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1400光年外傳來一聲「嘆息」,這聲嘆息,預示著我們太陽的死亡

我們的太陽系從何而來, 又去往何處呢?

這個問題起初困擾了科學家很久, 不過隨著天文技術的發展, 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宇宙的輪回。

距離我們1400光年, 有一片美麗的星云ESO 577-24, 它呈現少女般的粉紅色。

宇宙中的星云是直徑最大的天體, 它們能輕易超過10光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看似壯麗的星云, 其實是一座恒星的墳墓。

同時, 它也是下一顆恒星的搖籃。

粉紅色的ESO 577-24 星云

星云是什麼?它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它和我們的太陽究竟是什麼關系?

1400光年外傳來的這一聲嘆息, 預示著我們太陽的死亡!

星云傳說

NASA拍攝到的宇宙圖片中, 點擊率最高的一張叫做「創世之柱」, 它位于老鷹星云的心臟位置。

這一次拍攝到的ESO 577-24, 規模遠不如「創世之柱」, 不過它距離太陽系的距離比較近, 顏色比較可愛。

星云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 本質上是氣體與塵埃的混合物, 這些氣體中最多的是氫氣和氦氣, 此外還混合了一些非金屬、金屬離子。

由于一些原子在星云中會發生電離, 所以星云里面會出現光點, 本身還會發光。

星云的密度非常小, 因為主體是氣體, 但是它的質量卻非常大, 隨隨便便就能比一個恒星系重很多, 這是因為它的體積非常大。

星云是宇宙中直徑最大的天體, 也是唯一直徑能超過光年級別的存在。

通常情況下, 一個星云的范圍有幾十光年。

目前人類還沒有進入過任何一團星云內部, 最有機會進入的, 是太陽系的最外圍——奧爾特星云。

星云內部的溫度很低, 因此氣體會凝結成固態, 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 從而擁有自己的飛行路線。

這些固態氣體飛行過程中, 會發生電離, 產生光, 還拖著一根長尾巴, 這就是彗星。 星云被認為是彗星的故鄉。

可是, 星云這個大的范圍和質量, 只是為宇宙貢獻彗星, 會不會太浪費了,

它從何而來, 又將去往何處, 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直到人們發現了星云與恒星的「血緣關系」。

星云與恒星

天文學家們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比較恒星與星云的成分。 卻意外發現, 恒星里含量最多的兩種元素氫和氦, 同時也是星云含量最高的元素。 莫非,星云與恒星,有什麼秘密?

通過對宇宙恒星的持續觀察,天文學家們總結出了一顆恒星的一生。

恒星誕生于一團星云之內。星云內部擁有很多原子,它們之間互相碰撞,開始進行聚合反應。

聚變形成的大原子,對其他小原子就有了一定的吸引,于是在此基礎上不斷聚合,氫原子們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最初的恒星。

這個時候的恒星很小,其沒有形成模樣,它還需要繼續聚合,直到它的引力再也無法吸引更多的原子為止。

在恒星誕生的同時,星云中的塵埃們也在各種作用力之下聚合,成為巖石,它們中的一些會圍繞最初的恒星運動,這便是最初的巖石態行星。

而距離恒星較遠的氣體,無法被直接吸引到恒星內部,便會聚合起來圍繞恒星運轉,這是最初的氣態行星。

初期的恒星,表面的氫原子聚變反應還不穩定,會出現忽明忽暗、忽冷忽熱的情況。

當表面反應進行得比較均勻后,恒星進入到了自己的主序星時期。

恒星擺脫了初生時候的青澀,變得成熟、穩重。

恒星會在主序星時期停留最長的時間,當表面的氫消耗殆盡,它會進入下一個階段——膨脹。

膨脹的恒星會吞噬掉距離它最近的行星,從而瓦解自己的星系,從這一步開始,恒星的結局就與自己的質量有關了。

質量小于8個太陽的恒星,會膨脹成紅超巨星,當膨脹到極限后,就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最后變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而質量小于8個太陽的恒星,會膨脹成紅巨星,它不爆炸,而是坍塌,最后變成一顆小小的白矮星。

不過,無論是超新星爆炸還是紅巨星坍塌,都會將恒星的大部分甩出去,只留下一個內核。

被甩出去的外部物質,主要成分再次變為了氫和氦,它們以氣體的形式,混合著爆炸坍塌中產生的塵埃,成為了一團星云,等待著形成下一個恒星。

所以,星云是恒星的搖籃,同時也是恒星的墳墓,宇宙的大部分天體,就是這樣經歷輪回。

太陽的命運

我們的太陽是宇宙中一顆非常普通的恒星,它現在處于主序星時期,還會熊熊燃燒大約50億年的時間。在這之后,它便會膨脹成紅巨星,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當紅巨星形態的太陽消耗完自己的氦后,它就會坍塌,形成一顆冰冷的白矮星。坍塌出去的物質,會成為了一團星云,里面的塵埃里,就有曾經的地球。

這次新發現的ESO 577-24星云,引起天文學家注意的,不是它少女粉的顏色,而是根據計算,ESO 577-24生前的質量與我們的太陽系比較接近,它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太陽的結局。

我們提前50億年看到了太陽的未來,或許ESO 577-24星云,是來自1400光年外的嘆息,感嘆太陽終將會死亡。

誰能想到今天發光發熱的太陽,將在未來變成一顆白矮星,它成為了太陽唯一存在過的證明。

可是話又說回來,除了人類,誰會在意一顆普通恒星的衰亡呢?宇宙以這樣的形式運行了大約140億年,有上億顆恒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次又一次輪回,于是構成了今天的宇宙。

只能說宇宙太大了,而我們實在是太小了。

莫非,星云與恒星,有什麼秘密?

通過對宇宙恒星的持續觀察,天文學家們總結出了一顆恒星的一生。

恒星誕生于一團星云之內。星云內部擁有很多原子,它們之間互相碰撞,開始進行聚合反應。

聚變形成的大原子,對其他小原子就有了一定的吸引,于是在此基礎上不斷聚合,氫原子們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最初的恒星。

這個時候的恒星很小,其沒有形成模樣,它還需要繼續聚合,直到它的引力再也無法吸引更多的原子為止。

在恒星誕生的同時,星云中的塵埃們也在各種作用力之下聚合,成為巖石,它們中的一些會圍繞最初的恒星運動,這便是最初的巖石態行星。

而距離恒星較遠的氣體,無法被直接吸引到恒星內部,便會聚合起來圍繞恒星運轉,這是最初的氣態行星。

初期的恒星,表面的氫原子聚變反應還不穩定,會出現忽明忽暗、忽冷忽熱的情況。

當表面反應進行得比較均勻后,恒星進入到了自己的主序星時期。

恒星擺脫了初生時候的青澀,變得成熟、穩重。

恒星會在主序星時期停留最長的時間,當表面的氫消耗殆盡,它會進入下一個階段——膨脹。

膨脹的恒星會吞噬掉距離它最近的行星,從而瓦解自己的星系,從這一步開始,恒星的結局就與自己的質量有關了。

質量小于8個太陽的恒星,會膨脹成紅超巨星,當膨脹到極限后,就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最后變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而質量小于8個太陽的恒星,會膨脹成紅巨星,它不爆炸,而是坍塌,最后變成一顆小小的白矮星。

不過,無論是超新星爆炸還是紅巨星坍塌,都會將恒星的大部分甩出去,只留下一個內核。

被甩出去的外部物質,主要成分再次變為了氫和氦,它們以氣體的形式,混合著爆炸坍塌中產生的塵埃,成為了一團星云,等待著形成下一個恒星。

所以,星云是恒星的搖籃,同時也是恒星的墳墓,宇宙的大部分天體,就是這樣經歷輪回。

太陽的命運

我們的太陽是宇宙中一顆非常普通的恒星,它現在處于主序星時期,還會熊熊燃燒大約50億年的時間。在這之后,它便會膨脹成紅巨星,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當紅巨星形態的太陽消耗完自己的氦后,它就會坍塌,形成一顆冰冷的白矮星。坍塌出去的物質,會成為了一團星云,里面的塵埃里,就有曾經的地球。

這次新發現的ESO 577-24星云,引起天文學家注意的,不是它少女粉的顏色,而是根據計算,ESO 577-24生前的質量與我們的太陽系比較接近,它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太陽的結局。

我們提前50億年看到了太陽的未來,或許ESO 577-24星云,是來自1400光年外的嘆息,感嘆太陽終將會死亡。

誰能想到今天發光發熱的太陽,將在未來變成一顆白矮星,它成為了太陽唯一存在過的證明。

可是話又說回來,除了人類,誰會在意一顆普通恒星的衰亡呢?宇宙以這樣的形式運行了大約140億年,有上億顆恒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次又一次輪回,于是構成了今天的宇宙。

只能說宇宙太大了,而我們實在是太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