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不溫柔的女孩,其實也很有吸引力

「Lady, 抬起頭, 你是全場的焦點,

你不需要誰, 不是誰旁邊的誰。 」

——《與別人無關》

前段時間, 《中國說唱巔峰對決》里, 萬妮達的舞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唱著「我已經擁有了我想要的一切」, 自信篤定的樣子, 與傳統女性溫柔似水的形象相去甚遠。

「不用你原諒, 不用你欣賞, 滿地花開就是我的路。 」 她仿佛是自己的女王。

像她這樣的女孩兒, 在生活中也越來越多見了。 女生們正在變得有主見、有魄力,

不再低眉順眼。 今天, 我們想和大家聊一聊, 不符合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女生, 為什麼有魅力?

一起來看看吧。

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女孩,

為什麼有魅力?

女孩的「攻擊性」, 其實很有吸引力

長期以來, 女性被社會期望順從、謙虛、克制、溫柔。 如果在成長中表現出鮮明的「攻擊性」, 很可能被貼上「叛逆」的標簽。

但其實, 這種不被認可「叛逆」的特質是更受人們歡迎的(真香[狗頭])。

澳大利亞一項針對近1000人的調查發現, 個性「不墨守成規」的人報告了更高的浪漫成就和關系滿意度, 也獲得了他人更積極的評價。

研究人員認為, 人們喜歡隨著「攻擊性」而來的真實、活力和生命力。 并且只有足夠自信的人, 才有力量挑戰規則, 打破常規, 這是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不僅如此, 發表在Sex Roles(《性別角色》)雜志上的研究還發現, 「攻擊[性.行.為](aggressive behaviour)」會激發女性對傳統男性角色的期望——比如野心和獨立, 因此被女性視為積極的榜樣(Taylor & Setters, 2011)。

換句話說, 攻擊性對女性之美有加持作用。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Laramie Taylor認為, 在影視作品中, 沒有攻擊性的女性角色, 往往只能淪為受害者, 而充滿攻擊性的人設通常是成功的, 本質上人們可能是被有能力的、活出自我的成功女性形象所吸引。

當野心勃勃、有進取心, 不回避矛盾和沖突, 這些在傳統文化里被認為是典型的男性化氣質, 在一個女性的身上體現時, 她們會呈現出不再被性別角色束縛、雙性化(androgynous)的飽滿性格, 可以用她們的力量, 「炸」出別具一格的魅力。

「絕對不討好」, 反而令人著迷

曾經網絡上流行過一段時間「好嫁風」女孩, 它的擁簇宣揚著「只有變得溫柔賢良、懂事乖巧, 才會有人喜歡你」。

而事實是, 一味的討好、讓步、削弱自我, 不僅不會得到理想伴侶對等的尊重, 反而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內心自卑(self-inferiority)和自我貶低(self-deprecation)的人, 并且逐漸喪失自我, 同時也喪失關系中應有的權力。

相反, 能夠堅定自我的女性, 往往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魅力——一個人真正為自己而活的人, 會始終忠于做自己, 不管這是否復合傳統的社會規范。

和不討好、有主見的人相處, 雖然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挑戰, 但也正是交往的趣味所在。 想象一下, 一個只會討好的人, 對任何人都卑躬屈膝, ta的順從只會顯得廉價;

而一個絕不討好的人的欣賞, 征服ta帶來的成就感、被ta認可的價值感, 都是誘人的, 人們也心甘情愿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 或許駕馭「難嫁風」才能成為真正的萬人迷[狗頭]。

活出自我, 女性要有做自己人生的「主角」的魄力

「女怕嫁錯郎」的說法, 很好的概括了以前的女性地位——她們無法獨立承擔自己的命運。

而現在,有一部分女性已經覺醒了獨立的女性意識。她們意識到,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盤,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她們愿意為了追求目標而付出持續的努力,對目標和理想有一種「主人翁」的狠勁。

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難,她們不再躲在所謂更強大的男性身后,而是為自己挺身而出,去面對、去接受、去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和積累自我的力量。

她們更獨立、更自信,也更有力量,最重要的是,她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讓她們有底氣在自己的事情要忙時不隨叫隨到、不會因為男性的一點點示好就很快投入感情等。而更有趣的是,這些看似不夠友好的行為,反而體現了極高的伴侶價值(Jonason & Li, 2013)。

擁有這種魄力,便不用再做男人背后的女人,而是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你的溫柔要有點「酷」

1)允許自己的「攻擊性」

面臨質疑、冒犯或傷害后,很多女孩會習慣性壓抑自己,這是一種向內攻擊,掩蓋了真正的渴望與需求。所以,成為一個「帶刺的女孩」的第一步在于,學會反擊和抗爭,允許自己將部分的攻擊性適應性地向外釋放,卸下「溫順」的模樣。

像憤怒、嫉妒、沖動這樣「不夠好」的情緒狀態,是可以被允許的,接納負面感受的存在實際上是靠自己的內心更近,這與對世界的善意與真誠并不矛盾。

同樣,在接收到內心發出「我不想要」「我不舒服」的信號后,果斷地遠離它。非意愿和責任范圍內學會說「不」,感到痛苦的時候及時抽離,不僅主動覺察自己的感受,還能照料好自己,讓自己回到健康的狀態中。

即使未必每次反抗都能換來滿意的結果,但至少在過程中,不用再一直沉默或忍耐,而是通過一次次充滿力量的積極應對,減弱來自特權的剝削,表達對不喜歡的人和事的「不可侵犯」。

2)允許自己的「復雜性」

探索和拓寬復雜性,一定會經歷冒險與不確定。其中最大的冒險,就是走出單一扁平化的敘事(比如追求更高學歷、讓工作填滿生活),因為這讓生活變得簡單,同時也讓它黯淡無光,失去了原有的立體度。當我們跳出單線程的「工業生活」,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其中關鍵在于,帶著好奇心嘗試一些「未曾設想過的道路」,比如試試以前想但不敢做的事情,認識不同圈層的人,接觸不一樣的觀點。無論哪種,都在經歷「認識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個體,無法簡單地通過某一類特征去評判ta是「好」與「壞」,而那些看起來「好」的標簽實際上是對女孩們的束縛。

主動以更開放不評判的心態去接觸多元的價值觀和文化形態,保持謙遜,感受不一致帶給自己的影響,這或許能幫助我們更立體地看到自己。

3)提升自我認同,實現「獨立自治」

很多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贊賞和認可,唯獨缺失了對自己的認同。所以,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基于自我真實的需求、意愿、興趣做出選擇,而非被動地順從和接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可以做到什麼,從而持續地為目標提升自己,真正地對自己負責。

隨著承擔并反思每一次選擇的后果,我們會不斷形成對自己更深入、準確的認識,同時也對自己的能力、優勢等有客觀的自信。如果我們能滿足一些由內在動機激發的需求,而不是被外部因素(如社會構建中的地位)加諸的需求,我們能體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會更高(Maslow, 1943)。

在關系層面,可以對他人有欣賞,但絕不做別人的附庸。當我們有能力和信心說出「我喜歡你,但我不需要你」「我要優先考慮自己的生活,而非別人的需求」,自然就能掌控生活,而不會在意他人眼中「不那麼乖」的自己。

4)最后,「愛自己」是永遠的底氣

自愛是自我的力量源泉,是不因外界影響而動搖自身的底氣。

當然,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可以從多給自己一些善意和憐憫開始。Khoshaba(2012)指出,自愛是「一種自我支持的狀態,這種狀態通過支持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精神成長的行為而增長」。

當開始重視和關心自己時,我們便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自尊和自信。試著直視內心的需求和感受,主動遠離痛苦和不舒服的人或事,不把局限視作為缺陷,而是完整自己的一部分。

因為,真實的自己就已經閃閃發光,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也不用ta們告訴自己什麼才是好的、正確的。

最后,帶著「能上,絕不向下」的信念,向前邁進吧~

很好的概括了以前的女性地位——她們無法獨立承擔自己的命運。

而現在,有一部分女性已經覺醒了獨立的女性意識。她們意識到,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盤,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她們愿意為了追求目標而付出持續的努力,對目標和理想有一種「主人翁」的狠勁。

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難,她們不再躲在所謂更強大的男性身后,而是為自己挺身而出,去面對、去接受、去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和積累自我的力量。

她們更獨立、更自信,也更有力量,最重要的是,她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讓她們有底氣在自己的事情要忙時不隨叫隨到、不會因為男性的一點點示好就很快投入感情等。而更有趣的是,這些看似不夠友好的行為,反而體現了極高的伴侶價值(Jonason & Li, 2013)。

擁有這種魄力,便不用再做男人背后的女人,而是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你的溫柔要有點「酷」

1)允許自己的「攻擊性」

面臨質疑、冒犯或傷害后,很多女孩會習慣性壓抑自己,這是一種向內攻擊,掩蓋了真正的渴望與需求。所以,成為一個「帶刺的女孩」的第一步在于,學會反擊和抗爭,允許自己將部分的攻擊性適應性地向外釋放,卸下「溫順」的模樣。

像憤怒、嫉妒、沖動這樣「不夠好」的情緒狀態,是可以被允許的,接納負面感受的存在實際上是靠自己的內心更近,這與對世界的善意與真誠并不矛盾。

同樣,在接收到內心發出「我不想要」「我不舒服」的信號后,果斷地遠離它。非意愿和責任范圍內學會說「不」,感到痛苦的時候及時抽離,不僅主動覺察自己的感受,還能照料好自己,讓自己回到健康的狀態中。

即使未必每次反抗都能換來滿意的結果,但至少在過程中,不用再一直沉默或忍耐,而是通過一次次充滿力量的積極應對,減弱來自特權的剝削,表達對不喜歡的人和事的「不可侵犯」。

2)允許自己的「復雜性」

探索和拓寬復雜性,一定會經歷冒險與不確定。其中最大的冒險,就是走出單一扁平化的敘事(比如追求更高學歷、讓工作填滿生活),因為這讓生活變得簡單,同時也讓它黯淡無光,失去了原有的立體度。當我們跳出單線程的「工業生活」,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其中關鍵在于,帶著好奇心嘗試一些「未曾設想過的道路」,比如試試以前想但不敢做的事情,認識不同圈層的人,接觸不一樣的觀點。無論哪種,都在經歷「認識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個體,無法簡單地通過某一類特征去評判ta是「好」與「壞」,而那些看起來「好」的標簽實際上是對女孩們的束縛。

主動以更開放不評判的心態去接觸多元的價值觀和文化形態,保持謙遜,感受不一致帶給自己的影響,這或許能幫助我們更立體地看到自己。

3)提升自我認同,實現「獨立自治」

很多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贊賞和認可,唯獨缺失了對自己的認同。所以,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基于自我真實的需求、意愿、興趣做出選擇,而非被動地順從和接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可以做到什麼,從而持續地為目標提升自己,真正地對自己負責。

隨著承擔并反思每一次選擇的后果,我們會不斷形成對自己更深入、準確的認識,同時也對自己的能力、優勢等有客觀的自信。如果我們能滿足一些由內在動機激發的需求,而不是被外部因素(如社會構建中的地位)加諸的需求,我們能體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會更高(Maslow, 1943)。

在關系層面,可以對他人有欣賞,但絕不做別人的附庸。當我們有能力和信心說出「我喜歡你,但我不需要你」「我要優先考慮自己的生活,而非別人的需求」,自然就能掌控生活,而不會在意他人眼中「不那麼乖」的自己。

4)最后,「愛自己」是永遠的底氣

自愛是自我的力量源泉,是不因外界影響而動搖自身的底氣。

當然,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可以從多給自己一些善意和憐憫開始。Khoshaba(2012)指出,自愛是「一種自我支持的狀態,這種狀態通過支持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精神成長的行為而增長」。

當開始重視和關心自己時,我們便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自尊和自信。試著直視內心的需求和感受,主動遠離痛苦和不舒服的人或事,不把局限視作為缺陷,而是完整自己的一部分。

因為,真實的自己就已經閃閃發光,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也不用ta們告訴自己什麼才是好的、正確的。

最后,帶著「能上,絕不向下」的信念,向前邁進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