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弘冀:梟雄太子,帝王夢碎

一、權謀世家

公元932年, 吳國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徐景通有了他的長子——徐弘冀。 這個名字包含了對他的滿滿期待——掃平南北, 統一華夏。

不過, 典故不是來自五經、諸子等正經書, 而是來自著名封建迷信教科書《推背圖》中的一句讖語:有一真人在冀州, 開口(ム)張弓向左邊。 所謂「真人」, 就是真命天子。 說句題外話, 現存的《推背圖》中并沒有這句話, 所以這本所謂能預測千年的奇書到底是什麼貨色就不用我細說了吧。

在他出生前24年, 他的曾祖父(祖父的養父)徐溫殺死吳王楊渥, 從此吳國政權落入徐氏手中。

出生前5年, 他祖父徐知誥囚禁義弟徐知詢(徐溫次子), 吳國政權落入他們家族手中。 同年, 在他的導演下, 吳王楊溥升格為皇帝, 為接下來的禪讓做準備。

五歲時, 徐知誥接受吳國皇帝楊溥的禪讓, 成為齊國皇帝。 同年, 他同母的六弟徐從嘉出生, 他令「詞」這種文學體裁「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至今仍在影響中國文學。

七歲時, 徐知誥改國號為唐(南唐), 同時改姓、名為李昪, 理由是他本姓李, 是唐憲宗第八子李恪的后代(就當真的聽吧)。 不僅他一個人改, 他們一家也全改了名字:徐弘冀改名為李弘冀, 父親改名為李景通, 六弟改名為李從嘉。 他的父親和弟弟當上皇帝后, 又改名為李璟和李煜, 為了行文方便, 下文全采用這兩個最為大家熟知的名字。

這就是李弘冀的家族歷史, 充滿了權謀與血腥。

南唐建國初期的天下形式

二、半路殺出個皇太弟

按照一般規律, 李弘冀作為長房長孫, 不出意外的話, 未來會成為南唐的第三代皇帝, 但是, 他爹李璟偏偏送來了一只黑天鵝。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局部)中李璟(左三)和眾兄弟

943年, 李弘冀十一歲, 祖父李昪去世, 父親李璟繼位, 但李璟居然在父親的靈柩前發誓, 約兄弟相傳, 下一代大唐皇帝是他的三弟李景遂, 李弘冀則被踢出京城權力中心, 趕到揚州當了江都尹。

十五歲時, 李景遂正式被冊封為皇太弟, 李弘冀又被遷到潤州(今鎮江), 當起了虛有其名的諸道兵副元帥, 這下, 徹底和皇位絕緣了。

自從周朝以來, 嫡長子繼承制度一直是權力傳承的黃金法則, 甚至齊桓公在葵丘之盟中特意強調「無易樹子(嫡長子)」, 國家只能有皇太子, 哪有什麼皇太弟?李璟這一做法,

無疑為后來這對叔侄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李弘冀駐守潤州共計八年, 期間, 逐漸養成了他的「兩毒」——眼毒和心毒。

三、眼毒

955年, 李弘冀23歲, 后周皇帝郭榮立志收復燕云, 為了解除后顧之憂, 防止南方諸國趁虛而入, 便發動了對南唐的戰爭攻, 御駕親征淮南。 南唐在皇太弟李景遂的領導下, 唐軍丟城棄地, 淮南十四州丟了十個, 周軍兵鋒直指金陵。 李璟見狀, 趕緊取消帝號, 向大周稱臣, 同時把剩下的四個州一并打包割讓給周國——不麻煩你親自來取了。

另一方面, 郭榮授意吳越王錢弘俶在東線攻打常州, 以牽制唐軍。 結果, 在李弘冀的帶領下, 吳越兵在常州被唐軍打得潰不成軍, 斬首萬級, 獲其將佐數十人, 取得了南唐建國以來最輝煌的戰果。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李弘冀形象,葉新宇飾演

李璟和大臣們一看這KPI對比,李弘冀的能力遙遙領先于李景遂嘛,就打算換李弘冀當儲君,同時,李景遂也很識趣,立請歸藩,給侄子騰地方。

有讀者肯定會奇怪,倆人的對手后周和吳越,一個王者,一個青銅,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怎麼看出李弘冀強過李景遂的?其實真不能這麼講,因為唐軍主力都派往淮南戰場了,支援常州的援軍不過羸卒數千,而且戈甲皆朽鈍,帶領援軍龍武都虞侯柴克宏是滿朝上下公認的軍事庸才。此外,李璟還讓李弘冀趕緊回金陵避難,可見,他對東線戰場根本沒有信心。

但李弘冀拒絕了父親的命令,因為他深知,常州之后就是潤州,潤州一旦失守,金陵就完全暴露在吳越的兵鋒之下了,此時,吳越對南唐的威脅反而比后周更大。為此,他一方面回復父親說:「元帥之重,眾心所恃,忽棄其師而歸,則部下必亂,歸欲何之?」表明自己要和國家同生死共患難的決心。另一方面積極備戰,修繕防御工事,人事調動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條,一時之間皆愜服士心。

李弘冀本身并沒有多少軍事才能,因此,他需要一位將領替他指揮戰斗。這時,他的「毒眼」發揮作用了。他發現柴克宏其實帶兵打仗非常在行,至于他平時未嘗一語及軍旅,其實是懶得和朝中的業余軍事表演藝術家們浪費口水。于是擢拔他為前敵主將,并鼓勵他說:君等前戰,吾當拒守。頗有當年赤壁大戰前夕,孫權鼓勵周瑜的風采。柴克宏果然沒有辜負李弘冀,取得了常州大捷。

四、心毒

常州之戰后,唐軍抓了幾十個吳越軍官,這時,李弘冀的「心毒」就展現出來了,只見他大手一揮——把這些不穩定因素推出轅門,全都砍了。

等他回到金陵當上太子后,隱藏在他沉厚寡言的外表下的刻薄寡恩的心慢慢暴露出來了。他首先排擠六弟李煜。大家可能會奇怪,首先李煜行六,序列靠后,幾乎和皇位絕緣的,威脅不到他,其次,李煜的本身就是文藝青年,對政治不感興趣,怎麼看他都是人畜無害的,哪里會惹到李弘冀?

其實,李煜行六不假,只是當時老二到老五都去世了,李六就插隊了。此外,他的長相也有意思:駢齒(兩顆門牙重疊),一目重瞳(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看上去就有兩個瞳孔),按古人的說法,這是教科書般的帝王相。李家的迷信氛圍很重,李弘冀的名字就是脫胎于讖語,你說李弘冀能不對李煜上心嗎?史書上并沒有記載李弘冀如何逼迫李煜,估計是語言暴力一類的吧,時間一長,李煜竟然產生了避禍的想法,可見大哥對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只能選擇惟覃思經籍,不敢去接觸政治。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李煜形象,吳奇隆飾演

我在讀李昪、李璟、李景遂、李弘冀、李煜祖孫五人的傳記時,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李弘冀身上,遺傳規律失效了,他的性格和四人截然不同,其他人都是相對仁厚的。

先看看李昪。自從劉裕開了惡例后,前朝皇族沒有不被滅門的。李昪當上皇帝后,并沒有殺害南吳皇帝楊溥及其家人,僅僅幽禁而已。

再看李璟。有一年,李璟蓋了一座高樓,請大臣們參觀,大家皆嘆其宏麗,唯有大理寺卿蕭儼卻說:「比景陽但少一井耳。」這里的典故是隋滅南陳時,陳叔寶帶著兩個愛妾躲進了景陽宮內的一口枯井中,赤裸裸地把李璟比作亡國之君,按說不注銷戶口本,也應該上槍斃名單了,結果僅僅是貶為舒州副使而已。

李景遂更是純厚夷淡,有士君子之操,他骨子里對皇位是十分看淡的,為了表明心意,還給自己取字退身,典故取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平日里也喜歡和文人騷客們召開雅集,應酬唱和,座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有一回和朋友們傳看一盞玉懷,贊善大夫張易認為一國的儲君每天吃喝玩樂實在不像話,于是一聲怒喝:「殿下重寶而輕士。」說完,搶過玉杯砸地上。李景遂不但沒有治罪,反而欣賞他的耿直,于是斂容謝之,待(張)易益厚。后來李璟派張易從海路出使契丹,李景遂覺得風急浪高,太過兇險,還向哥哥建議改派他人。

至于李煜就更不用提了。

這是因為李弘冀從十五歲到二十三歲的八年時間里,一直住在潤州,和父母聚少離多,多數時間都是和軍漢們在一起,這個年齡段恰好就是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他的三觀難免不被軍漢們所影響。就在李弘冀斬殺幾十名吳越軍官之后,軍士們的反應是人壯其決,小李和我們是一路人啊。

五、畸形親情

其實,李璟很厭惡這個喜歡「專誅殺」的大兒子,而且爺倆的性格差異也導致了執政風格迥異。李璟比較仁厚,群下多縱馳,李弘冀一看,這官風官紀必須糾正,就以剛斷濟之,他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效果也很明顯,紀綱頗振起,但李璟又不高興了,怒其不遵法度,破壞了大唐的國策。有一回,大概爺倆在打馬球,不知怎的吵了起來,李璟就抄起球桿打了兒子,一邊打,一邊說:「吾行召景遂矣。」李弘冀一聽就慌了神,歷史上被廢的太子還有善終的?于是,一個歹毒的念頭就在腦海中產生了。

他知道李景遂有個仇人叫袁從范,他兒子就是死在李景遂手上,就派人給他送毒藥,讓他伺機毒殺李景遂。有一回,李景遂打完馬球口渴,袁從范趁機送上毒水將其毒殺。

詭異的是,一年后,李弘冀也突然去世,南唐官方的報告是說他做賊心虛,數見李景遂為厲。但是我覺得李弘冀這種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人,心理素質不會那麼差。

大家要注意,我剛才把李景遂遇害過程說得那麼詳細,說明這起案件不是懸案,早就破了,李璟知道誰是兇手。有那麼能干的兒子在身邊,當爹的能不提心吊膽麼?

李璟固然是個老實人,但不能把老實人逼急了啊。淮南之戰后,郭榮曾下詔安撫楊氏后人,李璟怕楊家人聯合后周搞事情,就派人將楊氏滅族。就連最怯懦的李煜,聽說林仁肇背唐投宋的謠言后,不也一杯毒酒將其鴆殺麼。

李弘冀去世后,朝廷根據他天天「武武渣渣」的表現,上了「宣武」的謚號,李璟很不滿意,又改成「文獻」,可見老頭對他有多不滿意了。

李弘冀之死和歷史上的皇族內斗沒有本質區別,當誘惑過大,會激發出人本性的惡,別說是爭皇位了,哪怕就是家肉聯廠,不也上演了父子反目的鬧劇麼。

注:

李弘冀生年史書并無記載,根據其異母二弟李弘茂出生于933年,本文就取他生于932年。

李弘冀的死因只是出于作者的臆斷,并無實際證據。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寧波隊長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南唐書》、《資治通鑒》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李弘冀形象,葉新宇飾演

李璟和大臣們一看這KPI對比,李弘冀的能力遙遙領先于李景遂嘛,就打算換李弘冀當儲君,同時,李景遂也很識趣,立請歸藩,給侄子騰地方。

有讀者肯定會奇怪,倆人的對手后周和吳越,一個王者,一個青銅,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怎麼看出李弘冀強過李景遂的?其實真不能這麼講,因為唐軍主力都派往淮南戰場了,支援常州的援軍不過羸卒數千,而且戈甲皆朽鈍,帶領援軍龍武都虞侯柴克宏是滿朝上下公認的軍事庸才。此外,李璟還讓李弘冀趕緊回金陵避難,可見,他對東線戰場根本沒有信心。

但李弘冀拒絕了父親的命令,因為他深知,常州之后就是潤州,潤州一旦失守,金陵就完全暴露在吳越的兵鋒之下了,此時,吳越對南唐的威脅反而比后周更大。為此,他一方面回復父親說:「元帥之重,眾心所恃,忽棄其師而歸,則部下必亂,歸欲何之?」表明自己要和國家同生死共患難的決心。另一方面積極備戰,修繕防御工事,人事調動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條,一時之間皆愜服士心。

李弘冀本身并沒有多少軍事才能,因此,他需要一位將領替他指揮戰斗。這時,他的「毒眼」發揮作用了。他發現柴克宏其實帶兵打仗非常在行,至于他平時未嘗一語及軍旅,其實是懶得和朝中的業余軍事表演藝術家們浪費口水。于是擢拔他為前敵主將,并鼓勵他說:君等前戰,吾當拒守。頗有當年赤壁大戰前夕,孫權鼓勵周瑜的風采。柴克宏果然沒有辜負李弘冀,取得了常州大捷。

四、心毒

常州之戰后,唐軍抓了幾十個吳越軍官,這時,李弘冀的「心毒」就展現出來了,只見他大手一揮——把這些不穩定因素推出轅門,全都砍了。

等他回到金陵當上太子后,隱藏在他沉厚寡言的外表下的刻薄寡恩的心慢慢暴露出來了。他首先排擠六弟李煜。大家可能會奇怪,首先李煜行六,序列靠后,幾乎和皇位絕緣的,威脅不到他,其次,李煜的本身就是文藝青年,對政治不感興趣,怎麼看他都是人畜無害的,哪里會惹到李弘冀?

其實,李煜行六不假,只是當時老二到老五都去世了,李六就插隊了。此外,他的長相也有意思:駢齒(兩顆門牙重疊),一目重瞳(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看上去就有兩個瞳孔),按古人的說法,這是教科書般的帝王相。李家的迷信氛圍很重,李弘冀的名字就是脫胎于讖語,你說李弘冀能不對李煜上心嗎?史書上并沒有記載李弘冀如何逼迫李煜,估計是語言暴力一類的吧,時間一長,李煜竟然產生了避禍的想法,可見大哥對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只能選擇惟覃思經籍,不敢去接觸政治。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李煜形象,吳奇隆飾演

我在讀李昪、李璟、李景遂、李弘冀、李煜祖孫五人的傳記時,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李弘冀身上,遺傳規律失效了,他的性格和四人截然不同,其他人都是相對仁厚的。

先看看李昪。自從劉裕開了惡例后,前朝皇族沒有不被滅門的。李昪當上皇帝后,并沒有殺害南吳皇帝楊溥及其家人,僅僅幽禁而已。

再看李璟。有一年,李璟蓋了一座高樓,請大臣們參觀,大家皆嘆其宏麗,唯有大理寺卿蕭儼卻說:「比景陽但少一井耳。」這里的典故是隋滅南陳時,陳叔寶帶著兩個愛妾躲進了景陽宮內的一口枯井中,赤裸裸地把李璟比作亡國之君,按說不注銷戶口本,也應該上槍斃名單了,結果僅僅是貶為舒州副使而已。

李景遂更是純厚夷淡,有士君子之操,他骨子里對皇位是十分看淡的,為了表明心意,還給自己取字退身,典故取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平日里也喜歡和文人騷客們召開雅集,應酬唱和,座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有一回和朋友們傳看一盞玉懷,贊善大夫張易認為一國的儲君每天吃喝玩樂實在不像話,于是一聲怒喝:「殿下重寶而輕士。」說完,搶過玉杯砸地上。李景遂不但沒有治罪,反而欣賞他的耿直,于是斂容謝之,待(張)易益厚。后來李璟派張易從海路出使契丹,李景遂覺得風急浪高,太過兇險,還向哥哥建議改派他人。

至于李煜就更不用提了。

這是因為李弘冀從十五歲到二十三歲的八年時間里,一直住在潤州,和父母聚少離多,多數時間都是和軍漢們在一起,這個年齡段恰好就是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他的三觀難免不被軍漢們所影響。就在李弘冀斬殺幾十名吳越軍官之后,軍士們的反應是人壯其決,小李和我們是一路人啊。

五、畸形親情

其實,李璟很厭惡這個喜歡「專誅殺」的大兒子,而且爺倆的性格差異也導致了執政風格迥異。李璟比較仁厚,群下多縱馳,李弘冀一看,這官風官紀必須糾正,就以剛斷濟之,他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效果也很明顯,紀綱頗振起,但李璟又不高興了,怒其不遵法度,破壞了大唐的國策。有一回,大概爺倆在打馬球,不知怎的吵了起來,李璟就抄起球桿打了兒子,一邊打,一邊說:「吾行召景遂矣。」李弘冀一聽就慌了神,歷史上被廢的太子還有善終的?于是,一個歹毒的念頭就在腦海中產生了。

他知道李景遂有個仇人叫袁從范,他兒子就是死在李景遂手上,就派人給他送毒藥,讓他伺機毒殺李景遂。有一回,李景遂打完馬球口渴,袁從范趁機送上毒水將其毒殺。

詭異的是,一年后,李弘冀也突然去世,南唐官方的報告是說他做賊心虛,數見李景遂為厲。但是我覺得李弘冀這種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人,心理素質不會那麼差。

大家要注意,我剛才把李景遂遇害過程說得那麼詳細,說明這起案件不是懸案,早就破了,李璟知道誰是兇手。有那麼能干的兒子在身邊,當爹的能不提心吊膽麼?

李璟固然是個老實人,但不能把老實人逼急了啊。淮南之戰后,郭榮曾下詔安撫楊氏后人,李璟怕楊家人聯合后周搞事情,就派人將楊氏滅族。就連最怯懦的李煜,聽說林仁肇背唐投宋的謠言后,不也一杯毒酒將其鴆殺麼。

李弘冀去世后,朝廷根據他天天「武武渣渣」的表現,上了「宣武」的謚號,李璟很不滿意,又改成「文獻」,可見老頭對他有多不滿意了。

李弘冀之死和歷史上的皇族內斗沒有本質區別,當誘惑過大,會激發出人本性的惡,別說是爭皇位了,哪怕就是家肉聯廠,不也上演了父子反目的鬧劇麼。

注:

李弘冀生年史書并無記載,根據其異母二弟李弘茂出生于933年,本文就取他生于932年。

李弘冀的死因只是出于作者的臆斷,并無實際證據。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寧波隊長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南唐書》、《資治通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