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失聯46年的衛星,再次向地球發出信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衛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體, 環繞哪一顆行星運轉, 就把它叫做那一顆行星的衛星, 比如月亮環繞著地球旋轉, 那麼它就是地球的衛星。

而人造衛星是指人類「人工制造的衛星」。 科學家用火箭或其它運載工具把它發射到預定的軌道, 使它環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轉, 以便進行探測或科學研究。

人造衛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圍繞地球運動, 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 實際運動情況非常復雜。

1957年10月4日,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標志著人類進入了「太空時代」。 到目前為止, 人造衛星是世界上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衛星的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1958年, 美國在陸地上進行了一次核試驗, 由于科研人員低估了此次試驗的爆炸威力,

從而導致核試驗地點上空的電離層受到嚴重破壞, 進而造成美國和附近部分國家之間的通信出現故障。 為了盡快恢復正常通信, 美國方面不得不依照制定的相關方案向太空發射了一顆小型衛星, 以此來填補電離層被破壞的缺口。

1965年2月, 由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建造的LES-1型衛星在美國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然而, 由于電路板的接線處出現了致命的故障, 這顆衛星并沒有進入預定的軌道。

不過, LES-1型衛星并沒有墜落到大氣層中, 而是繼續圍繞地球運行, 并斷斷續續地向地面發射信號。

LES-1型衛星的重量僅為31千克, 包含一個X波段應答器、一個喇叭天線、一個237兆赫的信號發射器, 以及電池系統。

到了1967年, 這顆衛星停止向地面發射信號, 從此與地面失去聯系。 實際上, LES-1型衛星停留在一個非常尷尬的運行軌道上, 這個軌道距離地面2800千米, 正好處于地球最大輻射的范艾倫輻射帶上。

范艾倫輻射帶是指在地球附近的近層宇宙空間中包圍著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 范艾倫輻射帶分為內外兩層, 內外層之間存在一個范艾倫帶縫, 只有縫中的輻射較少。 一般認為, 范艾倫輻射帶的緯度范圍是南北緯40°~50°之間;高度范圍分兩段:內帶1500~5000千米, 外帶13000~20000千米。 通常而言, 內輻射帶里高能質子多, 外輻射帶里高能電子多。

范艾倫輻射帶內的高能粒子對載人空間飛行器、衛星等都有一定的危害。 不僅如此, 輻射帶會對人類的身體造成巨大傷害, 因此, 它是人類進行星際轉移的一大障礙。

從1967年起, LES-1型衛星就像一個太空幽靈一般, 在外太空來回游蕩。 隨著時間的流逝, 地面上的科學家也早已將它遺忘。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46年以后的2013年,地球竟然再次接收到LES-1型衛星發出的信號!

接收到這段信號的是英國一名業余的科學愛好者菲爾斯·威廉姆斯,他在收聽無線電廣播時,十分偶然地在237mhz的頻道中捕捉到了一段非常細微且不清晰的信號。好奇的菲爾斯·威廉姆斯馬上將該頻段的信號進行類比,結果發現這段信號具備了異常的節奏感,它會以每4秒鐘一次的頻率向地球發射信號。

第二天,菲爾斯·威廉姆斯將自己的發現分享到科學愛好者的圈子里,結果引來了熱烈的討論。他們堅信,這段信號來自46年前失聯的LES-1型衛星。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他們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尋找理論支撐。

在失聯了近半個世紀以后,LES-1型衛星為什麼會突然「覺醒」呢?

作為早期型號的人造衛星,LES-1上面使用的電池并非耐久性很強的核電池,而是當時普遍使用的蓄電池。按照當時的技術,LES-1上的電池最多能撐10年,因此LES-1型衛星的電量反常讓科學家們感到有些害怕。

一般情況下,當一顆衛星出現故障并失聯后,它上面的大多數程序都會自動關閉,等到電池能量耗盡后就會變成太空垃圾。研究人員對此表示,像LES-1型衛星這樣失聯后又「復活」的現象非常罕見,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極端巧合的情況下,部分程序被再次激活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人認為,即使這顆衛星真的出現了極端特殊的巧合,但是失聯衛星以特定的頻率向地球發出信號的現象仍令人十分費解。所以,他們認為LES-1型衛星被外星人控制的幾率更高,它們或許希望利用類似「摩爾斯電碼」的形式向地球上的人類傳達某種重要的信息。

根據科學家對宇宙文明的等級劃分,能夠到達地球的外星文明,至少要達到宇宙三級文明,也就是能夠在不同恒星系內自由地穿梭。而達到三級文明的外星人,說不定已經對LES-1型衛星進行了深度的改造。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46年以后的2013年,地球竟然再次接收到LES-1型衛星發出的信號!

接收到這段信號的是英國一名業余的科學愛好者菲爾斯·威廉姆斯,他在收聽無線電廣播時,十分偶然地在237mhz的頻道中捕捉到了一段非常細微且不清晰的信號。好奇的菲爾斯·威廉姆斯馬上將該頻段的信號進行類比,結果發現這段信號具備了異常的節奏感,它會以每4秒鐘一次的頻率向地球發射信號。

第二天,菲爾斯·威廉姆斯將自己的發現分享到科學愛好者的圈子里,結果引來了熱烈的討論。他們堅信,這段信號來自46年前失聯的LES-1型衛星。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他們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尋找理論支撐。

在失聯了近半個世紀以后,LES-1型衛星為什麼會突然「覺醒」呢?

作為早期型號的人造衛星,LES-1上面使用的電池并非耐久性很強的核電池,而是當時普遍使用的蓄電池。按照當時的技術,LES-1上的電池最多能撐10年,因此LES-1型衛星的電量反常讓科學家們感到有些害怕。

一般情況下,當一顆衛星出現故障并失聯后,它上面的大多數程序都會自動關閉,等到電池能量耗盡后就會變成太空垃圾。研究人員對此表示,像LES-1型衛星這樣失聯后又「復活」的現象非常罕見,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極端巧合的情況下,部分程序被再次激活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人認為,即使這顆衛星真的出現了極端特殊的巧合,但是失聯衛星以特定的頻率向地球發出信號的現象仍令人十分費解。所以,他們認為LES-1型衛星被外星人控制的幾率更高,它們或許希望利用類似「摩爾斯電碼」的形式向地球上的人類傳達某種重要的信息。

根據科學家對宇宙文明的等級劃分,能夠到達地球的外星文明,至少要達到宇宙三級文明,也就是能夠在不同恒星系內自由地穿梭。而達到三級文明的外星人,說不定已經對LES-1型衛星進行了深度的改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