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說中文這件小事兒

“國際化”並不是一個晃晃就過去的口號, 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已經挺普遍, 誰跟誰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哪怕在這個並不以對外交流溝通出名的城市, 也有大把的人瞭解中國。

細想起來, 課堂上的奇妙時刻, 大約是從剛果妹子比茹張口說中文開始的。

那是這所美國大學裡第一堂“基本寫作”課, 課堂裡亂哄哄的, 老師在忙著跟學生建立聯繫, 有人用中文悄悄在人堆裡問道:“Smartphone是什麼意思?”

“就是手機啊, 手機!”我還沒反應過來, 一個黑人女生迅速回答。 我轉過頭, 看見比茹很著急地舉起自己的手機, 指了又指。

這時候我腦子裡好像有轟轟的雷聲滾過:好熟練的中文!

也不是我少見多怪。 我們所在的城市, 不是紐約, 也不在加利福尼亞州, 不是什麼複合型人才趨之若鶩的國際大都市, 只是一個傳統保守的城市, 坐落在美國文藝青年避之唯恐不及的南方聖經帶。 矽谷工程師有在中國生活的經歷不稀奇, 紐約巨富培養下一代說漢語的能力也不值得驚訝, 但是“聖經帶”上可聚居著全美國最不喜歡跟外來人口打交道的“土錘”南方人民。 而就在這個“南方首都”亞特蘭大, 我一次次遇到了會說中文的各國人。

最神奇的一回, 我回到自己的出租屋, 看見有個白人男子坐在門廊上逗房東家的貓。 他看見我就用中文打招呼說:“你好呀,

我是最近新搬來這社區的, 來跟毛打個招呼!”

“誰?”

“毛, 這個, ”他用手指指旁邊說, “cat!”

小哥之前在上海工作了4年。 他嫺熟地發表了一篇以“上海是我最喜歡的城市”為主題的講話後飄然遠去, 我呆若木雞地一路目送。

另一回, 也是在一堂全是國際生的英文課上, 幾個日本、韓國的同學突然聊起了“各個國家的打招呼方式”, 課堂裡突然一片此起彼伏的“你好”, “謝謝你”, “我愛你”, 發音清晰, 四聲準確。 我抬起頭, 確認了一下全班只有我一個中國人, 然後看見全班唯一的義大利同學在一片歡快的聊天聲中不知所措。

後來才知道, 班上的韓國同學都在高中學過第二外語, 要麼是漢語, 要麼是日語。 雖然大家學了幾年也說不出個囫圇句子, 但使用中文、日文單詞夾雜著英語聊天的這種方法,

也委實令人叫絕。

當然, 最沒想到的是, 在亞特蘭大還能遇到黑人妹子說中文。 比茹中文說得熟練, 因為她是在中國讀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 你聽說過嗎?我在中國住了4年。 ”

在美國, 每每都會碰上一些“現實的南牆”, 讓我意識到自己有許多想當然的知識背景其實並不真切。 譬如說, 我心裡對“說中文的外國人”總有一種刻板印象, 似乎他們就會是“喜愛中國文化”的(但是永遠停留在淺薄的對學用筷子的喜愛上)、身上有著某種喜慶特質的, 跟相聲演員大山那樣努力捲舌, 像伊萬卡·特朗普那樣看到了中國崛起帶來的機會而讓下一代學英文……

然而真遇上了, 才發現他們也就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

因為求學, 因為找工作, 因為學校非得教……許多人未必能炫耀似的一篇篇背誦繞口令, 也沒啥對國際局勢的大見解, 就是日常遇到了, 學一學;發現有意思的新知識, 開心一下。

這麼映襯著, 免不了讓我發覺自己先前那種“會說中國話的外國人一定有多奇特”的想像, 是把這個世界想像得太故步自封了。 原來“國際化”並不是一個晃晃就過去的口號, 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已經挺普遍, 誰跟誰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哪怕在這個並不以對外交流溝通出名的城市, 也有大把的人瞭解中國。

這種現狀會給遊學海外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 曾經有一回, 我用英語問韓國同學李寶貝, 最近在看什麼電視劇。

對方的回答字正腔圓:“三國。 ”她告訴我那是一部2010年拍攝的新版三國主題電視劇。

我只能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無知:“我沒看過, 我不想看一群老頭互相打架呢。 ”

下一回再見面, 我和她接著聊到了:日本出過許多“三國演義”主題的漫畫;日本出過許多三國題材的電子遊戲;韓國人幾乎個個都是“三國”粉, 我的韓國同學自個兒就喜歡三國故事, 她的老公是一個更熱情的三國粉, 看遍所有三國題材的劇, 玩遍三國題材的遊戲……

她甚至知道去年中國新拍了一部以“司馬懿”為主題的電視劇, 劇裡面演曹操的人就是2010版《三國》裡演劉備的!

總之, 李寶貝同學必須得告訴我這一點:“你看, 《三國》並不是一群老頭打架的故事。 ”

另一回, 實習老師在英語課上教學生“風水”, 說這是一種通過改變傢俱佈置促進身心健康的法子。我抱著“反對封建迷信”的理念在課堂上全程黑臉,倒是同一小組的巴西同學討論得興致勃勃:臥室裡要不要掛鏡子呢?住所裡要不要保留噴泉或水池呢?風鈴會不會影響‘氣’呢?

我不由得覺得,自己有義務打破他們的迷思:“在中文裡,‘風水’就是‘風’和‘水’,‘氣’就是‘空氣’的意思,所以有個風鈴掛著當然覺得影響‘氣’了,哪有你們討論的這麼神秘?”

“‘氣’是有‘空氣’的意思,但在這裡,更多是一種‘生命能量’的意思。”實習老師走過來,不緊不慢地補充道。

然後,她看了一眼我,嫣然一笑,突然換了一種語言:“嗨,我也說漢語。”

------------------

原標題:《說中文這件小事兒》

原文刊載於《中國青年報》( 2018年05月16日 10版)

- END -


作者簡介

黃昉苨

80後老阿姨

人類觀察者

嚴肅文學愛好者

擅長每個星期鑽研一個新領域

有顆好奇心

歡迎留言,跟作者溝通互動

微信值班編輯:溫維娜

審核:張國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說這是一種通過改變傢俱佈置促進身心健康的法子。我抱著“反對封建迷信”的理念在課堂上全程黑臉,倒是同一小組的巴西同學討論得興致勃勃:臥室裡要不要掛鏡子呢?住所裡要不要保留噴泉或水池呢?風鈴會不會影響‘氣’呢?

我不由得覺得,自己有義務打破他們的迷思:“在中文裡,‘風水’就是‘風’和‘水’,‘氣’就是‘空氣’的意思,所以有個風鈴掛著當然覺得影響‘氣’了,哪有你們討論的這麼神秘?”

“‘氣’是有‘空氣’的意思,但在這裡,更多是一種‘生命能量’的意思。”實習老師走過來,不緊不慢地補充道。

然後,她看了一眼我,嫣然一笑,突然換了一種語言:“嗨,我也說漢語。”

------------------

原標題:《說中文這件小事兒》

原文刊載於《中國青年報》( 2018年05月16日 10版)

- END -


作者簡介

黃昉苨

80後老阿姨

人類觀察者

嚴肅文學愛好者

擅長每個星期鑽研一個新領域

有顆好奇心

歡迎留言,跟作者溝通互動

微信值班編輯:溫維娜

審核:張國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