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從鄧秀峰到鄧廷藻——撥開小東圃祠堂謎團

瞭解花都從這裡開始

早年讀《駱文忠公自訂年譜》, 提到當年與自己一同考秀才進入縣學的一個同窗——鄧秀峰, 記的是嘉慶十七年的事。 後來讀民國《花縣誌》, 又在“建置”、“選舉志”、“金石志”三卷, 看到鄧秀峰的名字, 如此看來, 這鄧秀峰自然是花縣人了。 早年是花縣的秀才, 後來是花縣的名紳。


小東圃村前祠堂

三年前, 應聘編修《三東村志》, 從入粵始祖鄧氏越南公世系總譜上, 亦看到鄧秀峰的名字。 那裡收錄了鄧秀峰寫的一篇文章。 鄧氏越南公十六子, 其後裔數十萬人。 廣府鄧氏, 基本都是其後裔, 就是在花縣,

鄧氏村落也非常多。 這個鄧秀峰, 究竟是哪條村人?各村鄧氏族譜多已失傳, 就是有, 也只是些殘譜, 根本無從考證。 小東圃的長老, 也認為他不是本村人。 但憑直覺, 他應該就是小東圃人。 因為看民國花縣誌, 花縣鄧氏沒出過幾個官, 只有一個寫不出科名與職務的文官鄧輔廷, 是咸豐年間人, 也是村籍不明。 還有就是這個鄧秀峰了。 而花縣的鄧氏村落中, 只有小東圃的祠堂赫然以官銜為祠堂之名:一間叫中憲大夫祠、一間叫奉政大夫祠。 中憲大夫為正四品文官, 奉政大夫為正五品文官。 鄧秀峰怎麼會不是這村人?

於是, 圍繞這個鄧秀峰而開始的尋蹤之旅, 一路走來, 幾年過去了, 有不少讓人驚喜的發現。


中憲大夫


奉政大夫祠

鄧秀峰村籍的考證

《鄧氏越南公世系總譜》裡, 收錄了鄧秀峰所撰的《福安鄧公祠記》, 追述祖先南遷源流。 其文如下:

我族鄧氏自維傑公始居井崗, 故由蓼江遷斯土, 公為始祖, 其遷時則大明嘉靖年間也。 公生二子, 長即房祖福安公, 次為福能公, 初建始祖祠蓋長次二公皆陪祀焉, 年遠其祠遂圮, 嗣是福能公別建祠, 而房祖亦別建祠。 今始重修之祠為我房裔孫專職厥祀者是也。 此祠之建由來者久, 房老慮其亦將圮也, 責秀峰曰:“盍倡而重修之”, 遂敬諾而商諸房眾, 以次鳩工。 今因工之竣也, 爰筆重修巔末以壽之石。

大清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初四日十五世孫邑庠秀峰謹記

花縣的鄧氏村落不少, 除了小東圃, 還有田美村、仙貝村、荊門莊、聚龍莊、平西井崗莊、大塘口、伯壽莊、仙人嶺、松柏塱村、鳳朝莊、南陽莊、橫文莊、東邊村、蓮塘、龍門莊、銅鼓潭等數十條自然村落,

查《鄧氏越南公世系總譜》, 他們大多分隸于越南公的十六子之裔, 如仙貝村鄧氏是其二子念二郎之裔, 平西井崗莊鄧氏是其三子念三郎之裔, 田美村與大塘口鄧氏是其五子念五郎之裔, 雅瑤舊村新村包括三向村的鄧氏, 都是其六子念六郎之裔, 東邊村鄧氏是其十一子念小一郎之裔, 清布南陽莊鄧氏是其十三子念小三郎之裔, 而碑記得所提到的維傑公、福安公, 都是長房之後。 筆者疏理出越南公世系表, 可讓讀者看清脈絡。 知小東圃鄧氏, 正是長房之裔, 別無它選。

小東圃鄧氏提供的族譜, 只有兩部房譜,

分別是朝任公五子中的兩子世長與世興後裔的某房單支小譜, 且對祖先世系的表述, 略有差異, 今據此整理成表, 雖分支不全, 但從這裡可以看到, 朝任公是維傑公的十二世孫, 是小東圃的開基祖。 而鄧秀峰自言是是維傑公的第十五世孫, 即是朝任公之曾孫無疑。 朝任公生於康熙二十五年, 卒於乾隆二十二年, 時間也剛好對得上。 從村中所存的朝任家塾看, 朝任來開莊之初, 並未有什麼功名, 人口並不多, 未夠規格建祠堂, 於是族人建家家塾祀祖, 甚合情理, 而過了幾代之後, 後裔興盛, 終於為他的兒子世興公(號仁圃)建祠堂了, 是為仁圃鄧公祠。 鄧秀峰為仁圃之孫, 嘉慶年間秀才, 是不是他懷宗念祖, 為光耀門楣, 因此倡率族人建起這座祠堂?


記載小東圃開基祖的鄧氏民國舊譜


朝任家塾


仁圃鄧公祠

鄧秀峰官銜的考證

民國《花縣誌》“建置”一卷記載:“咸豐四年, 紅巾煽亂, 疊次攻陷所有城垣, 衙置倉厫文廟概遭禁毀, 五年冬, 知縣張起鶤會同紳士宋蔚謙、游鼇、徐時亮、黃湛瑩、鄧秀峰、鄧輔廷、湯連昌、劉純青、杜愛棠、羅萬斛、袁體瑩、謝家蘭、宋廷桂、羅邃、湯日新、盧桂芳、畢龍祥、謝郁蘭、黃汝濟、黃湘帆、駱維梁等, 諮詢重建……”。

民國《花縣誌》“金石”一卷, 收錄了《重修花縣城碑記》一文, 文中參與主持重修縣城的鄉紳:“總理:賜進士出身刑部郎中賞戴花翎候選知府宋蔚謙、乙酉科舉人前任開建儒學正堂知州銜遊鼇、孝廉方正生員徐時亮、乙卯科舉人即選知縣黃湛瑩, 六品軍功生員鄧秀峰立。”

從上面兩段記載可知,這位元老秀才是個實力派人物,在咸豐年間,是縣裡的頭面人物。也可以說,是當時五大名紳之一。其餘四人,宋蔚謙是佳錦山人,遊鼇是花城人,徐時亮是三華人,黃湛瑩是朗頭人,論權威論家勢論財力,無不是當年響噹噹的人物。

咸豐年間,鄧秀峰因軍功晉至六品,若只是六品,他只是個承德郎,看民國《花縣誌》的“選舉志”,記載他到了同治丁卯年欽賜副貢,這證明,這一年,他又省城去參加鄉試了。當然,他沒考上舉人,但看在他高齡的份上,朝廷欽賜副貢。駱秉章是虛歲二十考上秀才的,如果倆同窗同齡的話,他已有75歲了,從這一點看,他是一個非常有進取心的人,也是個長壽的人。或許他還有什麼功勞,讓他又晉了兩級,成為奉政大夫?或是再跳兩級,成為中憲大夫?只是,未能找到相關文獻記載了。

意外出現的鄧藻廷

為尋找鄧秀峰的蹤跡,筆者近日專程去了一趟白雲區的井崗村,親眼見到了鄧秀峰所撰的《福安鄧公祠記》,沒想到,還有意外的收穫:在福安鄧公祠的後院,看祠堂的老人還讓我們去看了角落裡的石碑,清除厚厚的落葉與塵土,我們看見,是一塊旗杆夾石,碑主是鄧藻廷上刻“咸豐五年歲次乙卯考選第一名恩貢生鄧藻廷立。”

這個名字讓筆者大吃一驚,因為,筆者在花都的東邊村的東成裡,也見過一塊同樣的旗杆夾,鄧姓村人說是重建房子時從地裡挖出來的。當時大家還推斷,至少在民國年間,這塊石已埋在於地下。因筆者也受聘于為東邊村修村志,一直認為,這鄧藻廷,就是東邊村東成裡人。

這麼,這個鄧藻廷,據《韶州府志》、《陽江縣誌》、《爵秩全覽》、《大清縉紳全書》等文獻記載,鄧藻廷在同治年間曾任陽江教諭、乳源教諭。他是哪裡人?《韶州府志》記載為花縣人,但此人,民國花縣誌竟缺載。

查鄧氏越南公世系,東邊村的鄧氏,並非福安公之裔,而是念小一郎之裔。是筆者一直以為鄧藻廷是東邊村人,應該有誤,這塊意外出現的石碑提醒我,鄧藻廷很可能是小東圃人,這也就能解釋,小東圃為什麼有兩間有官家背景的祠堂。


鄧秀峰所撰的《福安鄧公祠記》


白雲區井崗村鄧藻廷旗杆夾石


東邊村鄧藻廷旗杆夾石

《韶州府志》的記載

從鄧藻廷到鄧輔廷

為瞭解疑,筆者又翻閱了大量資料,在光緒《廣州府志》的“選舉表”一欄裡,筆者找到了新的線索:花縣有一個文官,名叫鄧輔廷,他是官銜是奉直大夫,而他的祖父叫鄧榮,以孫輔廷貤贈奉直大夫,父親叫鄧秀芳,也以子輔廷貤贈奉直大夫。

鄧藻廷與鄧輔廷,是同一人還是兄弟倆?一個是真的當了官,但方志沒了記錄,一個是不知當了什麼官,但在方志中可見光宗耀祖。如果兩人不是同一人,那麼鄧輔廷當了什麼官?從建置的記載中,其實還是有鄧輔廷的名字出現過的,五年冬,在知縣張起鶤的發動的,他參與了戰亂花縣城重建的工作,名字就緊跟在鄧秀峰之後。光緒年間重刊康熙花縣誌,志書中增加了一篇同治五年的《重刊花縣舊志啟》,其文有:“……上元節後,河陽局鄧紳輔廷撿付原板舊志四本並錄存,續增新志稿底一本,急為披閱。舊志文雖少有缺蝕,尚不失為全書………”可見康熙花縣誌能保存,能重刊,留存至今,是鄧輔廷的功勞。也許光是獻出古籍文獻這點,就足以讓他晉官吧?

更奇特的是,他的父親就叫鄧秀芳,與鄧秀峰也是一字之差,讀音相似,這又是同一人還是兩兄弟?從小東圃提供的房譜看,這支鄧氏中的鄧象翰,清末民初還曾出任花縣商團團長。這個職任,是亦商亦武,也是財力權力通天的角色。


朝任公墓


仁圃公墓

小結

小東輔祠堂,是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座並排,且以官銜為名,氣勢非凡。個中歷史,讓人猜想不已。一直以來,問起祠堂之“大夫”,小東圃鄧氏總是語焉不詳,老人們有說是文官,有說是武官,有說是醫生,卻無法說出祖先的名字。

至今,關於小東圃祠堂之謎,至此大概可以塵埃落定。仁圃鄧公祠建于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左邊是奉政大夫祠,建于光緒丁酉年(1897),右邊是中憲大夫祠,建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均座北向南,三間兩進。就是鄧家兩個最出色的兒孫,代代相守著他們的祖先。

這兩個後輩是誰?是十六世的鄧藻廷與鄧輔廷,還是十五世的鄧秀芳、鄧秀峰?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有答案的話,可能就在墓碑上,查看兩年前拍攝的小東圃鄧氏祖墓,朝任公有五子,仁圃公有六子,可惜都沒留下名字。但看“顯考”二字,即知道,他們本身並未有官銜,他的後代的官銜,也未移贈到他們身上。可知那個“奉政大夫”、“中憲大夫”的出現,至少在他們兩代之後。

日本侵略軍侵佔花縣期間,這裡淪為敵佔區。仙姬嶺炮臺的日軍,不時炮擊演練,中憲大夫祠曾為炮轟,祠口爆炸,門牆炸毀,奉政大夫祠內,原有木聯:“通經登世第,策杖振家聲”,因抗戰時大門被毀,以聯作門。雖歷經波折,保存至今,亦屬不易。

時光流逝,小東圃鄧氏仍然人才輩出,筆者修村志時,常感這裡讀書風氣之盛,從中走出的學者不少。那對“通經登世第,策杖振家聲”的堂聯,似是植入鄧氏的血液中了。

----------------------

編輯:小狼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瞭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瞭解花都歷史

六品軍功生員鄧秀峰立。”

從上面兩段記載可知,這位元老秀才是個實力派人物,在咸豐年間,是縣裡的頭面人物。也可以說,是當時五大名紳之一。其餘四人,宋蔚謙是佳錦山人,遊鼇是花城人,徐時亮是三華人,黃湛瑩是朗頭人,論權威論家勢論財力,無不是當年響噹噹的人物。

咸豐年間,鄧秀峰因軍功晉至六品,若只是六品,他只是個承德郎,看民國《花縣誌》的“選舉志”,記載他到了同治丁卯年欽賜副貢,這證明,這一年,他又省城去參加鄉試了。當然,他沒考上舉人,但看在他高齡的份上,朝廷欽賜副貢。駱秉章是虛歲二十考上秀才的,如果倆同窗同齡的話,他已有75歲了,從這一點看,他是一個非常有進取心的人,也是個長壽的人。或許他還有什麼功勞,讓他又晉了兩級,成為奉政大夫?或是再跳兩級,成為中憲大夫?只是,未能找到相關文獻記載了。

意外出現的鄧藻廷

為尋找鄧秀峰的蹤跡,筆者近日專程去了一趟白雲區的井崗村,親眼見到了鄧秀峰所撰的《福安鄧公祠記》,沒想到,還有意外的收穫:在福安鄧公祠的後院,看祠堂的老人還讓我們去看了角落裡的石碑,清除厚厚的落葉與塵土,我們看見,是一塊旗杆夾石,碑主是鄧藻廷上刻“咸豐五年歲次乙卯考選第一名恩貢生鄧藻廷立。”

這個名字讓筆者大吃一驚,因為,筆者在花都的東邊村的東成裡,也見過一塊同樣的旗杆夾,鄧姓村人說是重建房子時從地裡挖出來的。當時大家還推斷,至少在民國年間,這塊石已埋在於地下。因筆者也受聘于為東邊村修村志,一直認為,這鄧藻廷,就是東邊村東成裡人。

這麼,這個鄧藻廷,據《韶州府志》、《陽江縣誌》、《爵秩全覽》、《大清縉紳全書》等文獻記載,鄧藻廷在同治年間曾任陽江教諭、乳源教諭。他是哪裡人?《韶州府志》記載為花縣人,但此人,民國花縣誌竟缺載。

查鄧氏越南公世系,東邊村的鄧氏,並非福安公之裔,而是念小一郎之裔。是筆者一直以為鄧藻廷是東邊村人,應該有誤,這塊意外出現的石碑提醒我,鄧藻廷很可能是小東圃人,這也就能解釋,小東圃為什麼有兩間有官家背景的祠堂。


鄧秀峰所撰的《福安鄧公祠記》


白雲區井崗村鄧藻廷旗杆夾石


東邊村鄧藻廷旗杆夾石

《韶州府志》的記載

從鄧藻廷到鄧輔廷

為瞭解疑,筆者又翻閱了大量資料,在光緒《廣州府志》的“選舉表”一欄裡,筆者找到了新的線索:花縣有一個文官,名叫鄧輔廷,他是官銜是奉直大夫,而他的祖父叫鄧榮,以孫輔廷貤贈奉直大夫,父親叫鄧秀芳,也以子輔廷貤贈奉直大夫。

鄧藻廷與鄧輔廷,是同一人還是兄弟倆?一個是真的當了官,但方志沒了記錄,一個是不知當了什麼官,但在方志中可見光宗耀祖。如果兩人不是同一人,那麼鄧輔廷當了什麼官?從建置的記載中,其實還是有鄧輔廷的名字出現過的,五年冬,在知縣張起鶤的發動的,他參與了戰亂花縣城重建的工作,名字就緊跟在鄧秀峰之後。光緒年間重刊康熙花縣誌,志書中增加了一篇同治五年的《重刊花縣舊志啟》,其文有:“……上元節後,河陽局鄧紳輔廷撿付原板舊志四本並錄存,續增新志稿底一本,急為披閱。舊志文雖少有缺蝕,尚不失為全書………”可見康熙花縣誌能保存,能重刊,留存至今,是鄧輔廷的功勞。也許光是獻出古籍文獻這點,就足以讓他晉官吧?

更奇特的是,他的父親就叫鄧秀芳,與鄧秀峰也是一字之差,讀音相似,這又是同一人還是兩兄弟?從小東圃提供的房譜看,這支鄧氏中的鄧象翰,清末民初還曾出任花縣商團團長。這個職任,是亦商亦武,也是財力權力通天的角色。


朝任公墓


仁圃公墓

小結

小東輔祠堂,是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座並排,且以官銜為名,氣勢非凡。個中歷史,讓人猜想不已。一直以來,問起祠堂之“大夫”,小東圃鄧氏總是語焉不詳,老人們有說是文官,有說是武官,有說是醫生,卻無法說出祖先的名字。

至今,關於小東圃祠堂之謎,至此大概可以塵埃落定。仁圃鄧公祠建于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左邊是奉政大夫祠,建于光緒丁酉年(1897),右邊是中憲大夫祠,建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均座北向南,三間兩進。就是鄧家兩個最出色的兒孫,代代相守著他們的祖先。

這兩個後輩是誰?是十六世的鄧藻廷與鄧輔廷,還是十五世的鄧秀芳、鄧秀峰?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有答案的話,可能就在墓碑上,查看兩年前拍攝的小東圃鄧氏祖墓,朝任公有五子,仁圃公有六子,可惜都沒留下名字。但看“顯考”二字,即知道,他們本身並未有官銜,他的後代的官銜,也未移贈到他們身上。可知那個“奉政大夫”、“中憲大夫”的出現,至少在他們兩代之後。

日本侵略軍侵佔花縣期間,這裡淪為敵佔區。仙姬嶺炮臺的日軍,不時炮擊演練,中憲大夫祠曾為炮轟,祠口爆炸,門牆炸毀,奉政大夫祠內,原有木聯:“通經登世第,策杖振家聲”,因抗戰時大門被毀,以聯作門。雖歷經波折,保存至今,亦屬不易。

時光流逝,小東圃鄧氏仍然人才輩出,筆者修村志時,常感這裡讀書風氣之盛,從中走出的學者不少。那對“通經登世第,策杖振家聲”的堂聯,似是植入鄧氏的血液中了。

----------------------

編輯:小狼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瞭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瞭解花都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