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人到晚年,不要太大方了,小氣點晚年才舒心

導語

每個人都想自己過得舒坦點, 尤其是人到晚年, 不用干活了, 空余時間多了, 手里的閑錢也多了, 很多人在這時候, 就會去思考「怎樣做才能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那人老了, 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過得好呢?有人認為, 老了就是該吃吃該喝喝, 手里的該花就花, 人情世故該怎麼來往就怎麼來往, 不要想太多有的沒的, 一時順意最重要。

也有人認為人老了, 做什麼事都要大方大氣點, 不要計算太多利益得失, 圖個開心、要個爽快就行, 這樣心情開朗, 生活也就能過得美好!

雖然很多人都說, 人越老越要大氣, 凡事看透, 不要把金錢利益看得太重, 但是, 這樣做晚年就能讓自己過得好麼?其實不然, 社會是現實的, 漫長人生更是殘酷的, 并非我們大方了, 余生就能過上舒心的生活, 反而大方多了, 卻會苦了自己。

3位退休老人用親身經歷發出忠告:人到晚年, 不能太大方,

小氣點晚年才舒心!

1、何大媽:別對子女太大方, 給他們太多幫助, 只會害了他們苦了我們自己

何大媽是從農村里, 好不容易走出來的大學生, 雖然現在生活好了, 在城里安了家, 自己也退了休, 但是何大媽卻還保持著勤勤儉儉的生活。

工作時,

除了基本日常花銷, 其余的閑錢, 幾乎都被她存了起來, 退休了更是為了能多存點錢, 出去做兼職。 她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子女, 想著自己是窮苦過來的, 所以她就不想自己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何大媽和老伴只有一個兒子, 老早就結婚生子, 何大媽夫妻為了這個兒子, 可真是掏心掏肺, 還沒結婚就先買了房子車子, 結婚時那些彩禮、婚宴開銷等等, 通通都是他們兩口子自掏腰包。

有很多人勸過何大媽, 說他們兩口子別對兒子太順著, 可何大媽卻覺得, 人老了, 就要對子女大方點, 什麼都幫一把, 這樣等我們老了, 子女才會對我們更孝順。

然而, 現實卻沒有像何大媽所想的那樣去發展。 何大媽的兒子兒媳, 都是依賴慣了父母, 即使成家立業了, 依舊還是長不大的小孩一樣, 什麼都要依靠父母打理。

孩子出生了, 自己不帶就扔給何大媽帶, 兩個孩子都是出生沒幾個月, 就讓何大媽帶回自己家里養育, 如今兩個小孩的吃喝拉撒都歸何大媽管, 開支也是他們兩口子承擔。

不僅如此, 兒子兒媳還十分花錢, 每個月領了工資, 就到處吃吃喝喝, 唱歌喝酒, 不到一個月就花完了。 然后沒錢了, 就編輯各種借口找父母要, 何大媽夫妻哪里受得了兒子兒媳遭罪, 就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們。 漸漸地, 這就讓兒子兒媳形成啃老的習慣, 何大媽夫妻也成了出錢出力的「家庭保姆」, 幫忙養著孫子, 又養著兒子兒媳。

起初何大媽覺得,為兒子付出這些是值得,再說了當初她存錢,也是為了讓兒子過得好一點。但是,隨著對兒子兒媳的幫助越來越多,他們兩口子的老本,也就越來越少。每個月兩口子共1萬3千的退休金,還沒到月底就用光了,原來好不容易攢了30萬的老本,才6年不到,就貼補兒子兒媳花光到只有8-9萬。

為了繼續幫兒子,何大媽留在家里帶孩子,而老伴就被迫出去做保安,掙點錢補充家用。這樣看似都還過得去,但是前兩年,老伴生了場大病,把僅剩的老本都花光了后,何大媽才漸漸后悔了。

當時老伴住院花了近13萬元,還差5-6萬,就想兒子兒媳出,可是一跟兒子兒媳要,卻發現他們小兩口,哪里有什麼存款,不僅月月光,還透支信用卡超前消費。這讓何大媽十分寒心,最后為了救治老伴,只能到處借,那種四處討錢的滋味,真的讓她難受。

而如今,何大媽想要對兒子兒媳放手,把孩子送回去,可是就兒子兒媳這樣的生活狀態,她哪里放得下。所以,何大媽很后悔對兒子幫得太多,對兒子的爽快大方,最后卻害了兒子兒媳,也苦了自己。

2、曾大爺:人情往來時,別裝得太大方,老了身不由己,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今年71歲的曾大爺,是鄉鎮干部退休,退休金不高,每個月也就5000多,但就他一個獨居生活,還是可以過得相當滋潤的。

然而,曾大爺退休后的生活,卻沒有過得那麼如意。

雖然曾大爺只是個小干部退休,但是他卻是村里唯一做過官的老人,在當地十分受人敬仰,所以他還上班時,十里八鄉的鄉里鄉親、親戚朋友,都不少找他幫忙。退休后,也絲毫沒有減少。很多人都覺得曾大爺很能耐,認識高官貴人,有人脈有關系,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找曾大爺處理。而曾大爺又是個愛面子的人,對于鄉里鄉親的求助,都是十分大方幫忙的。

就這樣,曾大爺的家,在退休后,也儼然成為村里的「村委會」一樣,來來往往的人特別多。

而幫忙辦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倒不是什麼麻煩事,但是幫忙的事情越多,周圍人就越得寸進尺。跑跑腿的事,對曾大爺來說還可以,可是很多人就喜歡利用曾大爺的大方,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平時誰家辦喜事,都會把曾大爺請到家里來做客,借口是曾大爺曾是某某大人物,來了能撐場面,可是背地里卻是把曾大爺當大款宰了。每次去撐場面,看似被請過來的,但還是要隨份子的,隨的少怕人說,所以每次都是隨大份的。

一次兩次這樣去蹭喜事,倒不會怎樣,可是家家都請他,一個月好幾出,那麼這份子錢支出,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曾大爺的女兒為此勸說過:「爸,你又不是什麼大人物,那些非親非故的鄉里鄉親,你就沒必要去摻和太多了,你看人人都請你辦事,你能得到什麼好處?自己倒貼錢又出力,搞不好還被人嫌!還有,家家都請你喝喜酒,你以為人家是要你撐場面嗎?其實還不是為了你手里的錢,看你一天天充大方的樣子,被宰了都不知道!」

曾大爺就是不聽女兒勸,覺得自己有付出,肯定會得到回報,只是現在機會還沒到而已。還說自己一個人獨居,日后還有很多要麻煩鄉里鄉親的,現在給他們點好處,也是一種經營。

可是后來,曾大爺生病住進了醫院,受過幫助的鄉里鄉親,卻沒幾個人來看他,來的人也就做做樣子,買點水果板凳沒坐熱就跑了,壓根沒有人會關心。個個都怕問候多了,被曾大爺反過來借錢吧!

而且曾大爺出院回家后,身邊的很多常來家里做客的人,也漸漸少了,好像曾大爺失去了價值一樣,無利可圖就不來往了。

經歷這麼一遭后,曾大爺才漸漸醒悟,原來自己掏心掏肺地經營的人情世故,最后落到人情薄如紙的地步。所以,曾大爺發誓再也不會對他們太大方了,有人找他幫忙或喝喜酒之類,他都不再爽快答應。學會對那些人小氣后,曾大爺才發現,自己的晚年生活輕松了很多,手里的錢也多了起來。

3、張大爺:親戚朋友之間,借錢借物時,別太大方,小氣一點沒有錯

張大爺是一個很有錢的老人,兩口子都是退休教師,獨生兒子又是企業高管,很多都十分羨慕他,巴結他的人也非常多。所以,張大爺也算是個人緣不錯的老人,不管他在哪,隨便一招呼,就有一堆親戚朋友出現,他這樣的情況,也應驗了那句老話「富在深山有遠親」。

而張大爺也很享受這種被人圍著的感覺,對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是有求必應,尤其是在借錢方面,他覺得自己有錢,幫助親戚朋友解一下燃眉之急,也是應當的。而且他也覺得,這樣也是為自己攢人情、彰顯好名聲。

借出去的錢,他不會在乎多少,也不會去催,覺得親戚朋友都是熟人,熟悉的人是不會不還的,還有要他自己去追債,反而會顯得很小氣一樣,讓人說七道八。

就因為張大爺這種太大方的性格,導致他退休后沒幾年,就陸陸續續借出去一二十萬,并且有些還是沒寫借條的,完全是說借就借,不走什麼流程的。最終把親戚朋友養成一種慣性,沒錢了就找張大爺借,借了也不用著急還,反正沒借條沒證據。

后來,張大爺的兒子投資失敗,欠下百萬巨款,為了幫兒子還債,張大爺就四處找人還錢,誰知卻只有幾個人還錢,很多人要麼裝窮,要麼不認賬,有些還拿親戚之情來綁架他,說親戚一場,當初的借款,就是張大爺贊助他們的。

為此,張大爺為了要債,跟很多親戚朋友撕破臉皮,最終借錢還債成了一種仇恨,毀了多年的親情友情,最后成了仇人,這真讓張大爺十分后悔,早知道當初就不這麼大方借錢給他們的,沒得什麼好處,還惹得一堆破事。

所以張大爺,從此以后再也不會隨便借錢借物出去了,覺得小氣一點,看似很沒面子,但卻會讓自己少了很多麻煩事!

聽完三位過來人經歷教訓,你們還會在晚年的生活「充大方」嗎?

其實,大方的人沒有錯,但就是不能對任何人和事太大方,尤其是人老了,一把年紀又身不由己的時候,這凡事就要量力而行,多為自己著想了,不要為了逞一時大方爽快,而讓自己背后受罪。人老了,學會自私一點,小氣一點,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大家說是不是?

起初何大媽覺得,為兒子付出這些是值得,再說了當初她存錢,也是為了讓兒子過得好一點。但是,隨著對兒子兒媳的幫助越來越多,他們兩口子的老本,也就越來越少。每個月兩口子共1萬3千的退休金,還沒到月底就用光了,原來好不容易攢了30萬的老本,才6年不到,就貼補兒子兒媳花光到只有8-9萬。

為了繼續幫兒子,何大媽留在家里帶孩子,而老伴就被迫出去做保安,掙點錢補充家用。這樣看似都還過得去,但是前兩年,老伴生了場大病,把僅剩的老本都花光了后,何大媽才漸漸后悔了。

當時老伴住院花了近13萬元,還差5-6萬,就想兒子兒媳出,可是一跟兒子兒媳要,卻發現他們小兩口,哪里有什麼存款,不僅月月光,還透支信用卡超前消費。這讓何大媽十分寒心,最后為了救治老伴,只能到處借,那種四處討錢的滋味,真的讓她難受。

而如今,何大媽想要對兒子兒媳放手,把孩子送回去,可是就兒子兒媳這樣的生活狀態,她哪里放得下。所以,何大媽很后悔對兒子幫得太多,對兒子的爽快大方,最后卻害了兒子兒媳,也苦了自己。

2、曾大爺:人情往來時,別裝得太大方,老了身不由己,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今年71歲的曾大爺,是鄉鎮干部退休,退休金不高,每個月也就5000多,但就他一個獨居生活,還是可以過得相當滋潤的。

然而,曾大爺退休后的生活,卻沒有過得那麼如意。

雖然曾大爺只是個小干部退休,但是他卻是村里唯一做過官的老人,在當地十分受人敬仰,所以他還上班時,十里八鄉的鄉里鄉親、親戚朋友,都不少找他幫忙。退休后,也絲毫沒有減少。很多人都覺得曾大爺很能耐,認識高官貴人,有人脈有關系,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找曾大爺處理。而曾大爺又是個愛面子的人,對于鄉里鄉親的求助,都是十分大方幫忙的。

就這樣,曾大爺的家,在退休后,也儼然成為村里的「村委會」一樣,來來往往的人特別多。

而幫忙辦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倒不是什麼麻煩事,但是幫忙的事情越多,周圍人就越得寸進尺。跑跑腿的事,對曾大爺來說還可以,可是很多人就喜歡利用曾大爺的大方,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平時誰家辦喜事,都會把曾大爺請到家里來做客,借口是曾大爺曾是某某大人物,來了能撐場面,可是背地里卻是把曾大爺當大款宰了。每次去撐場面,看似被請過來的,但還是要隨份子的,隨的少怕人說,所以每次都是隨大份的。

一次兩次這樣去蹭喜事,倒不會怎樣,可是家家都請他,一個月好幾出,那麼這份子錢支出,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曾大爺的女兒為此勸說過:「爸,你又不是什麼大人物,那些非親非故的鄉里鄉親,你就沒必要去摻和太多了,你看人人都請你辦事,你能得到什麼好處?自己倒貼錢又出力,搞不好還被人嫌!還有,家家都請你喝喜酒,你以為人家是要你撐場面嗎?其實還不是為了你手里的錢,看你一天天充大方的樣子,被宰了都不知道!」

曾大爺就是不聽女兒勸,覺得自己有付出,肯定會得到回報,只是現在機會還沒到而已。還說自己一個人獨居,日后還有很多要麻煩鄉里鄉親的,現在給他們點好處,也是一種經營。

可是后來,曾大爺生病住進了醫院,受過幫助的鄉里鄉親,卻沒幾個人來看他,來的人也就做做樣子,買點水果板凳沒坐熱就跑了,壓根沒有人會關心。個個都怕問候多了,被曾大爺反過來借錢吧!

而且曾大爺出院回家后,身邊的很多常來家里做客的人,也漸漸少了,好像曾大爺失去了價值一樣,無利可圖就不來往了。

經歷這麼一遭后,曾大爺才漸漸醒悟,原來自己掏心掏肺地經營的人情世故,最后落到人情薄如紙的地步。所以,曾大爺發誓再也不會對他們太大方了,有人找他幫忙或喝喜酒之類,他都不再爽快答應。學會對那些人小氣后,曾大爺才發現,自己的晚年生活輕松了很多,手里的錢也多了起來。

3、張大爺:親戚朋友之間,借錢借物時,別太大方,小氣一點沒有錯

張大爺是一個很有錢的老人,兩口子都是退休教師,獨生兒子又是企業高管,很多都十分羨慕他,巴結他的人也非常多。所以,張大爺也算是個人緣不錯的老人,不管他在哪,隨便一招呼,就有一堆親戚朋友出現,他這樣的情況,也應驗了那句老話「富在深山有遠親」。

而張大爺也很享受這種被人圍著的感覺,對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是有求必應,尤其是在借錢方面,他覺得自己有錢,幫助親戚朋友解一下燃眉之急,也是應當的。而且他也覺得,這樣也是為自己攢人情、彰顯好名聲。

借出去的錢,他不會在乎多少,也不會去催,覺得親戚朋友都是熟人,熟悉的人是不會不還的,還有要他自己去追債,反而會顯得很小氣一樣,讓人說七道八。

就因為張大爺這種太大方的性格,導致他退休后沒幾年,就陸陸續續借出去一二十萬,并且有些還是沒寫借條的,完全是說借就借,不走什麼流程的。最終把親戚朋友養成一種慣性,沒錢了就找張大爺借,借了也不用著急還,反正沒借條沒證據。

后來,張大爺的兒子投資失敗,欠下百萬巨款,為了幫兒子還債,張大爺就四處找人還錢,誰知卻只有幾個人還錢,很多人要麼裝窮,要麼不認賬,有些還拿親戚之情來綁架他,說親戚一場,當初的借款,就是張大爺贊助他們的。

為此,張大爺為了要債,跟很多親戚朋友撕破臉皮,最終借錢還債成了一種仇恨,毀了多年的親情友情,最后成了仇人,這真讓張大爺十分后悔,早知道當初就不這麼大方借錢給他們的,沒得什麼好處,還惹得一堆破事。

所以張大爺,從此以后再也不會隨便借錢借物出去了,覺得小氣一點,看似很沒面子,但卻會讓自己少了很多麻煩事!

聽完三位過來人經歷教訓,你們還會在晚年的生活「充大方」嗎?

其實,大方的人沒有錯,但就是不能對任何人和事太大方,尤其是人老了,一把年紀又身不由己的時候,這凡事就要量力而行,多為自己著想了,不要為了逞一時大方爽快,而讓自己背后受罪。人老了,學會自私一點,小氣一點,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大家說是不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