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茅以升雖膝下有六個兒女,臨終卻無一人前來

1989年, 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梁設計師茅以升先生, 已經進入了彌留之際。

老先生最后幾年精神一直不好, 如今更是連神智也不清楚了。

但他一直念叨一個人的名字:蕙君。 那是他已經去世的結發妻子戴傳蕙的昵稱。

他不僅一直念叨她, 而且一直說「我對不起你」。 然而, 此時他的身邊, 除了和后來的情人權桂云生下的小女兒茅玉麟以外, 和蕙君的6個孩子, 一個都沒有露面。

后來據茅玉麟回憶, 父親最后的那幾年, 因為阿爾茲海默癥, 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 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認識了。 但他始終記得蕙君媽媽, 一直念叨她, 一直想找她。

「十年生ㄙˇ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若是只看這些, 這好像是一個至ㄙˇ不渝的愛情故事。

但民國才子多風流, 文人墨客如此, 茅以升也沒逃過。 年輕時的錯誤導致了晚年悲涼的結局, 他應該是后悔了吧。

那麼, 他和妻子之間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包辦婚姻下少有的幸福夫妻

其實茅以升和戴傳蕙, 說起來,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年代里, 雖沒逃過這枷鎖一樣的命運。 但他們是幸運的, 雖不是自主選擇, 卻也頗為情深。

茅以升小的時候, 就表現得天資聰穎,

勤奮好學, 因此在眾多孫輩中脫穎而出, 深得其祖父喜愛。

他的祖父茅謙是晚清重臣, 那個年代不多的水利工程師, 要說追根溯源的話, 茅以升和橋梁一輩子的緣分, 也許最初就是從祖父這里結下的。

茅謙對茅以升是寄予厚望的, 因此, 他也在他身上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為了茅以升將來的仕途之路能夠早見輝煌, 茅謙給他請了最好的私塾老師, 并且親自監督他的學習。

晨起誦讀夜半而息, 茅以升小小年紀的時候堅持了多年, 因為那個時候他的目標也就是爺爺規劃的那樣——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 光耀門楣。

然而10歲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他之后所有的人生道路。 那天是端午節, 有賽龍舟比賽, 很多人就站在橋上看, 茅以升也跑去湊熱鬧。

中途他內急, 離開那小橋去上廁所。 結果沒走多遠, 身后傳來一聲巨響, 那座橋承載不住這麼多人的重量塌了。

橋上的人都掉進了水里, 有很多還被塌方的石塊砸中, ㄙˇ傷很嚴重。 這對驚險逃過一劫的茅謙觸動很大, 他從那個時候暗下誓言,

將來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識, 造出中華最堅實的橋梁。

為此, 他放棄了要去考仕途的規劃, 開始在土木、橋梁工程方面下力氣學習。 1916年, 他考上了現在的西南交通大學, 后來又去清華大學繼續深造。

再后來, 他為了能學到更先進的橋梁知識, 選擇出國深造。而在這之前,他已經娶妻有了家室,妻子就是戴傳蕙。

他們的緣分,同樣是因為祖父。茅謙和戴傳蕙的祖父戴祝堯是一輩子的好兄弟,在他們孫子孫女十七八歲的時候,兩個老人一合計,干脆我們做個親家多好!

于是就由戴傳蕙的姑媽出面給兩人說了親。戴祝堯是他們那一帶有名的書法家,名傳十里八鄉,他們家也是代代書香世家。

戴傳蕙就是那時候大戶人家小姐的模樣,模樣端正,知書達禮,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盡顯優雅知性的氣質。

茅以升自七八歲開始就上的是新式學堂,后來更是離家去讀大學,接受的都是先進教育思想,所以對這種全聽長輩安排的婚姻選擇非常排斥。但沒法和家長硬抗,他還是去戴家見了戴傳蕙。

結果一見面他就被對方的氣質深深吸引了,不自覺盯著人家看了好久。那之后,他對這門婚事不再排斥,反而偷偷慶幸自己的幸運,能以這種方式遇到想要攜手一生的人。

不久之后,二人完婚。洞房花燭夜,兩顆心帶著對未來憧憬,彼此慢慢靠近。

可能在茅以升晚年的時候,感慨世事滄桑,總會想起年輕的時候,和妻子相攜相守,溫情蜜意,只不過這美好的日子只短短幾年。

婚后一年,夫妻相敬如賓,也成為他們那里的一段佳話,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大兒子茅于越,也是他最看重,傾盡心力培養的一個孩子。但在后來的日子里,茅于越也恨他最深。

命運從來不吝嗇跟人開玩笑,對茅以升來說,最痛苦的也許不是晚年孤單凄涼,而是這種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他不能怪兒子狠心,只能說自己活該。

夫妻久別重聚,愛妻卻彌患抑郁

有孩子的時候,茅以升才不到二十歲,他的志向很大,遠不止在家鄉。即使對溫暖的家庭無比眷戀,他還是告別妻兒,到外地去上大學。

1916年,茅以升參加了清華學堂的官費留美研究生入學考試,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錄取,次年取得碩士學位。

因成績特優,又進入卡耐基理工學院攻讀工科博士,為中華人和母校賺足了榮譽。

他在外求學的多年,家里父母孩子全靠戴傳蕙一人照料。對此,她絲毫沒有怨言。

她懂丈夫的志向,好男兒志在四方。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伺候公婆盡心盡力,兩個老人都很喜歡這個兒媳婦,把她當親女兒看待,一家人其樂融融,茅以升在外也非常安心。

1920年,茅以升學成回國,先后在唐山、長沙、杭州、寧德等多地的大學任教,從教授、主任到校長,他的事業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就是輾轉多地,總也安頓不下來。

但即便是這樣,為了彌補以前缺失的陪伴,他一直把妻兒帶在身邊。他們總算是有了很多可以朝夕相處的日子,感情一直很好,同時又生下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那個時候的茅以升其實是擁有很多人羨慕的生活的,事業上節節攀升,家里妻子溫婉大方,夫妻感情甚篤,且又兒女雙全,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戴傳蕙不同,她雖熬過了多年夫妻分居兩地,自己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終于盼來了夫妻團聚,但她操的心一點都沒比以前少。

茅以升是個工作狂,在他的生活里,工作永遠排在第一位。當時他在大學工作,帶學生做科研,每天恨不得住在學校。

家里的事情,小到洗衣做飯,大到子女的教育,租房子搬家,基本都是她一人操持。

茅以升雖不是那種習慣當甩手掌柜的人,但在很多時候他能給予妻子的,都只是溫言細語的安慰,他工作太忙,常常無暇他顧。

而對于戴傳蕙來說,生活的辛勞和疾苦只有自己知道。在外人眼中,她是丈夫事業有成有頭有臉的茅太太,是有兒有女的成功母親,但沒人真正懂得她的艱難,獨自拉扯孩子多年,如今雖有丈夫陪伴身邊,可并不能幫她分擔多少。

這些可能都為她之后患病埋下了隱疾。

1930年,茅以升調任江蘇水利局局長,上任后兢兢業業,省內水系情況大為改善。

但第二年,南京突發大洪水,基礎設施毀壞無數,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其實這就是天災,非人力所能挽救。

但茅以升自覺愧對百姓,主動引咎辭職,上級領導挽留無果,也就隨他去了。

不想這事兒卻在戴傳蕙心里結了一個疙瘩。她多年操持家務撫育子女勞心勞力,又時常擔心丈夫在外工作會不會很辛苦,會不會出事情,本就心理脆弱,這次出了這檔子事兒,她便因此得了抑郁癥。

作為丈夫的茅以升頗感愧疚,這些年他雖盡力把妻兒帶在身邊,但卻沒能真的照顧她們多少,反而讓妻子跟著自己擔驚受怕。

南京的事兒出了之后,茅以升選擇回到高校,每天盡量早回家,給妻子盡可能多的陪伴和照料。

在他的關心下,那幾年戴傳蕙的病情趨于穩定,他們一家子也難得地擁有了一段美好的相伴時光。

但橋梁建筑對茅以升來講就同他的生命一樣重要,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在中華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為此他已經準備多年。

1934年的時候,有老友邀他去做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接到消息的茅以升激動不已,再次舉家遷往杭州。

錢塘江底部地勢復雜,江潮更是洶涌詭譎。在其上建跨江大橋,難度可想而知。

茅以升為此嘔心瀝血,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單位,甚至晚上都不回家,戴傳蕙又開始了那種擔驚受怕的樣子。

總是見不到丈夫,再加上之前南京的事情,又知道在錢塘江上建橋的風險和難度,戴傳蕙日日夜不能寐,總擔心出什麼意外。

白天她還得打起精神操持家里,時間一長,抑郁癥又找上了她,而且這次來勢洶洶。

茅以升深知妻子的艱難,帶她去看醫生,結果被告知她的抑郁癥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沒辦法,自己脫不開身,茅以升只好托朋友把妻子帶到北京香山去休養。

后來大橋建成通車,茅以升作為總設計師一時間名震四方。戴傳蕙得到消息,心終于放到了肚子里,病情也再次好轉。

其實她就是太在意丈夫,關心則亂,自己的身體,反而總是忽略。

1937年,為阻撓日軍進一步侵略,不得不炸毀剛剛通車幾個月的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心痛無以復加,但國難當頭,他還是親手布置炸藥,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最艱難的時候,多虧戴傳蕙的陪伴和鼓勵。后來他主動請纓修復了大橋,此為后話。

其實到這里,茅以升一直都是一個細心負責的丈夫。雖因為工作常常在外忙碌,但他一直都是盡可能關心妻兒,盡可能給他們陪伴。

戴傳蕙曾經說,跟茅以升在一起是很放心的,意思就是他心里都是工作,不可能沾花惹草。然而,世間好物不堅牢,最后空留一聲嘆息。他們夫妻多年同甘共苦的感情,終究敵不過一個年輕女子的出現。

文人風流,終難逃貪戀美色

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此時戴傳蕙沒在身邊,而是在老家帶著孩子。

那幾年考慮到她的病情,沒再跟著丈夫各地奔波輾轉。然而,就是這次分離,讓他們再也沒能回到過去。

那時茅以升的一位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女子認識,名叫權桂云,當時才21歲,花一樣的年紀。

結果茅以升一見那女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年輕的臉龐上透著未經世事滄桑的天真和笑意,說話溫溫軟軟。

可能是在荷爾蒙的驅使下吧,茅以升就和權桂云在一起了,當時權桂云也沒有介意他已經五十歲了,比自己的年齡大了兩倍還不止。

雖然茅以升沒有明說,但他這麼大年紀了,一般情況下怎麼可能還沒結婚,所以對此,權桂云沒問,但應該是知道的,至少是冒著風險的。

這兩人就這麼突破道德底線在一起了,幾年后還有了女兒茅玉麟。

而這期間,茅以升還是和之前一樣,隔段時間回家探望妻兒,對妻子的關心也絲毫未有減少,反而可能因為愧疚更多了些。

那幾年,因為茅以升一如既往的愛,也因為聚少離多,戴傳蕙對丈夫出軌竟未有絲毫察覺。

就這樣到了建國后,1950年,一場「忠誠老實運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運動意在讓所有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向組織坦白交代自己的一切錯誤。

迫于壓力,茅以升才說出了權桂云的存在,以及自己已于四年前背ㄆㄢˋ婚姻的事實。

對此,戴傳蕙的表現讓人心疼。她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吵鬧斥責,而是默默流淚,然后平靜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只是從此郁郁寡歡,再次舊病復發,這次已經到了能夠把一個活脫脫的人折磨到形容枯槁的地步。

她總是把最深的傷痛留給自己,一輩子替丈夫考慮,即使他已經背ㄆㄢˋ了自己。茅以升那段時間也不好過,他在家小心翼翼照顧著妻子,希望能求得她的原諒。

這些戴傳蕙都看到了,一段時間后,她長嘆一聲:「算了,他也不容易」。倆人的日子就這麼照舊往下過著。

茅以升雖保證不和權桂云見面,但依然每個月給她們母女寄生活費和一些吃的用的,這些戴傳蕙都知道,她還會說多寄一些,別虧待了孩子。

戴傳蕙其實是包容了所有人,包容了出軌的丈夫,包容了丈夫的情人,以及他們的小孩。

但她唯獨沒能包容她自己,她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咽進了肚子里,然后被疾病折磨著,終日郁郁寡歡,心病的折磨讓她的整個晚年都處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1967年,戴傳蕙病逝。雖然茅以升一直陪伴左右,盡力彌補,但還是不能解開她心里的疙瘩。

幾個孩子認為,就是因為父親的出軌,才給母親帶來了這麼大的痛苦,以至于早早離世。

終生未得子女原諒

自權桂云的事情出來以后,幾個兒女對他都非常冷淡,基本是能避就避,遇到什麼事情也從來不跟他說,只找母親商量。

戴傳蕙病逝后不久,茅以升就把權桂云母女接了回來。對此,幾個孩子反對,但還是沒能阻止得了父親。于是幾個孩子紛紛離家,出外求學或工作,鮮少與父親聯系。

茅以升最看重的長子茅于越,對此表現得最為激烈,他從此不再踏進家門半步,在國外工作的他即使回到家鄉,也都住在賓館。

有親戚勸他父親畢竟年紀大了,非常掛念他,讓他好歹回家看看,他扔下一句:「他要想見我的話可以來賓館」,扭頭就走。

可悲的是,權桂云也因此早早離世。茅家的親戚雖不好說什麼,但對她的態度都十分微妙。

戴傳蕙的子女恨透了她,她深知自己沒理,面對他們總是唯唯諾諾,極盡討好,但得不到一個好臉。每次孩子們回來探親,她就自覺帶著女兒能躲就躲,等人家走了再回家。

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她心理壓力也非常大,年僅50歲就撒手人寰,甚至走在了茅以升前面。

她走了之后,茅以升心里愈發蒼涼,愈發后悔自己對婚姻的背ㄆㄢˋ,愈發思念之前和戴傳蕙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無邪日子,也愈發想念遠在他國的幾個子女。

后來,他得了阿爾茲海默癥,但始終念叨「蕙君」的名字。也許在他心里,戴傳蕙永遠是那個最愛最重要的人吧。

可悲的是,他傷了她的心,再也無法彌補。而他的晚年,只有小女兒陪伴左右,其他幾個孩子,帶著對他的怨恨,很少過問他的生活。

彌留之際,茅以升始終想見茅于越一面,遲遲不肯閉眼。最后沒辦法,茅玉麟只好模仿哥哥的字跡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原諒他了。這個在中華橋梁史上會名垂青史的老人,眼里滑下一顆清亮的淚水,緩緩閉上了雙眼。

選擇出國深造。而在這之前,他已經娶妻有了家室,妻子就是戴傳蕙。

他們的緣分,同樣是因為祖父。茅謙和戴傳蕙的祖父戴祝堯是一輩子的好兄弟,在他們孫子孫女十七八歲的時候,兩個老人一合計,干脆我們做個親家多好!

于是就由戴傳蕙的姑媽出面給兩人說了親。戴祝堯是他們那一帶有名的書法家,名傳十里八鄉,他們家也是代代書香世家。

戴傳蕙就是那時候大戶人家小姐的模樣,模樣端正,知書達禮,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盡顯優雅知性的氣質。

茅以升自七八歲開始就上的是新式學堂,后來更是離家去讀大學,接受的都是先進教育思想,所以對這種全聽長輩安排的婚姻選擇非常排斥。但沒法和家長硬抗,他還是去戴家見了戴傳蕙。

結果一見面他就被對方的氣質深深吸引了,不自覺盯著人家看了好久。那之后,他對這門婚事不再排斥,反而偷偷慶幸自己的幸運,能以這種方式遇到想要攜手一生的人。

不久之后,二人完婚。洞房花燭夜,兩顆心帶著對未來憧憬,彼此慢慢靠近。

可能在茅以升晚年的時候,感慨世事滄桑,總會想起年輕的時候,和妻子相攜相守,溫情蜜意,只不過這美好的日子只短短幾年。

婚后一年,夫妻相敬如賓,也成為他們那里的一段佳話,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大兒子茅于越,也是他最看重,傾盡心力培養的一個孩子。但在后來的日子里,茅于越也恨他最深。

命運從來不吝嗇跟人開玩笑,對茅以升來說,最痛苦的也許不是晚年孤單凄涼,而是這種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他不能怪兒子狠心,只能說自己活該。

夫妻久別重聚,愛妻卻彌患抑郁

有孩子的時候,茅以升才不到二十歲,他的志向很大,遠不止在家鄉。即使對溫暖的家庭無比眷戀,他還是告別妻兒,到外地去上大學。

1916年,茅以升參加了清華學堂的官費留美研究生入學考試,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錄取,次年取得碩士學位。

因成績特優,又進入卡耐基理工學院攻讀工科博士,為中華人和母校賺足了榮譽。

他在外求學的多年,家里父母孩子全靠戴傳蕙一人照料。對此,她絲毫沒有怨言。

她懂丈夫的志向,好男兒志在四方。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伺候公婆盡心盡力,兩個老人都很喜歡這個兒媳婦,把她當親女兒看待,一家人其樂融融,茅以升在外也非常安心。

1920年,茅以升學成回國,先后在唐山、長沙、杭州、寧德等多地的大學任教,從教授、主任到校長,他的事業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就是輾轉多地,總也安頓不下來。

但即便是這樣,為了彌補以前缺失的陪伴,他一直把妻兒帶在身邊。他們總算是有了很多可以朝夕相處的日子,感情一直很好,同時又生下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那個時候的茅以升其實是擁有很多人羨慕的生活的,事業上節節攀升,家里妻子溫婉大方,夫妻感情甚篤,且又兒女雙全,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戴傳蕙不同,她雖熬過了多年夫妻分居兩地,自己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終于盼來了夫妻團聚,但她操的心一點都沒比以前少。

茅以升是個工作狂,在他的生活里,工作永遠排在第一位。當時他在大學工作,帶學生做科研,每天恨不得住在學校。

家里的事情,小到洗衣做飯,大到子女的教育,租房子搬家,基本都是她一人操持。

茅以升雖不是那種習慣當甩手掌柜的人,但在很多時候他能給予妻子的,都只是溫言細語的安慰,他工作太忙,常常無暇他顧。

而對于戴傳蕙來說,生活的辛勞和疾苦只有自己知道。在外人眼中,她是丈夫事業有成有頭有臉的茅太太,是有兒有女的成功母親,但沒人真正懂得她的艱難,獨自拉扯孩子多年,如今雖有丈夫陪伴身邊,可并不能幫她分擔多少。

這些可能都為她之后患病埋下了隱疾。

1930年,茅以升調任江蘇水利局局長,上任后兢兢業業,省內水系情況大為改善。

但第二年,南京突發大洪水,基礎設施毀壞無數,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其實這就是天災,非人力所能挽救。

但茅以升自覺愧對百姓,主動引咎辭職,上級領導挽留無果,也就隨他去了。

不想這事兒卻在戴傳蕙心里結了一個疙瘩。她多年操持家務撫育子女勞心勞力,又時常擔心丈夫在外工作會不會很辛苦,會不會出事情,本就心理脆弱,這次出了這檔子事兒,她便因此得了抑郁癥。

作為丈夫的茅以升頗感愧疚,這些年他雖盡力把妻兒帶在身邊,但卻沒能真的照顧她們多少,反而讓妻子跟著自己擔驚受怕。

南京的事兒出了之后,茅以升選擇回到高校,每天盡量早回家,給妻子盡可能多的陪伴和照料。

在他的關心下,那幾年戴傳蕙的病情趨于穩定,他們一家子也難得地擁有了一段美好的相伴時光。

但橋梁建筑對茅以升來講就同他的生命一樣重要,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在中華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為此他已經準備多年。

1934年的時候,有老友邀他去做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接到消息的茅以升激動不已,再次舉家遷往杭州。

錢塘江底部地勢復雜,江潮更是洶涌詭譎。在其上建跨江大橋,難度可想而知。

茅以升為此嘔心瀝血,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單位,甚至晚上都不回家,戴傳蕙又開始了那種擔驚受怕的樣子。

總是見不到丈夫,再加上之前南京的事情,又知道在錢塘江上建橋的風險和難度,戴傳蕙日日夜不能寐,總擔心出什麼意外。

白天她還得打起精神操持家里,時間一長,抑郁癥又找上了她,而且這次來勢洶洶。

茅以升深知妻子的艱難,帶她去看醫生,結果被告知她的抑郁癥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沒辦法,自己脫不開身,茅以升只好托朋友把妻子帶到北京香山去休養。

后來大橋建成通車,茅以升作為總設計師一時間名震四方。戴傳蕙得到消息,心終于放到了肚子里,病情也再次好轉。

其實她就是太在意丈夫,關心則亂,自己的身體,反而總是忽略。

1937年,為阻撓日軍進一步侵略,不得不炸毀剛剛通車幾個月的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心痛無以復加,但國難當頭,他還是親手布置炸藥,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最艱難的時候,多虧戴傳蕙的陪伴和鼓勵。后來他主動請纓修復了大橋,此為后話。

其實到這里,茅以升一直都是一個細心負責的丈夫。雖因為工作常常在外忙碌,但他一直都是盡可能關心妻兒,盡可能給他們陪伴。

戴傳蕙曾經說,跟茅以升在一起是很放心的,意思就是他心里都是工作,不可能沾花惹草。然而,世間好物不堅牢,最后空留一聲嘆息。他們夫妻多年同甘共苦的感情,終究敵不過一個年輕女子的出現。

文人風流,終難逃貪戀美色

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此時戴傳蕙沒在身邊,而是在老家帶著孩子。

那幾年考慮到她的病情,沒再跟著丈夫各地奔波輾轉。然而,就是這次分離,讓他們再也沒能回到過去。

那時茅以升的一位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女子認識,名叫權桂云,當時才21歲,花一樣的年紀。

結果茅以升一見那女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年輕的臉龐上透著未經世事滄桑的天真和笑意,說話溫溫軟軟。

可能是在荷爾蒙的驅使下吧,茅以升就和權桂云在一起了,當時權桂云也沒有介意他已經五十歲了,比自己的年齡大了兩倍還不止。

雖然茅以升沒有明說,但他這麼大年紀了,一般情況下怎麼可能還沒結婚,所以對此,權桂云沒問,但應該是知道的,至少是冒著風險的。

這兩人就這麼突破道德底線在一起了,幾年后還有了女兒茅玉麟。

而這期間,茅以升還是和之前一樣,隔段時間回家探望妻兒,對妻子的關心也絲毫未有減少,反而可能因為愧疚更多了些。

那幾年,因為茅以升一如既往的愛,也因為聚少離多,戴傳蕙對丈夫出軌竟未有絲毫察覺。

就這樣到了建國后,1950年,一場「忠誠老實運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運動意在讓所有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向組織坦白交代自己的一切錯誤。

迫于壓力,茅以升才說出了權桂云的存在,以及自己已于四年前背ㄆㄢˋ婚姻的事實。

對此,戴傳蕙的表現讓人心疼。她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吵鬧斥責,而是默默流淚,然后平靜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只是從此郁郁寡歡,再次舊病復發,這次已經到了能夠把一個活脫脫的人折磨到形容枯槁的地步。

她總是把最深的傷痛留給自己,一輩子替丈夫考慮,即使他已經背ㄆㄢˋ了自己。茅以升那段時間也不好過,他在家小心翼翼照顧著妻子,希望能求得她的原諒。

這些戴傳蕙都看到了,一段時間后,她長嘆一聲:「算了,他也不容易」。倆人的日子就這麼照舊往下過著。

茅以升雖保證不和權桂云見面,但依然每個月給她們母女寄生活費和一些吃的用的,這些戴傳蕙都知道,她還會說多寄一些,別虧待了孩子。

戴傳蕙其實是包容了所有人,包容了出軌的丈夫,包容了丈夫的情人,以及他們的小孩。

但她唯獨沒能包容她自己,她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咽進了肚子里,然后被疾病折磨著,終日郁郁寡歡,心病的折磨讓她的整個晚年都處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1967年,戴傳蕙病逝。雖然茅以升一直陪伴左右,盡力彌補,但還是不能解開她心里的疙瘩。

幾個孩子認為,就是因為父親的出軌,才給母親帶來了這麼大的痛苦,以至于早早離世。

終生未得子女原諒

自權桂云的事情出來以后,幾個兒女對他都非常冷淡,基本是能避就避,遇到什麼事情也從來不跟他說,只找母親商量。

戴傳蕙病逝后不久,茅以升就把權桂云母女接了回來。對此,幾個孩子反對,但還是沒能阻止得了父親。于是幾個孩子紛紛離家,出外求學或工作,鮮少與父親聯系。

茅以升最看重的長子茅于越,對此表現得最為激烈,他從此不再踏進家門半步,在國外工作的他即使回到家鄉,也都住在賓館。

有親戚勸他父親畢竟年紀大了,非常掛念他,讓他好歹回家看看,他扔下一句:「他要想見我的話可以來賓館」,扭頭就走。

可悲的是,權桂云也因此早早離世。茅家的親戚雖不好說什麼,但對她的態度都十分微妙。

戴傳蕙的子女恨透了她,她深知自己沒理,面對他們總是唯唯諾諾,極盡討好,但得不到一個好臉。每次孩子們回來探親,她就自覺帶著女兒能躲就躲,等人家走了再回家。

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她心理壓力也非常大,年僅50歲就撒手人寰,甚至走在了茅以升前面。

她走了之后,茅以升心里愈發蒼涼,愈發后悔自己對婚姻的背ㄆㄢˋ,愈發思念之前和戴傳蕙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無邪日子,也愈發想念遠在他國的幾個子女。

后來,他得了阿爾茲海默癥,但始終念叨「蕙君」的名字。也許在他心里,戴傳蕙永遠是那個最愛最重要的人吧。

可悲的是,他傷了她的心,再也無法彌補。而他的晚年,只有小女兒陪伴左右,其他幾個孩子,帶著對他的怨恨,很少過問他的生活。

彌留之際,茅以升始終想見茅于越一面,遲遲不肯閉眼。最后沒辦法,茅玉麟只好模仿哥哥的字跡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原諒他了。這個在中華橋梁史上會名垂青史的老人,眼里滑下一顆清亮的淚水,緩緩閉上了雙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