事業, 他教導你應該先成家后立業;

……

他們總是認為, 憑借自己的經驗, 能夠提供別人正確的指導。

但社會快速發展, 各行各業的知識面也在不斷更新, 一個人的畢生所聞, 往往也只是某個領域的冰山一角。

硬要吹噓自己有識, 其實就是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想到此前古裝劇《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熱播時, 一位自稱業內專家的網友, 從服飾到臺詞, 他將劇集各個方面作為反面教材, 并教導觀眾他所認為正確的拍攝方式。

他的表述中充滿生僻的術語, 許多人認為他專業素養深厚, 還尊稱他為「老師」。

直到品評劇組選用的主題曲時, 他說:「受不了現在的古風歌曲, 為賦新詞強說愁, 全靠辭藻堆砌, 矯情不知所云。 」

評論區一片嘩然, 因為主題曲的歌詞,

引用自李清照的作品。

有觀眾質疑:「老師, 您該不會連李清照的《如夢令》都不知道吧, 這可是小學就要求掌握的宋詞。 」

該網友沒有正面回應, 而是在一片嘲諷聲中, 連夜注銷了平臺賬號。

著名書法家陳丹青, 門生遍布全球十幾個國家, 但他在一次講座中直言, 自己很多時候都很無知, 所以從不敢隨便指點別人。

臺灣作家金惟純也說:「我為凡夫俗子, 不敢奢求為人師表, 只要戒掉好為人師, 便已功德無量。 」

狹隘淺薄者, 總是覺得自己掌握了絕對真理, 恨不得所有人對自己頂禮膜拜。

反倒是閱歷深厚的人, 明白自己的渺小, 面對充滿未知的世界, 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02

豆瓣上有人感慨:為何總有人喜歡將自己的觀點, 強加給別人?

有個評論一針見血:為循規蹈矩的命運尋求些許認同, 為一事無成的人生增添幾分優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有著真才實學的人, 不必言說自己的淵博, 只用有目共睹的成績, 收獲世人的尊重。

一個人胸無點墨時, 才會兜售本已貧瘠的學識, 用居高臨下的師者姿態, 裝點內心的虛榮。

正如周國平所說:好為人師者意在求榮, 但因缺乏實質, 結果往往發展為取辱。

曾有位名叫張天志的武師, 自認為技藝精熟, 獨自前往香港打拼。

然而一連幾年, 張天志仍是默默無聞, 只能做搬運工謀生。

后來他遇上久負盛名的宗師葉問, 便想通過拉踩對方來打響自己的名號。

他以詠春正統傳人自居, 公開指責葉問的詠春招法為謬傳。

隨后他打造了一副「詠春正宗」的牌匾,聲稱要開館收徒,糾正被葉問誤導的武術愛好者。

張天志一時聲名大噪,還吸引到一大批追隨者。

直到在自己的場館輸給葉問,張天志才發現葉問并非用錯招法,而是對傳統詠春進行了改良。

反倒自己墨守成規,一心只想沽名釣譽,反而貽笑大方。

瑞·達里歐在《原則》中說:「人們常常會犯的錯誤,就是將聰明的表象當作聰明本身。」

在人人自稱老師的時代,誰都可以憑借廉價的觀點,收獲一群點贊的觀眾。

可當我們把時間用來博取外界的肯定時,就很難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缺陷。

好為人師者,掩飾不了自己的無知。

人人自有其路,與其指點別人的道路,不如專注自己的方向。

03

交際學大師塞萊斯特·黑德利,曾在TED演講時說:

「如果你想有所成長,那就在和別人的交往中,盡量讓自己處于一個傾聽者的位置。」

著名導演李安年輕時,參加過一個攝影集訓班。

因為有過拍攝經驗,李安常把自己當作老師,指導身邊年齡稍小的組員。

臨近課程結束,學員們需要自行組隊,完成期末考核的作業。

此前得到李安指導的學生,紛紛跑來和他組隊,而他本人也很享受身為人師的感覺。

直到交作業當天,李安發現平時悶聲不響的學生,無論是在作品的剪輯還是鏡頭上,都超過他。

李安日后在采訪時說:

「如果你一直想給別人當老師,就會下意識靠近那些不如你的人。這樣你也許能獲得一些心理優勢,卻會遠離真正優秀的人,從而失去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托馬斯·哈里斯在《改變人生的人際溝通分析》中,提過一個「舞臺效應」:

意思是說,當你站上舞臺,雖然能讓所有人看見,但臺下一切對你而言俱是漆黑。

只有走下舞臺,你才能借助臺上的燈光,看到別人閃光點,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好為人師,恰恰是一個將自己捧上舞臺的過程。

而要改變這種習慣,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和任何人進行交談前,都假定自己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正如演員比爾·奈伊所說:「每一個你將要遇到的人,都能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認知缺陷。」

當你專注那些有價值的信息增量,就會逐漸由一個施教者,過渡為一個傾聽者。

用謙遜代替傲慢,兼容彼此的差異,才能各得其所,相互成就。

曾仕強教授曾說:

「凡是一見面就教你很多東西,這種人大概都沒有什麼底子。」

滿壺不響,半壺晃蕩。

高高在上地指點別人,不會拔高自己的水平,反而暴露骨子里的愚蠢、傲慢和偏見。

人的見識,不該只是向外張揚,更應該向內沉淀。

與朋友們共勉。

隨后他打造了一副「詠春正宗」的牌匾,聲稱要開館收徒,糾正被葉問誤導的武術愛好者。

張天志一時聲名大噪,還吸引到一大批追隨者。

直到在自己的場館輸給葉問,張天志才發現葉問并非用錯招法,而是對傳統詠春進行了改良。

反倒自己墨守成規,一心只想沽名釣譽,反而貽笑大方。

瑞·達里歐在《原則》中說:「人們常常會犯的錯誤,就是將聰明的表象當作聰明本身。」

在人人自稱老師的時代,誰都可以憑借廉價的觀點,收獲一群點贊的觀眾。

可當我們把時間用來博取外界的肯定時,就很難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缺陷。

好為人師者,掩飾不了自己的無知。

人人自有其路,與其指點別人的道路,不如專注自己的方向。

03

交際學大師塞萊斯特·黑德利,曾在TED演講時說:

「如果你想有所成長,那就在和別人的交往中,盡量讓自己處于一個傾聽者的位置。」

著名導演李安年輕時,參加過一個攝影集訓班。

因為有過拍攝經驗,李安常把自己當作老師,指導身邊年齡稍小的組員。

臨近課程結束,學員們需要自行組隊,完成期末考核的作業。

此前得到李安指導的學生,紛紛跑來和他組隊,而他本人也很享受身為人師的感覺。

直到交作業當天,李安發現平時悶聲不響的學生,無論是在作品的剪輯還是鏡頭上,都超過他。

李安日后在采訪時說:

「如果你一直想給別人當老師,就會下意識靠近那些不如你的人。這樣你也許能獲得一些心理優勢,卻會遠離真正優秀的人,從而失去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托馬斯·哈里斯在《改變人生的人際溝通分析》中,提過一個「舞臺效應」:

意思是說,當你站上舞臺,雖然能讓所有人看見,但臺下一切對你而言俱是漆黑。

只有走下舞臺,你才能借助臺上的燈光,看到別人閃光點,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好為人師,恰恰是一個將自己捧上舞臺的過程。

而要改變這種習慣,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和任何人進行交談前,都假定自己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正如演員比爾·奈伊所說:「每一個你將要遇到的人,都能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認知缺陷。」

當你專注那些有價值的信息增量,就會逐漸由一個施教者,過渡為一個傾聽者。

用謙遜代替傲慢,兼容彼此的差異,才能各得其所,相互成就。

曾仕強教授曾說:

「凡是一見面就教你很多東西,這種人大概都沒有什麼底子。」

滿壺不響,半壺晃蕩。

高高在上地指點別人,不會拔高自己的水平,反而暴露骨子里的愚蠢、傲慢和偏見。

人的見識,不該只是向外張揚,更應該向內沉淀。

與朋友們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